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塗公欽

    所謂國學,不過是華夏文明在近兩千多年以來的文明發展中,所留下的文化的精華。

    “國學”一詞,是現代產物,歷史上並無“國學”一說,或者根本就不是今天這個詞語所指的意思。

    總體來說,自先秦以來至今,今人所謂的國學,大約有六個大類,分別為:

    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有清樸學。

    這裡面,子學與百家是有所區別的,百家裡當年的小說家、陰陽家、縱橫家等等,其實不入流,而今此類不入流的奇門遁甲、看相算命、風水八卦,那些經久不衰的“巫術熱情”,統統都登堂入室,自封國學,實在是文明正統之悲哀。

    而兩漢經學,則分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是由焚書坑儒事件引發的。秦滅後,遺留到漢的學者,開始透過回憶重新複寫儒家經典,多有出處差異和自我發揮,且複寫時用的是隸書,稱之為今文經學。一次偶然的機會,人們在孔子老家的牆壁裡,發現了大量前朝遺存的儒家經典,這些經典皆為正統,且是篆書。一部分學者開始重讀和註釋此一部分經典,則稱之為古文經學。

    魏晉玄學,指的是魏晉時期,天下大亂,人心不古。一部分文人不問世事,以老莊之經典為本,專事清談,因只談老莊哲學思想,不問柴米油鹽,也被世俗稱之為“玄談”。

    自魏晉開始,西域佛教思想已開始漸漸傳入中原,至隋唐而大成,特別因鳩摩羅什對古梵文佛經翻譯成漢語做出的重大貢獻,佛教逐漸成為漢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隋唐佛學,是一個分水嶺,學界稱之為“從學著說、到接著說”。以禪宗與淨土宗的出現為圭臬。至宋,密宗開始結合原始苯教等等的思想,開始傳法,已預示著佛教進入末法時代。

    經過元朝蒙古人的統治,以及佛教思想的中原發展,儒家思想開始沒落,這時候,一部分儒家學者,希望重振儒學,以周敦頤、陸九淵、朱熹、王陽明等為代表的理學、心學,統稱之為宋明理學。特別是心學,已開始吸收佛教的禪宗思想。

    滿人入關統治中原之後,因大興文字獄,獨尊統治學,民思僵化、民德喪亂、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羸弱不堪,近乎扼殺。有清一代學者,在什麼都不能亂說的精神禁錮之下,只能逐一考據前代學問,稱之為樸學,也就是考據學。考據學之影響非常深遠,可以說至今。今天的學者哪個敢於闡發自己的新思想?各個在說什麼的時候,都要引用他人的話,毫無思想之建樹勇氣。這正是考據學發展到僵化的後果。

    魯迅曾寫“孔乙己”這個人物,對回字有四種寫法耿耿於懷,不過是有清樸學的遺毒。

    希望自今以後,中華民族重振國學精髓、解放思想活力、闡發新思想、創造新文化、復興偉大精神文明!

  • 2 # 豬豬慧

    房地產和建築裝飾行業高速發展需要大量專業設計人才,專業設計人才一直是招聘熱門。近年來,買房、裝修,已經成為大家關心的熱點。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使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考慮生活環境的舒適與品位,裝飾行業也隨之快速發展,室內設計人才需求自然旺盛。

  • 3 # 福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橫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為天地立心”,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2、“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透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3、“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4、“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迴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葉採解:“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按:宋代理學家認為儒學道統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於孔子,至於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至宋儒興,才倡明瞭千載不傳之學。故稱“為往聖繼絕學”。為生民立道,《橫渠文集·性理拾遺》作“為生民立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坦誠真的不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