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白雲雁水

    千門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這是大詩人杜甫寫王昭君的著名詩句。由於對這首詩、對王昭君太感興趣,記得2010年7月,自己到呼和浩特出差時,特意擠出兩個多小時,到青城郊外的昭君墓進行了憑弔。近幾年也看了許多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願拋磚引玉,就題主的話題和大家共同學習一下。

    王昭君是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西漢時出塞到匈奴。有關昭君出塞的史料,《漢書·匈奴傳》和《後漢書·南匈奴傳》等正史中都有所記載,說明史實確鑿。但是,關於昭君出塞的原因,也一直是個見仁見智、眾說紛紜的話題。

    昭君出塞的記載最先見於《漢書·匈奴傳》,該傳記載說:

    “竟寧元年,單于復入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王昭君號寧胡閼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師,為右日逐王……復株累單于復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云為須ト居次,小女為當於居次。”

    在王昭君出塞之後大約460多年,范曄(398—445年)在其寫的《後漢書·南匈奴傳》中又對此事做了進一步的說明,解釋了昭君出塞的原因,說她入宮後多年未受皇帝召幸,因而心生怨憤,正當此時匈奴呼韓邪單于到漢宮求親,於是昭君就向元帝求行,自願去塞外。臨行前,“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元帝被昭君的美貌震驚,非常後悔,但是又沒辦法只好讓她去了匈奴。范曄的這種說法基本上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指出昭君出塞的原因,是她多年得不到皇上的恩寵,在怨憤的情況下自願去和親的。而後代文人在此記載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又演化出不同的版本,逐漸形成一個個情節豐滿,甚至離奇的昭君出塞故事,而這些故事解讀昭君出塞的原因又不盡相同。

    第一種說法是昭君不得不去和親。據說,漢元帝有很多的後宮佳麗, 因此不可能常見到每個宮女。於是他讓畫工給各個宮女畫像,按照畫像選召宮女,宮女們為了能被皇帝召幸,不惜重金賄賂畫工,希望把自己畫得漂亮些。初入宮廷的昭君不知道內情,又自恃貌美,不愁皇帝不召見。所以當畫工毛延壽給自己畫像的時候,她不僅沒有賄賂毛延壽,相反還對毛的暗示索要加以諷刺。毛延壽很生氣,所以就把昭君畫得很醜,就這樣昭君在後宮又消磨了多年的青春。

    這個故事描寫了一個弱女子犧牲個人以保護國家,並且是在滿懷怨憤的情況下遠嫁塞外,因而昭君贏得了後世的同聲嘆息。但是這個帶有唯美傾向的故事,大多被認為是文人騷客抒發自己對君主不滿的方式,並且有人查證,這個故事中的一些情節與史實是有出入的,匈奴經過漢武帝時期的征討以及內部的紛爭,勢力已經大減,到漢宣帝時,呼韓邪單于自願臣服漢朝,曾兩次到長安覲見漢皇,協助漢朝征服保護邊境,因此這個時候邊境形勢已經趨於和平安寧,不存在上門強行和親的。

    第二種說法是毛延壽報復昭君的典故來自野史。毛延壽索賄不成報復王昭君的說法,經考證是源於筆記體小說《西京雜記》。這本書是到了晉代,由好事的文人綴合而成的,成書時間距昭君時代已有300多年。畫工醜化昭君而被殺的故事本來是小說家言,而後世又將《西京雜記》中所列六名畫工之首的毛延壽,當作導致昭君悲劇的罪魁禍首,這是有牽強附會嫌疑的。

    第三種說法是漢元帝忍痛割愛。這個說法說頗顯浪漫,說是才貌雙全的昭君與漢元帝一見鍾情,恩愛無比。而畫工毛延壽獲罪朝廷後逃竄到匈奴,立刻向單于獻上了昭君的畫像,添油加醋地盛讚昭君的美貌,讓單于垂涎不已,於是向漢朝強索昭君,並以發動戰爭相危脅,元帝最後迫不得已,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送昭君出關。單于得到昭君後,對昭君寵愛有加,並主動與漢室和善。後元帝因思念昭君,懨懨成疾,當年就死去了,兩年後,昭君因不願改嫁而保節自盡。元代著名散曲家白樸曾作《漢宮秋》,沿用了此種說法,只是寫昭君在去匈奴的途中,投水自盡,更為悲壯。

    關於昭君出塞原因的說法,民間傳說和史籍記載各不相同,有些不乏為後世杜撰的東西,因此可信度不高。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昭君出塞肯定是事實,而且她得到了塞外民族對漢人的認同,帶來了一個時期的相對和平,這是昭君與其他四大美女的最大不同之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私家車註冊的哈囉出行,拉順路的客人算不算違法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