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衣1卿相
-
2 # 影視泡泡屋
趙匡胤是後漢大將郭威的得力干將,他與郭威的養子柴榮的關係非常好,兩人就像兄弟一樣。
郭威自立後周之後,不久病逝,養子柴榮繼位,趙匡胤勤勤懇懇地輔佐著柴榮。後柴榮病死,留下孤兒寡母的,趙匡胤就有了想法,在一幫兄弟的幫助下黃袍加身,成立了大宋。
不過,趙匡胤還是很仗義的,對於柴家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給與優待政策,好吃好喝的供養著。趙匡胤對柴榮的遺孀符太后,以長嫂禮遇,不僅依然讓符太后享受榮華富貴,也封符太后之子柴宗訓為鄭王,而且這一王爵可以世襲罔替。在某種程度上,他將柴榮的子孫,與自己的子孫一樣對待。這樣的寬大胸襟,任何一個君主都做不到。更加難得的是,趙匡胤留下遺詔,趙氏子孫必須善待柴家子孫,特賜鐵卷丹書,甚至造反罪都可不殺,所以整個北宋時期,柴榮的子孫都很幸福,沒有任何危險。除了不能當官執政之外,在生活上的福利,還是相當高的。
符太后去世後,趙匡胤還以皇后之禮厚葬。做人能夠做到這樣的地步,足見趙匡胤的為人,以至於他被後人推崇。而他後來的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地集權於一身,並善待每一位為他打下江山的大臣,實在令後來的草莽皇帝朱元璋汗顏。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弄清楚宋太祖、宋太宗的趙氏家族與周世宗兩位皇后的孃家——符氏家族的關係。
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宋太宗趙匡義娶了五代名將符彥卿的小女兒,即後來的追諡懿德皇后符氏。這位符彥卿不是別人,正是周世宗郭(柴)榮兩位符皇后的親生父親!換言之,宋太宗與周世宗是連襟。
符彥卿又是何許人也?符彥卿出身將門,是後唐宣武節度使符存審第四子。歷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五朝,在後周時期官至天雄節度使、守太師,爵封魏王,是五代時期的名將之一。晚年的符彥卿雖然處於“半退休”狀態,但是作為周世宗的岳父、周恭帝郭(柴)宗訓得外祖父,加之多年的軍中履歷,其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
陳橋兵變之後,後周政權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黃袍加身,篡奪了後周政權。彼時,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已經被周世宗以“點檢做天子”的小木牌為由架空;周太祖的外甥李重進也已經被周世宗明升暗降,用親信韓通分去了李重進的部分兵權。這個時候,符彥卿的態度便顯得至關重要了,以他在軍中多年的影響力,真要鬧起來,恐怕還真夠宋太祖喝一壺的!
但是,符彥卿並沒有捲入其中,而是保持了“中立”,接受了既成事實。雖然史籍沒有記載具體原因,明眼人想必還是可以看得出,這裡面宋太宗夫妻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有了宋太宗的這層關係,符彥卿雖然不再是國丈,但符氏家族依然是宋王朝的皇親國戚。彼時的符彥卿自己已經是魏王,位極人臣、無以復加了,他更關心的自然是符氏家族,是自己的子孫後代。為了一位親家的江山,葬送自己子孫後代在另一位親家江山下的榮華富貴,這場買賣怎麼著也不划算,不是嗎?更何況,數年之後符彥卿的女婿便成了晉王兼開封府尹——宋王朝的無冕儲君,符氏家族還是相當有期待的,符彥卿保持“中立”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有了符彥卿的“中立”,加之宋太祖本身並不嗜殺,宋王朝善待符彥卿的女兒——小符皇后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彼時周恭帝的生母大符皇后已經作古,身為皇太后的實際上是周恭帝的繼母兼姨媽小符皇后。無論是出於維護自身正統地位的需要,還是安撫後周舊臣及符氏家族的需要,宋太祖都必須善待小符皇后。更何況,還有胞弟宋太宗的這層姻親關係,大小符皇后實際上就是宋太宗的兩位大姨子,宋太宗是周恭帝的親姨父!
《宋史·卷一·本紀第一》:“七年春,遷恭帝及符後於西宮,易其帝號曰鄭王,而尊符後為周太后。”在完成一系列“禪讓”的法定程式之後,宋太宗降封周恭帝為鄭王。但是,對於小符皇后,宋太祖卻給予了足夠的尊重,並沒有降低她的地位,而是將其尊為了周太后,繼續承認她的“太后”身份並恩養了起來。小符皇后依然是“太后”,只不過是前朝太后而已。
開寶六年,周恭帝去世,被宋太祖諡為“恭皇帝”,以天子禮儀傳送,而小符皇后則一直活到了自己妹夫宋太宗即位之後。有了宋太宗懿德符皇后的這層關係,雖然沒有史籍的具體記載,但我們可以推測,小符皇后在宋太宗一朝的日子過得應該還是不錯的。或許是因為“兒子”周恭帝已死,自己孤苦無依、心灰意冷吧,又或許是不想給妹夫宋太宗增添不必要的麻煩;太平興國初年,小符皇后選擇了出家,號玉清仙師,過上了與世無爭的修行生活。
淳化四年,小符皇后壽終正寢,其妹夫宋太宗以皇后之禮將其傳送,葬於周世宗大符皇后懿陵西北,諡“宣慈皇后”,宋太宗對這位大姨子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回覆列表
柴宗訓被迫禪位給了趙匡胤,趙匡胤將他降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幽居西宮。趙匡胤頒下聖旨優待柴氏母子,並賜“丹書鐵券”,還留下遺訓: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但柴榮的直系子孫並沒有命享受到這樣的優待。柴宗訓被遷往房州後,娶妻生子,先後生了五個兒子。973年,柴宗訓去世,年僅二十一歲,長子被封為鄭國公,世襲。但根據宋仁宗派人尋找柴氏後人的結果來看,1059年,柴宗訓已經沒有了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