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學科不同,它研究的是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有些還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經常關心的問題。比如:什麼樣的人容易討人喜歡?什麼樣的事情我們記憶深刻?什麼樣的事情讓人高興(或痛苦)?為什麼男人比女人更愛聊政治時事?人為什麼要自殺?意念能不能被植入夢中?等等……
正因為大家關心這些問題,人們就會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證據,得出自己相信的結論,很多時候,這些自覺的結論與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並不完全一致,比如說,我們心理學家就發現,青梅竹馬的婚姻很難成立,嬰兒並不是有奶便認娘,性格並不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等等……
每當矛盾、懷疑、迷惑甚至氣憤產生的時候,我們到底是該相信自己的直覺、經驗和常識呢,還是該相信心理學的研究、證據和知識呢?
很多人選擇相信自己,他們不僅相信自己,還為這種相信找了理由:心理學就是精神分析,少有真正的對錯,人人都是心理學家。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這有一個常見的誤解,很多人認為心理學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是心理諮詢:
弗洛伊德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家確實讓後世的心理學研究者“既愛又恨”。弗洛伊德的功績在於,他以其非凡的工作投入和嚴謹的思辨構築了一套宏大、晦澀而讓人著迷的理論體系,開啟了一片探索人類心靈世界的全新領域,對社會文化、藝術創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並真正讓世人開始瞭解和重視心理學……
然而,弗洛伊德的盛名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最主要的是兩點:一是他的光芒掩蓋了其他領域心理學研究者的工作和成就,二是弗洛伊德所構建的這些精巧的理論很難用實證的方法加以驗證,這也為後來眾多偽心理學和虛假治療手段的滋生和發展留下了一道後門。
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學已經在實證主義上走了很遠: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必然要遵循科學的標準,即研究的必須是實證可解的問題;方法上要遵循系統的實證主義;研究結論是公開知識,即能夠被重複驗證(可再現性),並能經過同行評議。
這三條標準也是區分科學心理學和其他偽心理學的分水嶺。心理學的研究因此也與操作定義、實驗組和控制組、變數控制、資料統計等詞彙聯絡起來,而不是個人化的體驗及感悟、頭腦風暴或純粹的邏輯推導。
想要更好地瞭解這一切,你不妨讀讀下面三本書:
基思·斯坦諾維奇的《這才是心理學》,它的副標題是“看穿偽心理學的本質”,這本書並沒有具體的心理學知識,它更多的是講科學是什麼,為什麼說心理學是科學,為什麼流行的那些偽心理學不是科學。
林肇賢的《心理學了沒?》,這本書簡單梳理了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弗洛伊德、馬斯洛、塞利格曼等人紛紛登場,變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分支也相繼出現,讀了這本書,你就能大體知道心理學的歷史沿革。
如果讀了以上兩本,你還是不大相信心理學是一門實證科學,那我只好請出第三本書——哈克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這本書滿滿的都是乾貨,40項研究就是40次實驗,每一次都有背景介紹、假說提出、實驗設計、相關批評,看完就能知道心理學的科學性在哪了。
與其他學科不同,它研究的是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有些還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經常關心的問題。比如:什麼樣的人容易討人喜歡?什麼樣的事情我們記憶深刻?什麼樣的事情讓人高興(或痛苦)?為什麼男人比女人更愛聊政治時事?人為什麼要自殺?意念能不能被植入夢中?等等……
正因為大家關心這些問題,人們就會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證據,得出自己相信的結論,很多時候,這些自覺的結論與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並不完全一致,比如說,我們心理學家就發現,青梅竹馬的婚姻很難成立,嬰兒並不是有奶便認娘,性格並不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等等……
每當矛盾、懷疑、迷惑甚至氣憤產生的時候,我們到底是該相信自己的直覺、經驗和常識呢,還是該相信心理學的研究、證據和知識呢?
與其他學科不同,它研究的是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有些還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經常關心的問題。比如:什麼樣的人容易討人喜歡?什麼樣的事情我們記憶深刻?什麼樣的事情讓人高興(或痛苦)?為什麼男人比女人更愛聊政治時事?人為什麼要自殺?意念能不能被植入夢中?等等……
正因為大家關心這些問題,人們就會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證據,得出自己相信的結論,很多時候,這些自覺的結論與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並不完全一致,比如說,我們心理學家就發現,青梅竹馬的婚姻很難成立,嬰兒並不是有奶便認娘,性格並不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等等……
每當矛盾、懷疑、迷惑甚至氣憤產生的時候,我們到底是該相信自己的直覺、經驗和常識呢,還是該相信心理學的研究、證據和知識呢?
很多人選擇相信自己,他們不僅相信自己,還為這種相信找了理由:心理學就是精神分析,少有真正的對錯,人人都是心理學家。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這有一個常見的誤解,很多人認為心理學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就是心理諮詢:
弗洛伊德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家確實讓後世的心理學研究者“既愛又恨”。弗洛伊德的功績在於,他以其非凡的工作投入和嚴謹的思辨構築了一套宏大、晦澀而讓人著迷的理論體系,開啟了一片探索人類心靈世界的全新領域,對社會文化、藝術創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並真正讓世人開始瞭解和重視心理學……
然而,弗洛伊德的盛名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最主要的是兩點:一是他的光芒掩蓋了其他領域心理學研究者的工作和成就,二是弗洛伊德所構建的這些精巧的理論很難用實證的方法加以驗證,這也為後來眾多偽心理學和虛假治療手段的滋生和發展留下了一道後門。
弗洛伊德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家確實讓後世的心理學研究者“既愛又恨”。弗洛伊德的功績在於,他以其非凡的工作投入和嚴謹的思辨構築了一套宏大、晦澀而讓人著迷的理論體系,開啟了一片探索人類心靈世界的全新領域,對社會文化、藝術創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並真正讓世人開始瞭解和重視心理學……
然而,弗洛伊德的盛名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最主要的是兩點:一是他的光芒掩蓋了其他領域心理學研究者的工作和成就,二是弗洛伊德所構建的這些精巧的理論很難用實證的方法加以驗證,這也為後來眾多偽心理學和虛假治療手段的滋生和發展留下了一道後門。
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學已經在實證主義上走了很遠: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必然要遵循科學的標準,即研究的必須是實證可解的問題;方法上要遵循系統的實證主義;研究結論是公開知識,即能夠被重複驗證(可再現性),並能經過同行評議。
這三條標準也是區分科學心理學和其他偽心理學的分水嶺。心理學的研究因此也與操作定義、實驗組和控制組、變數控制、資料統計等詞彙聯絡起來,而不是個人化的體驗及感悟、頭腦風暴或純粹的邏輯推導。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必然要遵循科學的標準,即研究的必須是實證可解的問題;方法上要遵循系統的實證主義;研究結論是公開知識,即能夠被重複驗證(可再現性),並能經過同行評議。
這三條標準也是區分科學心理學和其他偽心理學的分水嶺。心理學的研究因此也與操作定義、實驗組和控制組、變數控制、資料統計等詞彙聯絡起來,而不是個人化的體驗及感悟、頭腦風暴或純粹的邏輯推導。
想要更好地瞭解這一切,你不妨讀讀下面三本書:
基思·斯坦諾維奇的《這才是心理學》,它的副標題是“看穿偽心理學的本質”,這本書並沒有具體的心理學知識,它更多的是講科學是什麼,為什麼說心理學是科學,為什麼流行的那些偽心理學不是科學。
林肇賢的《心理學了沒?》,這本書簡單梳理了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弗洛伊德、馬斯洛、塞利格曼等人紛紛登場,變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分支也相繼出現,讀了這本書,你就能大體知道心理學的歷史沿革。
如果讀了以上兩本,你還是不大相信心理學是一門實證科學,那我只好請出第三本書——哈克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這本書滿滿的都是乾貨,40項研究就是40次實驗,每一次都有背景介紹、假說提出、實驗設計、相關批評,看完就能知道心理學的科學性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