-
1 # 阿白789
-
2 # 冰珊醉紅樓
蘇軾是中國偉大的詩詞學家、散文家和以及書畫學家,在文學藝術的眾多領域,都有不俗的建樹。蘇軾一生雖然歷經波折,但是為人豁達豪放,並且具有辯證的、通達的哲學思想。
蘇軾開創了一代豪放詞風而備受後人景仰,使宋詞的歌詠領域及氣魄立意,包括用詞都磅礴鏗鏘起來,從日常閒適生活走向了疆場政壇。蘇軾的詩詞特別多,膾炙人口的也不少,我最喜歡的當屬《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是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遭謫貶後與朋友一起遊玩,途中遇雨不慌不急且曠達略有些俏皮,表達了蘇軾雖處逆境而不畏懼、頹喪的豪放性格,以及對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把握。
首兩句是全篇樞紐,雨下起來了,穿林打葉,並不是和風細雨,足見雨下得不小,但作者的態度是,莫聽,不是不聽,而是根本不在乎,不畏懼,在這雨中要慢慢地走,而且一邊走一邊還要長嘯喊嗓子,還要吟詩,他使用的詞彙是〝何妨〞,生動勾勒出那一種氣定神閒來,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髮,即使竹杖芒鞋也輕快地勝過騎馬,微冷,也根本沒什麼可怕的。只管一路前行,向回去的方向走,表現出他的意志無比堅決。無所謂晴天,也無所謂風雨。雨中行走,攜一蓑煙雨,在人生的路上行走,便是披滿身風塵。但這一切都沒有什麼可怕的。峰迴路轉,穿過黑暗和困境,便有山頭斜照來迎送,便看到了人生的光明,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的道理。
全詞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麵對挫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我們人生遇到不順的時候,讀這一首詞,馬上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平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任憑風吹雨打,始終能如蘇軾那樣從容、鎮定、達觀。
-
3 # 胖魚夫人
蘇軾很多詞都寫的很好,我最有感觸的是蘇軾在徐州時寫的《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蘇軾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
這是蘇軾在徐州時寫的一首詞。
蘇軾家在四川眉山,在徐州工作,真可謂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客居他鄉的蘇軾,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而我,家在豫東,在西南求學。一去三千里。好多時候也思念故鄉和親人,卻難見故鄉的春和秋。
寂寞無聊時,每天晚上便用讀書打發時間,於是,我養成了夜讀的習慣。
蘇軾是覺來小園行遍,我是在悽清的山裡,夜色凝重,連散步的小園也難尋。
漫漫長夜,唯有黃頁古墨。
後來,先父溘然長逝,聽到噩耗的我,在大雨滂沱的夜裡,匆匆去去超市備些零食,便千里奔喪。
一天一夜的火車之後,回到故鄉,楊絮漫天,芣苢滿地,先父的靈堂已經搭好。
先父入土為安後,我陪了陪傷因傷心而更加蒼老的母親,然後又匆匆回到西南。
後來,便是找工作,這時當然希望有人賞識,遇到伯樂。
蘇軾這首詞中,關盼盼因受到張建封的賞識,訓其歌舞,教其吟詩填詞。張併為關盼盼建造了燕子樓,後來,張去世,關盼盼感念張的知遇之恩,絕食而死。
燕子樓中明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蘇軾詠盼盼,也是渴望受到朝廷的賞識。
試問,千古而來,有多少人感慨懷才不遇?有多少人不渴望有伯樂賞識呢?
最後一句,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似乎又大徹大悟,對失意做出了安慰。
真正的好文章,是能觸及到人類靈魂深處的,是能給人帶來情感共鳴的。故鄉之思,落寞之感,知遇之求,哪一個不是人類千百年來所詠歎的?
而蘇軾的這首《永遇樂》就是這樣一首詞!
回覆列表
我喜歡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今年三月份我去黃山,上山就遇到下雨,我腦海裡立刻浮現蘇軾的這首詞。想當年蘇軾也是和朋友遠遊時遇到大雨,雖然被雨澆的很狼狽,但天生樂觀的東坡,不但沒有影響遊玩興致,還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定風波》。
由景寄情,人生何嘗不是一場遠行,途中不但能遇風雨坎坷,更會有種種的不如意,要學東坡,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然後當我們走到生命的終點,就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