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信念執著146
-
2 # 冬夏與春秋576
有目標。
有實施策略。
有人按要求執行。
這三點是緊密聯絡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很強的管理能力,自己才能掌控全域性。
從漢武帝專權程度來看,他確實可以做很多事。因為他最大。他用人不收限制,所以能幹事,從結果看,他好像很會用人。
-
3 # 歷史學渣
漢武帝是雄猜之主,深諳用人之道。武帝一朝能臣良將層出不窮,他們的存在使大漢王朝走向鼎盛。
“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倪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極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司馬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泉,應對則嚴助、朱 買臣,歷數則唐都、洛下閡,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率則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餘不可勝紀。是以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世莫及。”——班固《漢書》
漢武帝用人之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改革選官制度,抓緊用人權
漢初以來,統治思想為黃老之學,雖有力於漢初的社會經濟發展,但在政治上也帶來了保守性。彼時的選官標準為“擇郡國吏長大,吶於文辭,謹厚長者即召除為垂相史、吏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輒斥去之。”《 漢書·曹參傳》 。漢初,皇權雖在名義上至高無上,但在制定國策及用人上,還要受大臣和外戚的制約,政治集團被他們所把持,呂氏、竇氏皆是如此。武帝即位之初就想改變這種局面,建元元年頒佈詔書 “詔垂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 正直言極諫之士”《 漢書·武帝紀》。改變了選官制度,選賢用能,完成了由漢初的“功臣政治”向“賢臣政治”的轉變。同時,武帝剝奪了丞相的用人權,保證了國家的用人大權牢牢地掌握在皇帝的手裡。漢初秉承秦制,三公九卿制,丞相作為百官之首,權利極大,在“誅呂”之後就是周勃等人決定了皇位的歸宿,才有了文帝的即位,可以看出丞相之權重。所以武帝極力削弱丞相權利,大量啟用內侍和近臣,將選官、用官的權利集中到自己手中。
二、選人:求才若渴、不計門第
漢武帝即位之初就昭告天下,求取人才。元封五年,下詔:“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 ,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漢武帝還打破傳統的門第觀念 ,不計出身貴賤 、門弟高低 ,只要有才能 ,統統收到自己身邊,像身為奴僕的衛青和霍去病,身為俘虜的匈奴人金日磾等。
三、用人:知人善用
漢武帝不僅善於發現人才,而且善於使用人才。“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苟能識之,何患無人! 夫所謂才者,猶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武帝非常重視人才使用 ,強調要“量材而授官 ,錄德而定位”,根據個人的才能 、品行決定授子官階的大小。政治行政上啟用董仲舒 、主父偃 、韓安國 、汲黯 、公孫弘 、唐蒙 、莊助 、嚴安 、徐樂 、朱買臣 、趙禹 、張湯 、鄭當時等人 ;財政、經濟上啟用桑弘羊 、桓寬、徐伯 、卜式 、唐都 、落下閎等人;農業科技上啟用趙過 、李延年等人;軍事上啟用衛青 、霍去病 、霍光 、李廣 、程不識 、公孫敖 、楊僕 、趙食其 、金日磾等人;外交人上啟用張騫 、蘇武等人;思想文化教育上啟用司馬遷 、司馬相如 、孔安國 、東方朔 、文翁 、枚乘 、兒寬等人。
四、馭人:賞罰分明、恩威並施
漢武帝善用人才更能駕馭人才。武帝賞罰分明、恩威並施,對屢建戰功的衛青、霍去病等人大肆封賞,衛青因功封長平侯、拜大司馬大將軍,霍去病十七歲封冠軍侯、十九歲拜驃騎將軍、官至大司馬。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大司農張成、山州侯劉齒、左將軍荀彘皆因罪被斬。“賞罰嚴明如此,孰敢挾詐避險而不盡力哉,史稱框才大略,固不虛也”《廿二史札記》
漢武帝對外戚的管理也很到位,衛青、霍去病如此地位也沒能形成外戚集團,“巫蠱之亂”後立劉弗陵為太子也將其生母鉤弋夫人賜死。所以,終武帝一朝也未出現外戚和權臣干政現象。
回覆列表
漢武帝劉徹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歷史人物,史家對其有褒有貶。說漢武帝是用人高手,主要體現在任人唯賢,唯才是舉上。
漢武帝的母親是王美人。他四歲時被立為東膠王,七歲時被立為太子,他的母親王美人被立為皇后。景帝后元三年,漢武帝即位,尊皇太后竇氏為太皇太后,皇后王氏為皇太后,封皇太后的同母弟弟田蚡,田勝為列侯。在這年裡,武帝大膽推行了一種新的用人制度。他下詔要求各級官員推舉賢良正直,敢於直言進諫的人,並且鼓勵天下百姓直接向他上書推薦賢人或者自薦,這種全新的選拔和任用官吏的制度,被稱為是“察舉”。在察舉的科目中除了最重要的孝廉以外,還增加設定了其他的考察科目,比如茂才,文學,明法,兵法等,它打破了以往的官爵世襲,從而選用更多賢能人才,武帝從各方人士中挑選出了一批出色的人才,當中有不少布衣得到武帝的賞識,其中就有董仲舒,主父偃,東方朔,朱買臣等人,後來都成了大漢非常有名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