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rDH

    唐太宗死前己將茂功官職去了,就是為李冶掌權後重用茂功,茂功為了表達對李冶的忠心和忌禪,才去掉世字,這也是徐茂功聰明的表現。

  • 2 # 燕過紫禁城

    避諱

    避諱,是頗具中國特色文化現象。

    強調和維護等級制度是封建時代中國儒家文化的一大特點,而避諱正是這一特點的生動體現。

    按照《公羊傳》的說法:“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大概是避諱的初級形態。

    在後世,避諱則主要體現在對於君主、長官或尊親名字的避諱。特別是隨著君主專制的日益加強,對於帝王及其周邊直親名字的避諱,愈發登峰造極,在清朝甚至出現了由避諱引發的文字獄。

    稍顯寬鬆的太宗避諱

    具體到李世勣和唐太宗李世民身上。我們會看到,在太宗時期的史料中,對於諸如李世勣、虞世南等文臣武將的記載,“世”字並沒有被隱去,反倒是太宗以後才被去除掉。這是什麼原因呢?

    作為一代雄主的唐太宗李世民,對於自己的名“世”、“民”二字的避諱,還是有的,只是稍顯寬鬆。

    根據《舊唐書·本紀第二》記載,針對世、民兩個字的避諱規則,太宗本人曾經專門下詔:“令曰:依禮,二名不偏諱。近代已來,兩字兼避,廢闕已多,率意而為,有違經典。其官號、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兩字不連續者,並不須諱。

    大意是說,為了避免因為隨意避諱造成的混亂,“世”、“民”兩個字不用單獨避諱,只有合在一起連用時才需要避諱。這個詔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性格與為政思想。

    強迫症的孝順兒子

    可是,既然李世民開明地宣佈不用單獨避諱“世”字,那為什麼後來李世勣又變成了“李勣”了呢?這就與李世民的孝順兒子,唐高宗李治有關了。

    父親雖然出於種種原因,放鬆了避諱規則,但作為兒子,為了向外界表示自己的孝心,李治則在繼位初(很多發生在剛剛上臺的貞觀23年),更改了一大批單獨包括“世”、“民”的人名、官名、部門名字,甚至菩薩名字都沒能倖免。這些改動,很多影響深遠、流傳至今。比如:

    李世勣——李勣、觀世音——觀音、民部——戶部等等。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朝傑出的軍事家、謀略家。李勣是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人。公元619年,李淵賜李姓給他,從此改名李世勣。由於上面提到的原因,唐高宗後,他又以“李勣”的名目出現了。

    李勣早年出身瓦崗軍,後來跟隨李密歸唐。他先後活動於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時期,為唐朝統一天下、平定邊疆都立下重要軍功,特別是他在唐擊薛延陀、破東突厥、陷高句麗等戰爭的過程中居功至偉;他文武雙全、出將入相,是唐朝初期最具影響力的大臣之一。論軍事才能,唐朝第一當屬李靖,而與其堪稱唐初雙子星的李勣,實際上也相差無幾。

  • 3 # 闡釋君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即位,拜李世勣為幷州都督,賜封邑九百戶。李世勣為避李世民之諱,又去除姓名中“世”字,改名為李勣。

    這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是太宗去世後,李勣為避諱,將世字去掉。

    我覺得第二種說法也是比較靠譜的,首先李式唐朝也是屬於有著遊牧民族的血統。所以唐朝開化。思想開放不會像其他王朝那樣拘謹。甚至於兒子娶了父親的小妾。父親娶了兒子的小妾,這樣的事在唐朝也是會被接受。而李世民是屬於開明的君主的。可能李世勣是想給避諱改成李勣的,但是李世民不讓,他是出於對於屬下的尊重的。不讓避諱,根據《舊唐書·本紀第二》記載,針對世、民兩個字的避諱規則,太宗本人曾經專門下詔:“令曰:依禮,二名不偏諱。近代已來,兩字兼避,廢闕已多,率意而為,有違經典。其官號、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兩字不連續者,並不須諱。”就是隻有叫世民的才需要避諱。估計按照李世民的性格他不讓,你史官自己給我給寫去掉了給避諱了,我肯定整你啊。所以李世民活著的時候,出的關於李世勣的文章多用李世勣來命名,這樣讓其他人看的也會覺得皇帝心胸的寬廣。李世民何許人一個小小的避諱他那裡會在乎。他在乎的是他對於天下的格局。

    但李世民死後,你在不避諱那真的是沒有數了。你現在避諱那是對於先皇的尊重。說是高宗李治對於太宗的孝心?拜託要是真孝順能去武媚娘,難道是真愛嗎?只是李治是處女座辦事情一定要有頭有尾,李世民沒有徵服完高句麗,那我完成。父親沒有做好的事我來做好,大臣沒有避諱的字我要執行等等。當然還有父親沒有照顧好的女人我要來照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肯首款國產SUV,僅售20多萬,漢蘭達還敢加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