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姐姐的孩子,只有9歲,剛開始上學時候,還挺喜歡學習。可是現在才二年級,這次疫情的影響,他竟然不願學習,只想玩。老師打回來作業,他也不做,也不在乎老師的批評。而且竟然還想著,將來要留在農村,建一個房子,就自己住在那裡。急得姐姐打他,打也不聽。雖然我是高中老師,卻不知道該怎麼勸?希望各位出出主意,如何怎麼引導孩子學習呢?

14

教育

回覆列表
  • 1 # 暖陽鴿說教

    一、關注孩子的變化,確診“病症”。

    從孩子的綜合變化情況,可以看出是典型的年齡階段的“低谷期”的特徵,家長也不用心焦。

    (一)關注孩子的想法變化,可以確認孩子的興趣已轉移。

    孩子剛開始上學時候,還挺喜歡學習,說明孩子的想法是對新鮮事物、同學、老師感興趣,能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學習上,為的是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讚譽與獎勵而學習。孩子因為在家線上學習的無約束、無競爭、無交流、無合作的學習狀態讓孩子無所適從, 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沒有了以往的學習激情,失去了學習目標,只想玩了,甚至有“決定”放棄學業的想法了。可以確診“病症”為“孤單失群”,喪失學習動力。

    (二)觀察孩子的心態變化,可以肯定孩子的“心理”已阻礙。

    孩子因為曾經的在家學習狀態得不到正常的表揚與撫慰,學習心態還停留在那時的“心理關口”,也正好處於關鍵年齡的“低谷期”,因而對於老師的批評和大人的打罵而無動於衷。可以確診“病症”為“迷魂亂魄”,失去導航路徑。

    (三)理清孩子的行為變化,可以斷定孩子的意志已扭曲。

    孩子學習狀態的前後變化,從挺喜歡學習,到不願學習,再到什麼也不做,最後發展到打也不聽。很明顯可以看出,孩子很有主見,他的意志力也很“堅強”,只是被他自己“扭曲”啦!可以確診“病症”為“自暴自棄”,迷失調控方向。

    二、重開孩子的“丹方”,“對症下藥”。

    (一)興趣已轉移需“受挫反彈”。

    孩子的學習興趣已轉移,如果是有“網癮”的話,家長要狠下心來,堅決讓孩子不碰電腦和智慧手機,最好設定開機密碼,以防你不在家時,孩子又亂套了。同時家長可以通過與老師溝通,從老師那影印一份已檢測的試卷,強制與孩子一起動手、動口、動眼、動耳、動腦地把試卷說一遍,激發孩子自主投入學習中,然後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再做出答案,也就是先講方法,再獨立檢測,這樣可以針對出現的錯誤,再次展示曾經說練的情景,讓孩子覺得“再次上演”的情景的熟悉感,而覺得“受挫”,讓其在“孤單失群”的狀態中反彈回來,重新激發孩子品嚐獲取知識的愉悅。

    (二)“心理”已阻礙需“推波逐流”。

    孩子的情緒情感發展已面臨“心理”阻礙了,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說明,認識、接納和把握自己的情緒情感,要讓孩子理解家長當時的過激行為的感情,其實是為孩子的表現感到心急了,以促進相互間的交流和通融,取得孩子的諒解後,家長要及時表揚與感謝,為孩子學會控制、疏導自己的情緒和心理阻礙“推波逐流”, 幫孩子走出健康狀況的“低谷期”,導引到快樂、樂觀的心態中來,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情感中來。

    (三)意志已扭曲需“矯枉過正”。

    孩子在學習上的“自暴自棄”現象只是暫時的,只是“放任自流”,並未造成真正的“扭曲”。家長指導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找到“平衡點”,在孩子不經意的“樂學”之中堅持下去,讓其挺過“厭學”情緒,當孩子進入“愉快地學”之中時,就能摒棄“苦惱地學”,把“要我學”糾正為“我要學”中來,開發學習的潛能和智慧,才能渡過“關鍵年齡”段,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形成主動學習習慣,這終將是親子終身受益的。

    三、提高家長的覺悟,“精心栽培”。

    家長要在"以孩子為本"的基礎上,提高主動參與“學習輔導”、“學會學習”的教育能力。同時,與孩子一起設定獎罰機制,對孩子每天所表現的、經歷的、結果的情況賦予獎罰紅花的評價機制,獎罰分明機制是幫助孩子辨認學習的“標杆”。譬如以前我說過的獎罰例子。獎勵方面:完成作業獎一個小星星,作業“優”或“滿分”獎2個小星星,幫做家務獎2個小星星,考試達標獎2個小星星、滿分獎3個小星星;懲罰方面:不聽話扣2個小星星,作業書寫潦草扣3個小星星,未完成作業出去玩扣5個小星星等。從中讓孩子感受獎勵與懲罰的體驗過程。如果是其他家人帶孩子的,也要讓其享有獎罰的特權。我朋友的孩子實施後效果真不錯,都比較聽話肯學了。根據你的孩子的表現情況,家長特別要在孩子的小紅花達到商定數量時,滿足孩子一個切合實際的願望,也可以不定期宣佈願望達成目標並賦予實現。

    總的來說,孩子在二年級的年齡階段,一切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未定型,家長和老師都要早發現、經常溝通、及時疏導孩子的學習上、身體上、心理上的問題,讓孩子重返家庭的溫馨氛圍、重返父母溫存懷抱、重返師生溫情中來,幫助孩子重新找回學習的興趣,形成學習內動力,也讓孩子學會擔當,學會成熟,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一定要經過自主學習,力爭上游,成為最好的自己而努力。

  • 2 # MaryMa2020

    《斯波克育兒經》裡有這樣一句話,“對待學業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像對待高燒一樣具有緊迫感,只要出現問題,就必須迅速採取措施找出原因,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

    若如題主所說,孩子曾經是喜歡學習的,後來受疫情的影響呆在家裡,反而不愛學習了。那麼我分析,讓其厭學的原因應該不在學校(老師和同學),而在家裡或者社會輿論上。個人建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分析:1 家庭關係:研究表明,孩子會因為擔心家裡而厭學。比如父母關係不好,家庭氛圍緊張,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力。2 學習場域:學習也是需要場域的。這就是為什麼學生們更喜歡在圖書館,自習室等學習氛圍濃厚的地方學習。如果家裡不具備良好的學習場域,比如電視太響,大人聊天喝酒打麻將等干擾太大,也會嚴重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讓其心煩意亂,產生厭學情緒。3 媒體影響:孩子說“將來要留在農村,建一個房子,就自己住在那裡。”這話是一句重要的線索,大人們不該把重點放在“我要怎麼說“而是放在”聽孩子怎麼說”。可以跟孩子好好聊聊,聽聽他為什麼這麼想。我學習NLP(神經語言學)時,老師就說“所有的行為(不管好壞)背後,都有其正向意圖。”比如是不是疫情期間媒體鋪天蓋地的傷亡報導以及周圍人人自危的緊張氛圍嚇到了孩子並讓他產生了錯誤的價值判斷?比如讓他產生了“生命脆弱,所以要及時行樂”的想法?或者認為“只有一個人住在農村的房子裡”,跟其他人都隔離開來,他才是安全的?

    但是,以上方法必須建立在孩子對家長信任的基礎上。

    如果孩子對家長的信任不足,或者家長自己都有待成長,導致以上方法不奏效的話,那就只有一個方法: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這就跟孩子發高燒時,你嘗試自己降溫不行後,只能送去看醫生。同樣,厭學的問題跟發高燒一樣迫切,若自己搞不定,就該果斷地尋求兒童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他們可以通過跟孩子聊天,沙盤遊戲,繪畫治療等了解孩子內心的癥結所在,通過專業的方法,更快速地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 3 # 粉紅依米

    李玫瑾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所有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家長的問題。"

    一次疫情,一個才剛剛二年級的小學生,只想玩兒,不想學習,而且不在意老師的批評。其實我想問家長几個問題。

    第一。疫情期間孩子上網課的時候,家長有沒有在玩手機?孩子上完網課之後,剩餘的時間是怎樣度過的?孩子是不是一直在玩手機?如果是的話,那家長需要反思一下。

    針對這種情況,除了寫作業需要用手機之外,其他時間請把手機,ippad,電腦全部關閉,我指的是網路。家長不要在孩子寫作業時,玩兒手機,玩兒遊戲。陪孩子寫作業,就認認真真陪他寫作業。寫完作業,有時間陪孩子多讀書,他不讀,可以,你讀;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大自然,遊戲,運動,增強親子之間的互動。

    第二。家長是否當著孩子的面評價過老師?這是教育大忌。家長跟老師意見不合,可以私下裡溝通,切記當著孩子的面,點評老師的不足。不尊重老師又怎麼會聽老師的話呢?

    家長要學會尊重老師,跟老師保持統一戰線。一方面批評教育,另一方面卻在極力包庇,時間久啦,孩子自然不把老師的話放在心裡,不怕老師,自然不會聽老師的安排。家長要多跟老師溝通,掌握孩子的全面情況,配合老師的管理。有不同意見私下裡溝通!

    二年級小朋友,心思沒有那麼複雜。首先讓他從手機,遊戲的那個氛圍當中脫離出來,多一些戶外運動和遊戲,多跟同班小朋友一起活動,換一種氛圍。其次,重塑親子關係,師生關係。相信過不了多久這種情況會有所改善。

  • 4 # 葵葵妹子

    1.提升自己家庭教育能力。先給您講個小故事吧,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去看畫展,眼前的藝術品深深吸引了。她對她媽媽說:“媽媽,我長大也要畫出這麼美的畫”。她怎樣才能做到呢?需要從基礎學起,慢慢地積累,日積月累,直至達到她想要的水平,她才能做到。家長引導孩子和小女孩學畫一個道理,一定要提升自己家庭教育能力,在生活中慢慢薰陶孩子的思想,我一直說,爸爸媽媽是孩子的榜樣,您怎麼做,他就會效仿的,畢竟孩子除了在學校的時間外,就一直和家長在一起。

    2.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用孩子身上一樣合適,通過陪伴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找到他叛逆的根源,對症下藥。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時間,陪孩子做做小遊戲,比如,打羽毛球

    下五子棋 堆積木 雙人跳繩 等等一系列的小遊戲。老師批迴來的作業,就陪他做,告訴他老師批評他是對的,有的時候他自己都不知道錯哪了,就由家長費點心,幫他改正錯誤。

    3.多與孩子溝通。和孩子溝通最需要注意的是平等溝通,平等相處,比如說,帶孩子出去逛超市,他非要那個汽車,就是抓著不放,您要問問孩子為什麼要,不要一下否決了,然後再耐心的安慰孩子為什麼不買那個汽車,換個五子棋買好不好,這個棋可以提高你的智力,更多同學都不會呢!要留在農村,家長就會感覺自己的娃沒出息說出這句話,還是要與他溝通,問他為什麼留在農村,給他講大道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告訴他走出去的好處。長大後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4.放下身段。因為孩子的不聽話,家長訓斥一般都是吼的,他再不聽盛怒之下有可能打,還會以命令的口氣讓他按自己說的去做,適得其反,孩子會越來越叛逆,心離我們越來越遠,一定不要吼他,要好好和他商量,對自己說,沒辦法,誰讓是自己親生的呢!自己親孩自己疼。放下身段他就會看到一個和藹可親的媽媽。

  • 5 # 月夜聽風wyd

    面對這個問題,不要如臨大敵。感覺這個孩子就沒有救了。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就是一個成人一旦對某事上癮,也會控制不住自己,而不務正業。何況一個幾歲的孩子呢。

    出現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因為疫情改變了孩子學習的方式方法,還有孩子的學習環境導致這種狀況。再加上父母監管、督促不到位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據我從親戚朋友口中得知,這種情況不在少數。有的年輕父母甚至放言,孩子再不去學校,我們都快瘋掉了。當然這多少有些誇張。

    首先,孩子出現這些狀況,不要斥責,也不要打罵。作為家長,你要耐心的和孩子交談。搞清楚他不愛學習,不接受老師批評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再慢慢做工作,方便時可以讓老師配合一起做工作。畢竟孩子對老師的話從心裡還是容易接納些。

    其次,對孩子說的長大蓋房子,就想住在那裡的想法。做家長的不要一口否定,罵他沒出息。別看現在的小孩子,有時候他們說的話,在大人看來好像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說不定這也許就是孩子藏在孩子心底的夢。所以,做家長的要從正面引導,給以肯定。但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目前讀書才是你的任務,才是你應該做的。蓋房子,你得有那個能力才行啊。

    這麼小的孩子,做什麼事都還沒有定性。不要太焦慮。等到回學校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6 # 逐夢長安

    我的孩子也正好是小學二年級,我的孩子回來寫作業也是有惰性的,寫作都需要人陪伴在身邊。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想引導孩子,就不能站著孩子的對立面。首先要融入到孩子身邊。就想大家常看的諜戰劇一樣。當你和孩子融入在一起的時候,你們成為了好的玩伴,那麼你給孩子慢慢的建議加引導會更有效果。每天找一下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玩會遊戲。給個時間限定,到一定時間就要去寫作業。孩子慢慢的就習慣了。你在後面的時間裡,可以和孩子在溝通一下,先寫完作業再去玩,我相信孩子會按照你提議去做。教育孩子是一個過程,不要著急。有的時候你越是著急,越是容易和孩子形成對立面,你覺得孩子叛逆,孩子覺得你處處都指責他。教育孩子是一個需要耐心的事情,慢慢的引導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和孩子談談心。給孩子講一下道理,或許他聽到不是很明白。但是要給他灌輸思想。不要去過多的打孩子。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打的的多了就成了你姐那樣打了也不管用。我的建議是多和孩子溝通融入孩子的世界。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 7 # 粉筆粉筆沫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說實話,這次疫情的網課,真的考驗了孩子們的自律性。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沒有通過這次考驗。可以說這是正常現象。但是我建議你們不要因為這一段時間的表現,就斷定這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

    第一,反思家長自己的行為。原來在學校的學習活動中,老師既引導又監督。而在家庭學習中,老師起引導作用,那監督的重任就落到了家長身上。不要說孩子怎麼怎麼不改作業,要反思家長的所作所為。他作業做的不對,證明他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那家長有沒有及時的幫助和陪幫他解決問題。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家長一味地選擇用負面的語氣去批評他,否定他。那他久而久之破罐子破摔也是很正常的。作為一個成年人,如果你的領導一直一直批評你否定你,那你是什麼樣的狀態呢?更何況他才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所以我們一定要反思自己有沒有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對孩子正確的幫助。

    第二,反思過自己,就要給孩子做工作了。首先承認自己的錯誤,打他罵他,都是成年人做的不對的行為。那是不尊重孩子。要勇敢對孩子承認。然後要讓孩子說說自己不對的地方。孩子說的不全面,家長可以再補充補充,但是不要用主觀意識強壓給孩子。要讓他提出怎麼解決,媽媽幫他一起解決問題。戰勝困難。

    第三點,就要和班主任老師或者其他任課老師勤溝通。沒有人不喜歡聽誇獎的話,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希望老師能多關注孩子,多表揚孩子。這樣孩子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第四,自己在家可以用一些獎勵機制。某寶有那種自律小表格,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每天需要做的事,完成後貼一個小紅花。一週達到多少小紅花,可以滿足他一個小願望。比如說帶他去遊樂園玩,或者給他買個小玩具。久而久之,堅持下去,那些生活瑣事就會成為習慣,就不會讓家長覺得教育孩子怎麼那麼難。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

    我們老師經常反思兩個問題,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自己的孩子?我覺得做家長勤反思第一就可以了。做什麼決定要和孩子一起商量。自律是建立在自尊基礎上的。一定要尊重孩子。

    最後推薦一本書給家長朋友們《正面管教》。看完之後,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 8 # 可愛如常

    有一次我去我舅媽家裡去玩,聽到舅媽說她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不願意學習,說非常的厭惡學習,這讓我舅媽也很困擾。然後我就跟她女兒,就是我表妹聊天。我問她“真的假的啊,你媽媽說你不想讀了?”她很直白的說“是啊,你不知道嗎,在學校裡要寫很多字,寫的手很痛,還要盯著黑板看很久,作業也多,我明明交了作業,但老師非要說我沒見......”她跟我說了很多,我也邊聽了很多。我舅媽比較忙,所以看小孩的學習情況一般就只看個作業和考試成績,很多方面就忽略了。我跟我表妹也說了很多,一邊聽她說一遍引導她,最後也算是很開心的說“聽你這麼說,那還是挺好玩的,而且我要是學習好了我媽也不會罵我了”。我說這個事例,首先就是要對題主的兩個做法提一下。

    就如題主說到的,孩子想自己住在農村,家長又急又氣。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想法還飄忽不定,說不定過段時間就忘了,所以家長不妨好好聽一聽他內心的想法,再以朋友的相處模式問一下如何解決在農村一個人生活的弊端或者是不妥。孩子的這個想法很顯然,就是在對學習的逃避,打算用這個想法,來擺脫學習的束縛,但這個想法不是長久的。家長因為學習打孩子。重點是打了還不聽,這個做法說實在的,不僅沒讓家長解氣,還沒讓孩子傷心難過,更加劇了家長與孩子因為學習這件事帶來的隔閡和矛盾。所以,家長停手吧,咱換個方式。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去學習呢?以下這些有效的方法,家長可以用起來。以朋友的方式去和孩子聊這個話題。傾聽他的想法,並對他的想法耐心的給予評論,然後把話題引到學習的好處上,以及學習不好的話將來會是怎樣一個狀態。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做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內在動力。孩子一開始還樂於學習,但到二年級的時候就對他不感興趣不喜歡了,不妨就從他感興趣的事情做起,他一開心了,再轉到學習上,就會覺得學習也沒想想象中的那麼令人討厭。進行獎勵機制。孩子都挺好滿足的,可以試著和孩子做交易講條件,比如你這個月好好聽課,作業按時交,學習情況我也會向你們老師打聽,聽話那我就帶你去遊樂園玩一天,或者買他最喜歡的某個東西。孩子一開始可能不是出於對學習的熱愛,但慢慢的會讓他變得不討厭學習,到最後成為他的優勢後或許還會喜歡。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想法,希望可以幫您解決煩惱,也祝您姐姐的孩子可以早日喜歡學習。

  • 9 # 六仔媽媽

    家長不妨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在孩子放鬆、愉快的情形下去與孩子聊一下他的感受。孩子由喜歡學習到不喜歡學習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只有孩子自己心裡最清楚,如果家長無法走入孩子的內心,孩子也不會敞開心扉把內心真實所想勇敢地告訴家長。

    一味採取打罵的做法不可取,孩子會越來越封閉自己的內心,指責聲討的次數越多,孩子會感覺越來越厭煩,產生一種逃離感以及逆反心理。

    這裡有個四步溝通心法想分享給您:

    1、傾聽。積極傾聽,多使用連線詞“然後呢?”“還有嗎?”鼓勵孩子多說,其間不輕易打斷孩子。家長的積極傾聽會疏通孩子的情緒,把親子溝通的紐帶重新連線起來,讓愛開始流動起來。

    2、同理。同理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同理孩子不願學習的行為。比如說:“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這事換做是我,我也會感到難過的。”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的,這會讓他們產生良好的感受,而良好的情緒體驗,會讓他們自發地想要去表現得更好。

    3、陪伴。陪伴孩子走出情緒。不評斷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走出來。

    4、協助。多用好奇心的問題來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得到你的協助以及孩子希望獲得協助的方式。如果家長可以向孩子提供必要的、及時的、溫暖的協助,相信孩子會逐漸重拾學習的興趣。

  • 10 # 難得糊塗766

    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在此只能從你片言隻語中尋找原因,那是很難的。

    首先,要弄清楚小孩是對所有學科還是僅對某課程厭學。若僅僅是對某課程厭學,那就是小孩對該課任老師缺乏信任或不喜歡該老師。如果所有課程小孩皆厭學,那就是真正厭學了。

    其次,小孩不在乎老師批評,這點應重視,家長平日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和威望。有沒有平日家長在言語間有對老師不敬的地方,讓小孩聽到而受了影響,才不那麼在乎老師的看法?第三點,小孩學習沒有興趣,是不是學習量超“負”?或這段時間玩野了?當然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絕對有問題:一方面,家長採取高壓態度,逼小孩學習,不能做到玩和學相補相成,勞逸結合,玩時太放縱、學時太苛刻。或母親平時經常罵罵咧咧的,令小孩厭倦而以厭學作為“反抗”工具也未可知。尤其是打罵孩子的做法,更會使孩子性格變得更犟,甚至“恨”父母,如此一來家長就更難管束了。誰見過棍棒出孝子?誰又見過打罵出高材生?因此,為人父母者,應給予自己孩子適當的尊重,建立正確的親子關係,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戚給錢買車,拒絕還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