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慎終追遠
-
2 # laomiaoxian
行政上,三省統歸上海領導。資源上,由上海統籌調配。先把上海做大做強,集聚資源,在技術,管理,創新上更上一級,爭世界前列。然後按梯度轉移配置人財物,全面帶動。
行政上,三省統歸上海領導。資源上,由上海統籌調配。先把上海做大做強,集聚資源,在技術,管理,創新上更上一級,爭世界前列。然後按梯度轉移配置人財物,全面帶動。
關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思考和建議
1、機制是個核心問題 要形成真正的一體化,就必須著力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利益分享機制;二是方法論,也就是具體的推進方案。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涉及一市三省,上海雖是龍頭,但江浙也不弱,安徽也在快速發展,底下還有那麼多的市、縣、區,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優勢,如何形成有效的一體化,並最終發展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2、解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一體化什麼?一體化的目標是什麼?一體化的目標,李強書記講得很清楚,四個方面:樞紐性、功能性、網路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引領創新的區域產業體系和協同創新體系;綠色美麗長三角,也就是生態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便利化。最終要形成:引領全國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具有全球競爭力世界級城市群。要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就必須要有全球視野和世界級的產業發展格局。從產業發展方向看,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世界級的產業發展趨勢主要集中在六大領域:(1)新一代資訊科技、半導體;(2)大資料與人工智慧;(3)生物工程;(4)新能源;(5)新材料;(6)高階先進製造業。長三角區域在這些代表未來的產業方向上怎麼協同,怎麼一體化,而且更重要的還有速度與效率。要構建世界要構建世界級城市群,就是要產生聚集效應,資源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核聚變效應,這也就是為什麼要不斷提高區域的經濟密度的原因。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聚集資源到長三角,而且這些資源還能形成協同效應。
3、六個方面的政策建議
建議一:打破腦殼,創新思維,形成價值認同:鼓勵三個效應---資源聚變效應、協同創新效應、共享效應,避免三個效應----資源黑洞效應、門戶效應、獨食效應。
建議二:長三角區域從一開始要明確合作共贏的利益分享機制,解決不同行政區劃(包括市區縣)的合理利益訴求。前段時間看到了長三角協同辦公室一位同志寫的關於推進一體化的感想文章,字裡行間透露出來諸多的利益糾葛與紛爭,儘管文章寫到最後說都協調好了,但其間過程肯定不會像文章寫得這麼輕鬆。其實這是可以預見的,三省一市談一體化,怎麼可能不談利益呢?親兄弟還要明算賬,何況這麼多行政區劃。也許有人講,先談如何做大蛋糕,再談分蛋糕,但實際上市場經濟深化改革到今天,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意味著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先明確頂層的制度設計,而利益的分享機制又是整個頂層設計的核心。關於具體的利益分享機制,有三條建議:(1)加快推進江浙滬的一體化示範區規劃和建設,起點要高,範圍要足夠的大,配套的鼓勵性政策要出臺,具體專案落在哪裡由企業自主選擇;特別建議上海要在重點發展浦東的同時,要主動加大向西發展接軌的力量。(2)對重大產業政策領域的重點合作專案,要打破現有的財政稅收機制,建立分享機制。可以對六大產業領域範圍內的重點合作專案,在三省一市之間建立稅收與財政分享機制,而且長期有效。(3)上海作為長三角區域的龍頭,要有更大的胸懷,財多散一些,正應了中國古話:財聚人散、財散人聚。例如對於長三角其他區域進入上海的企業,可以部分或全部財政返還流出地。最核心的還是人,人流進來了,資本流進來,還會產生很多的溢位效應。
建議三:政府要下大力氣、更大的勇氣,成立更大規模的聯合產業引導基金,例如三省一市政府成立目標5000億元的重點產業引導發展基金,但市場化運作是關鍵。 為什麼要政府成立引導基金,主要是因為這些產業領域投資週期長、風險大、投資金額大,政府帶頭可以起到示範效應,有利於全球資金進入長三角。 引導基金一定要市場化運作,主要是做母基金模式,如果直接投比例不能太高,但核心是市場化運作,尤其是管理人市場機制的建立。在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方面,上海與深圳差距太大,不是一點點。
建議四:建立支援長三角區域產業發展的金融聯動與服務機制 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援,尤其是一些創新型的金融解決方案。具體建議包括:(1)長三角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援,尤其是一些創新型的金融解決方案。具體建議包括:(1)長三角一體化辦公室可以協調建立長三角區域重要產業企業與重點金融企業的資訊溝通平臺,主要是產業企業需要什麼,金融企業可以提供什麼,很多的金融創新服務是在實踐中探討出來的;(2)鼓勵重要產業與金融企業聯手,成立行業發展基金,政府引導基金要大力支援和配套投入。
建議五:加快長三角區域營商環境的協同和最佳化,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 關於這方面,不想做太多的展開,舉兩個例子:道路交通:進不來,出不去。可以看看上海和江浙聯絡的骨幹道路,近幾年有改觀,但還差一口氣,江浙段很多都是雙向八車道,一到上海就是四車道。金融企業是否可以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可以,上海不行。 當然上海有很多方面做得很好,很精細,精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格局。
建議六:在長三角區域出臺鼓勵全球人才進來的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