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居明裡
-
2 # 朗月清風不常隨
我讀的一本書:嶽南著《南渡北歸》。真實再現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動盪歲月裡,一些名人大家為學術,為文物,為人才等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雖然很多事已鮮為人知,卻讓人感佩不已。
-
3 # 範偉
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有如,六十年前的青年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準備炒股的人讀《炒股的智慧》;毛主席推薦讀《紅樓夢》;......
我讀過的書裡面,覺得最好的是《易經》。《易經》教我懂得了事物的因果關係;教我學會了總結過去分析現在預見將來
-
4 # 育兒智匯
毛姆《刀鋒》和《月亮與六便士》,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100多年前,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用在毛姆筆下斯特里克蘭和拉里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斯特里克蘭和拉里,分別是毛姆的兩部著作《月亮與六便士》和《刀鋒》中的主人翁,他倆個性十足,都是某個領域的“天才”,懷有超現實夢想,對“美”(即心中的理想——哪怕自己也不知道那究竟是什麼)無限熱愛,對精神家園的追求遠勝其他一切。他們藐視物質,為了“理想”薄情寡義。
然而,他倆又有諸多不同。
外形上,作者用了很多美好的詞語來形容拉里的俊美,而對斯特里克蘭,小說中除重點描寫了其外貌充滿野性這個突出特點外,還直言“有些醜”。
性格上,開始時兩人性格與常人沒太大差異。後不知什麼緣故,他們變了——常人覺得美好的他們不在乎,反而去追求一般人認為“不靠譜”的東西。然而,他們“同歸殊途”:拉里鋼中有柔,在堅持自己的理想之路時不可避免地傷害了一些人,但他儘可能把傷害降到最低;而斯特里克蘭就顯得冷酷無情——這可能是不善言辭的他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來掃除通往理想之路障礙。
拉里和斯特里克蘭,寧願選擇流浪,也不願意過那種“幸福安穩”的生活,這是為什麼呢?
用毛姆的話說,可能在芸芸眾生中,有些人,並未生在他們的理想之所。機緣將他們偶然拋入某種環境,他們卻始終對心中的故土滿懷鄉愁;這故鄉在哪裡,他們並不知道。在他們的出生地,他們是異鄉人,從童年時代就熟悉的林蔭小巷,或者曾經玩耍過的擁擠街道,只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驛站。他們彷彿身處異地,舉目無親,孤身一人。也許,正是這種陌生感,才讓他們遠走他鄉,去尋找屬於他們的永恆居所。或許,某種根深蒂固的返祖現象,讓這些遊子再次回到他們的祖先在遠古時代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來到某個地方,他會神秘地感覺,這正是他始終懷想的棲身之所。這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他會在這從未見過的場景中,在他從不認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就好像他生來就熟悉這一切。在這裡,他終於有了著落。
《刀鋒》和《月亮與六便士》,是出色的偉大之作,它們主線都是講主人公為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過著漂泊生活。
就個人情感而言,我更喜歡《刀鋒》,這篇小說詞句優美動人,描寫細緻入微,每個人物形象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故事情節也有人情味,沒有《月亮與六便士》那麼讓人壓抑。
當然,《月亮與六便士》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警句箴言,耐人尋味。比如:
“同樣墜入情網,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談戀愛,而男人只有幾分鐘。”
“一個人往往不是他想成為的那種人,而是他不得不成為的那種人。”
等等,不一而足。
透過這兩本小說和現實生活中的見聞,我以為自己近距離窺探了具有藝術氣質“天才”的靈魂。這類人,要麼找到了自己靈魂的歸屬地,在他天賦秉異的領域盡情地揮灑才情,取得別人難以媲美的成績。比如以前的柏拉圖,現在的喬布斯。至於繪畫界和雕塑界,偉大的藝術家們更是此類人的典型代表。
然而,現實中,更多的天才因為沒有尋得靈魂安放之所和合適的平臺,與周圍環境方枘圓鑿,格格不入,更別說施展才能了,因而庸碌無為,甚至被人視為“異類”或“廢物”。實在是可悲可嘆!
毛姆的《刀鋒》和《月亮與六便士》,具有濃厚哲學意蘊,讓人讀起來有醍醐灌頂之感,值得反覆閱讀。
-
5 # 五十人生95318606
近來我在讀一些古籍經典,古籍的書沒有標點符,很難理解,一句話要讀多遍,從字到句,從句到段,從段到章全面讀通需要讀十幾遍至幾十遍,讀通後才真的感受到古人聖堅的智慧,特別是對天地自然規律的認識有了新的感受,如:窮理盡性至命。如觀物非用眼觀,用眼觀物觀前則遺後而觀不全,非用心觀,心有好惡,觀之偏頗,須用理觀才能儘性至命。以古觀古則古亦今,以後觀今則今亦古等,同時讓自己慢慢融化到古籍文化中去感受古代聖賢的思維妙不可言。
-
6 # 北十
最近讀的,太平天國之秋。
從外華人的視角看待太平天國,寫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的形象太多變了,從教科書,電視電影,各個時期的歷史書,小說,對太平天國的印象一直在改變。這本書又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回覆列表
《蘇菲的世界》
一本哲學啟蒙書,為我打開了哲學世界的大門。
這本書以一個小女孩作為主角,用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介紹了許多哲學家和哲學思想。
最大的收穫就是,我意識到,馬克思主義也只是哲學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