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文章大視野

    個人認為還是袁紹人緣最好,威望也最高。

    話說當時正是董卓禍亂宮廷之時,東漢朝廷早已名存實亡,中央政府也僅僅是西涼軍閥的傀儡罷了。為了“匡扶漢室”(這是眾諸侯打出的旗號,真假與否我們暫且不管),曹操在陳留以矯詔號召各路諸侯結盟以討伐董卓。當時天下紛紛,正是立功之時,所以檄文傳到之日,十七路諸侯風煙而起。第一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路,冀州刺史韓馥。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第路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路,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第七路,東郡太守喬瑁。第八路,山陽太守袁遺。第九路,濟北相鮑信。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路,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路,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路,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路,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其實看了一下,相信大家認識的也只有袁紹、袁術以及孫堅等人。這也沒關係,因為後來比較有影響力的,也就是他們幾人,餘下的,早就成了路人甲的角色。

    這十八路諸侯(算上曹操)湊在一起,要想統一行動,總得有一個領導。當時也好不容易民主一回,大家開個會,一人一票,推選一個盟主出來。這盟主要求也不低。首先你得有實力,得有威望。實力太弱,便無法起到威懾效果,十八路諸侯人人各有所圖,一旦有所衝突你也制止不了;其次就是得靠人緣了。你我關係不錯,我看你順眼,就可以投你一票。日後有了好處,大家人人有份,豈不樂哉。

    這樣算下來,其實也就袁氏兄弟最有資格了。袁氏四世三公,朋友弟子遍佈天下,實打實的大戶人家,而袁紹此時也是祁鄉侯領渤海太守,袁術則是後將軍領南陽太守,兩人都是手握雄兵的一方霸主,不論實力威望還是人緣都夠。而袁紹比起袁術,一者他是兄長,二者早在十常侍之亂時他便在洛陽參與平亂,資歷和威望都要高過袁術。

    曹操其實也有一定的資格。他憑藉一己之力,希望刺殺董卓為國除害,雖然失敗了,但是也讓他獲得了極大的威望。再加上天子的詔書(雖然是假的)在他手裡,倡議結盟的也是他,這樣算起來他也是可以當盟主的。但是曹操當時的官爵只是一個校尉,沒有爵位,身邊也只有宗族兵四五千人,實力並不強。再者一旦他自己當上盟主,勢必導致袁氏兄弟的不滿(這兩兄弟的心胸可不怎麼寬廣),反而不利於盟軍下一步的行動,所以,當問到誰人可為盟主時,曹操毫不猶豫地把袁紹推了出去,也算做一個順水人情吧。

    綜上,在當時,袁紹不論是實力還是人緣,都是最好的。

    (全文完)

  • 2 # 韶華傾夢

    在討董的十八路諸侯中,個人認為陳留太守張邈的人緣較好。緣由如下。

    兩個好友,一個為盟主,一個為發起人

    張邈,是東平壽張的豪強世家張家的子弟。因為他出身門第的高貴,被鄉里人舉薦為陳留太守。在討董的活動中,張邈是十八路諸侯中的第六鎮。

    張邈和許攸一樣,都是袁紹和曹操的發小。這幾個人在年輕時,因為志趣相投,常常結伴而行,結下了很深的友誼。

    十八路諸侯討董,是在曹操行刺董卓失敗後而發起的一次大場面活動。當十八路諸侯會盟在酸棗縣時,為了能夠統一指揮和統一活動。眾人推舉了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而曹操作為活動的發起人,也被給予了重任。

    這兩個擔當重任的人,都是張邈的好友。以這層身份混在眾諸侯中,完全是如魚得水。就算是個別看不慣張邈的人,為了巴結袁紹和曹操,肯定會透過張邈去傳遞和結交。所以,這樣下來,張邈的人緣必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豪俠仗義,從不詐捐,是為及時雨

    張邈的出身十分的高貴。在當時那個看重出身門第,有著世家觀念的時代,張邈是他人不能及的。但是,就是這麼一位出身高貴的人,去從不仗著自己的身份去禍害他人,也不是紈絝子弟。

    張邈會放低自己的身份,去結交他人。另外,因為他豪俠仗義的性格,養成了直來直去的耿直性格,而且他特別喜歡去接濟貧困之人。這種接濟的程度,就算是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也正是因為他這種長期行為,使得他在東平闖下了很大的名聲。當時的很多士人,在聽到張邈的名字後,都很感動。甚至很多有才能計程車子,也會依附於他,為他出謀劃策。

    因此,以張邈這樣豪爽的性格,以及及時雨這般名聲,再加上他是曹操和袁紹的好友。這麼一通下來,完全會結交到其他的諸侯,和他們打成一片。

    總而言之,在十八路諸侯中,如果說人緣較好的話,個人認為張邈完全有理由入選其中。

    你們認為呢?

  • 3 # 94310417小云

    袁紹隨為盟主但確優柔寡斷粗暴缺少禮賢下士之雅量,唯有曹孟德博採眾長有宏圖雅度,堅難的維繫著這一鬆散聯盟,可見曹操人緣好會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再一次遇見你喜歡的人,你會向他表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