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yleOne
-
2 # 半山樵書生
誰在亂說?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華人 ,是中國較早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滿腹才華,憂國憂民,在楚懷王時曾一度被重用,任過官職"左徒",竭力主張改良內政,變法圖強,聯齊抗秦。但親秦派大貴族得到楚懷王信賴,排擠屈原,懷王也疏遠了他。後來懷王之子楚頃襄王又信南後,靳尚等佞臣的讒言,但也並沒有對屈原施以殘酷刑罰,只是將他貶為三閭大夫,流放到長江以南,湖南洞庭湖,汨羅江一帶,不願意看到屈原罷了。公元前278年,楚國郢都(今湖北江陵縣西北)被秦將白起攻破,遭逢大難,頃襄王狼狽逃往別國。屈原深感絕望,投進汨羅江自殺殉國。傳說這一天是夏曆五月初五,這就是端午節紀念屈原的來歷。划龍舟據說是為了打撈屈原的遺體。近年,作家梁振華的小說《思美人》及同名電視劇對屈原的一生有比較真實的描繪。在民間,更有眾多有關屈原的傳說故事。舊書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三峽傳說故事》有很多篇都是寫屈原的:《屈原頌三峽桔》,《三星對半月》,《米倉口》,《照面井》,《珍珠岩》,《雙龍拜師》,《楚王井》,《濯纓泉》,《九畹芝蘭》,《金粳稻》,《屈原沱》,《屈原廟》。其中《屈原沱》正好反映屈原殉國前後的情形。湖北秭歸縣是屈原故里,最早就叫"姊歸",姊就是屈原的親姐姐"女須"。屈原與三峽桔:到了這裡,抹黑屈原死前遭遇酷刑的謊言該不攻自破了。最後看兩篇屈原的作品:1,來自《楚辭集註》的《涉江》:2,來自《楚辭•九歌》的《國殤》:
-
3 # 大秦鐵鷹劍士
屈原是自殺身亡的,並沒有受到酷刑。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楚懷王客死秦國,楚國日益頹廢,屈原認為他的楚國就快亡了,於是失去希望的屈原跳江自盡,以免親眼看到楚國被秦國滅亡!
屈原是楚國六大家族之一的屈氏家族嫡子,少年時代就頗有才華,他熱情奔放,情感熾烈,很能鼓動教化世人!楚威王晚年屈原受到重用,準備利用六國合縱抗秦的時機在楚國進行第二次變法。不過天不假年,楚威王才把變法事情鋪開就死了。
楚懷王是一個爬耳朵,最聽王后鄭袖的話。在合縱抗秦與連橫親秦的兩個國策之間搖擺不定。張儀來說一通,就跟秦國結盟;蘇秦來說一通,就跟其他五國結盟!屈原為了堅定楚王抗秦之心,一是派殺手殺張儀未果,二是私自發楚國新軍八萬擊秦,斬殺秦國銳士六萬,楚國新軍全軍覆沒。
屈原這樣過激的行為最終讓楚國不得不與五國結盟抗秦。但是屈原則被流放,遠離了國家中樞。屈原愛國忠君,如果他能利用新軍一舉剷除鄭袖、昭雎等復辟勢力,再以丞相身份強制在楚國推行變法,楚懷王不可立則另立王子,那麼屈原或可成為周公旦第二!
-
4 # 老麥說說
怎麼說呢,如果說酷刑的話,屈原臨死前所受到的最大的酷刑,來自於他的內心,那種絕望的哀傷,那種失去友人(愛人)的痛苦,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折磨著他的內心,直到他投身於汨羅江。
好吧,咱們慢慢來說,絕大多數人知道屈原,是因為每年五月初五的那個傳統節日,伴隨著這個節日的是一個關於偉大的傳說: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為了忠義而毅然決然頭像汨羅江的故事。
史書記載中的屈原,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而且不止是美男子,還很有才華,拿現代的話說,就是高富帥。即高又帥還有才華,於是就比較驕傲,關鍵是屈原太驕傲,在他心目中,老子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才子。
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狂傲,於是遇見屈原,多都繞著走,以為一旦碰面難免會尷尬——自己確實不如屈原啊。但有一個人,卻不繞著屈原走,而是深深的喜歡上了這種狂傲——他就是楚懷王。
楚懷王一是愛慕屈原的才華,更愛慕屈原的容貌,於是於是力排眾議,把人緣實在是不咋地的屈原硬是扶上了三閭大夫的位置。因為這,屈原因此也深深的尊敬(並愛著)楚懷王。
可是,兩人純潔的友誼(或者是愛情)並沒有延續多久,一個叫鄭袖的女子開始嫉妒他,嫉妒之後便是狠狠的打擊——因為她是王后。而此時,日益強大的秦國一統天下之心昭然若揭,屈原看到了秦國的野心,於是堅持抵抗。到那時這一次,楚懷王沒有聽從屈原的建議,而是想用和親來討好秦國。屈原雖然極力反對,卻沒有任何效果,反而被鄭袖接機吹風,屈原最終被罷黜,流放到江南片區。
然後,就是不久後的某天,楚懷王終於被秦國扣押,軟禁,直至死亡。
噩耗傳來,被流放的屈原悲傷逆流成河,他想起了往昔的一幕幕,那是多麼美好的一段時光,可惜,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他走到荒野,他走到汨羅江畔,他望著濤濤的江水,在內心深處呼喚著一個人的名字:別了,我最尊敬(愛)的人,別了……也許只有來世,我願化作你身邊的一隻小鳥,陪你一起哭一起笑……他毅然決然的投向了汨羅江,這一天,是五月五日。
回覆列表
必須更正一點,屈原是偉大詩人、政治家,臨死前未受到酷刑。
雖然我過封建社會當時的法制刑律特別多,懷才不遇,滿身報復被封建環境桎梏,政治報復無法得以施展。
最終在臨死前寫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這樣的驚世名句,流芳百世,真正的死因是自己投江只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