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切割地球
-
2 # 漢周讀書
董卓佔據長安的時候,縱容部下燒殺劫掠,姦淫婦女,綁架天子,屠戮忠臣,可謂壞事做絕,可是這貨對文學大師蔡邕卻格外賞識,也因此給大師帶來厄運。
蔡邕,陳留郡圉(今屬河南開封)人,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親,是東漢時期文學家、書法家,擅長辭賦創作。
董卓專擅朝政的時候,將避難於江南的蔡邕強召入京,任祭酒官職,後升遷為侍御史、左中郎將等官職。
蔡邕雖才華橫溢,性格卻傲慢倔強,當初董卓以朝廷的名義徵召他的時候,蔡邕嚴詞拒絕。
董卓聽說後勃然大怒,派遣使者傳話:“你丫給臉不要臉,小心老子滅你三族!”
蔡邕不可能用親人的生命換那虛無縹緲的所謂面子,無奈之下屈服了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追隨漢獻帝遷都到長安,受封為高陽鄉侯。
董卓最初對蔡邕還算比較客氣,遇有宴會請來蔡邕鼓琴,採納了他的一些建議。但是董卓後期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令蔡邕感到很失望。
蔡邕與堂弟蔡谷商議:“董公這個人兇殘暴虐,作惡多端,恐怕很難成大事,我打算逃到山東,你認為咋樣?”
蔡谷忽悠他:“大哥你長得太帥,跟那些屌絲草民根本不一樣,走在人群之中,你那風姿啊美貌啊氣場啊根本藏不住!”
蔡邕想了想,你說這話我不跟你犟!於是放棄了外逃的想法。
也因為堂弟這些恭維之詞,錯過了一線生機,足可見奉承話聽不得,有時候這些順耳的話殺傷力還真是蠻大的。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巧設連環計誅殺。
有一次,當著王允的面,蔡邕提及董卓,很傷感的樣子,文人的酸勁兒上來了,竟為之嘆息,而且臉色大變。
王允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王允朗聲大罵:“董卓老賊差點顛覆漢室江山,你身為漢家臣子,應當憤恨才對,怎麼能夠同情國賊,為之傷感?難道你也想放棄操守,做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嗎?”
當時朝廷一些正直之臣紛紛勸說王允,放過蔡邕一馬。王允猶猶豫豫之際,蔡邕忍受不了監獄的刑罰,最終死在監獄,享年六十歲。
朝中大臣,無不為之垂淚。
蔡邕留有文集二十卷。其中有一百零四篇文章,明朝張溥收集在《蔡中郎集》之中。其代表作《述行賦》語言清新,感情真摯,藝術感染力極強。
-
3 # 閆紅說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只挑有興趣的段落看,比如呂布和貂蟬的感情戲,但是蔡邕這一段,很奇怪地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大壞蛋董卓死後,人民群眾拍手稱快,各種慶祝狂歡,只有一個人不合時宜地發出嘆息,這人就是蔡邕。
他有許多可以嘆息的理由,比如說董卓對他不錯,雖然說,他並不願意跟董卓合作,但是,此前蔡邕一直不怎麼受賞識,董卓算得上將他抬得最高的人了,多少會有點知遇之感;也有可能,單是對這權傾一時卻瞬間灰飛煙滅的命運的感嘆,想想看,像董卓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一開始看起來好像無法撼動似的,說沒就沒了,人世何其無常。
估計當時有所觸動的不只是他一人。問題是,觸動沒關係,嘆氣就是表態了,在才立了大功的司徒王允眼中,這是對自己的公然挑戰,他不高興了,將蔡邕下獄,很多人替蔡邕求情,他還是將蔡邕殺掉了,估計當時有不少人覺得蔡邕死得挺冤,曹操就是其中一個,也才有了後面文姬歸漢的故事。
回覆列表
答 | 江隱龍
其實對於一個人來說,老闆往往比時代背影更重要。我們如此,蔡邕也是如此。
蔡邕因為晚年依附董卓而“晚節不保”,但這其實真不能怪他。蔡邕是個書法家,自創的“飛白”書法一直影響到今天。他讀書人的一面遠比官員的一面的深刻純粹,年輕時朝廷徵召他,還曾被他拒絕過。後來蔡邕當了司徒掾屬、議郎等官,除了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這些文化功績外,向皇帝上書“密言七事”,都是為國為民的忠言直言。從這些事件來看,蔡邕無論作為文人還是作為官員,都是非常盡職的。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董卓後來專權了。蔡邕是文人,在當時尤其注重名聲,所以他一開始也裝病,不響應董卓的徵召。但是董卓辦事霸道,比不得漢朝皇帝——董卓知道蔡邕是裝病,威脅了一句話:“我力能族人,蔡邕遂遂偃蹇者不旋踵矣。”也就是說蔡邕如果不響應徵召,董卓就會將他三簇殺光,所以蔡邕也是無可奈何。
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那董卓應該是蔡邕的仇人才對啊!如果董卓此時就被呂布殺了,我想蔡邕也不會為董卓嘆息的。然而蔡邕再次入仕後,董卓對他真心不錯,甚至算得上器重;更重要的是,董卓剛剛當政的時候,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根本看不出來是一個暴君屠夫,反而更像是漢朝的中興之臣。這時,蔡邕對董卓多有勸諫,董卓也都能從善如流,如果說蔡邕對董卓有那些知遇之感,也不奇怪吧?
當然最後董卓的性格開始顯露,於是其政治也就崩壞了。如果在董卓執政之初王允能被董卓賞識,我相信他也不會不依附,畢竟那時候的董卓,還不錯。所以蔡邕之後晚節不保,實在冤枉。要說他有什麼錯,無非是因為有才而被董卓善識,蔡邕被王允所殺,個人認為是在嫉妒成分在裡面的。而蔡邕的嘆息,也有為自己曾經的好老闆感嘆的意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