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英彤生物
-
2 # 微因生物科技
只能說是決定了 “一部分”。
首先,身高受到遺傳因素和後天因素的共同影響。雖然,遺傳因素佔到60%~70%左右的影響比例,但剩下的 30%~40%後天因素不可以忽視。
有很多的例子也說明了這一點,“父母高,孩子不一定很高”、“父母矮,孩子也不一定就很矮”。
遺傳因素與後天因素
遺傳因素只是決定了孩子的 “遺傳身高”,就是理論上孩子應該可以長到這麼高,但實際情況還是 “後天因素說了算”,後天因素可以影響到孩子的身高,高達有 7~8釐米 的偏差。
也就是說,孩子的實際身高可能會比預期的“遺傳身高” 高出7~8釐米,也有可能是比預期的“遺傳身高” 矮了7~8釐米。
因此,不要忽視後天因素,良好的後天因素干預,是可以提高孩子的長高潛力,讓孩子比父母都高,幫助孩子擁有一個理想的身高。
-
3 # 凝媽悟語
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據研究,在社會經濟狀況相同的情況下,身高75%取決於遺傳,也就是說孩子的身高多半已經在孃胎裡決定了,剩餘的25%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
父母的身高影響孩子的身高有研究說:父母身高對子女身高有很強的遺傳作用,兒子容易從父親那裡獲得遺傳,而女兒更容易從母親那裡獲得遺傳。
然而又有研究說:兒子與父親的身高遺傳率為47.2%(31.6%~62.7%)、與母親的身高遺傳率為40.1%(24.5%~55.6%);女兒與父親的身高遺傳率為38.8%(29.8%~47.97%) 、與母親身高的遺傳率為34.6%(24.1%~45.1%)。
上述兩個研究在子女遺傳父母身高的機率上有不一致的情況,但是都說明子女的身高是由父母親身高共同決定的,在孃胎裡就開始遺傳了。
媽媽的狀態影響孩子的身高雖然胎兒出生時,身高為50釐米左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高會出現很大差異。除了遺傳因素外,和在母體中的狀態以及出生後環境因素有很大關係。《景嶽全書》記載:“母多火者,子必有火病;母多寒者,子必有寒病;母之脾腎不足者,子亦如之”。
如果胎兒在宮內發育遲緩,患有疾病等,會影響出生以後的身高。有的孩子在宮內時出現了短肢畸形、骨發育不良問題等,身高就不容樂觀。
所以,孕媽媽一定注意自身的營養狀況並及時控制各種疾病,保證胎兒健康發育。骨骼發育離不開鈣質,孕媽媽要注意及時補充鈣質。
到了孕中期4個月以後,有的孕媽媽就會遇到小腿抽筋、牙齒鬆動、骨盆疼痛等問題,這可能是缺鈣了,注意及時補鈣。
在日常的飲食中,要注意多吃綠葉蔬菜、牛奶、豆製品、堅果、水產等,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鈣質,以促進胎兒骨骼發育。
促進孩子的身高孩子出生後,也要抓住25%的機會,保證營養均衡、合理運動、充足睡眠讓孩子長大高個。
總之,孩子的身高在孃胎裡決定了一大部分,但是後天仍然有機會。
回覆列表
不是。 在孕期吸收鈣也很重要,但新生兒出生補鈣非常重要嬰幼兒實行的身高發育速度非常的快,那身高發育的過程了,他就是骨骼發育的過程,比如剛出生的寶寶生產了在50cm左右,一歲的時候呢,可以平均長25cm,那麼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可以長是13cm和8cm,那麼這麼快的增長速度,只有不斷的給寶寶補充鈣,才能夠使寶寶的骨骼增長得到保證。如果鈣供給不足或者鈣缺乏的話,就會導致寶寶生長髮育變得遲緩,骨骼發育不良。專家建議零到六個月的寶寶呢,要根據他的吃奶量,發育情況是否出現缺鈣的早期症狀呢,來酌情補鈣。那麼除了平時正常吸取的鈣以外,六到12個月的寶寶呢,還需要額外補充60到150毫克的鈣,一歲以上的寶Bora需要額外補充150到300毫克的鈣。比如吃母乳的寶寶,在零到六個月的時候,奶量達標的情況下,就是每天攝入奶量為600到800ml,這就不需要額外補鈣。但是呢要從第五道第六個月開始的時候呢,他就要補鈣了。原因呢就是寶寶的生長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