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安爸好物推薦
-
2 # 悠媽旅行記
教育孩子,一直到孩子長大,是一直伴隨著批評的,只不過,批評可以更多的改成“評價”,且在家長控制情緒的情況下,才能起到良好、有效的作用。
我們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面臨孩子的各種認知不足,或行為錯誤,這都需要家長適時指出,正確引導、指明方向,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明白、且改正錯誤。
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個不斷“試錯”的階段——哪怕成年人面對新事物,施錯也在所難免——改正錯誤,下次避免相同錯誤就ok了。
所謂:錯誤乃成功之母。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批評孩子錯誤該怎麼做,才更有效果呢?
1、孩子犯錯時,先要看看孩子為什麼犯錯。
有時候,家長認為的錯誤,孩子可能有自己更美好的想法。
記得女兒5歲時,有次帶她去醫院看完病,回家路上,路過一個水果攤,給她買完水果,走出很遠的路,發現她的小口袋裡多出了兩個小橘子,一定是剛在水果攤拿的。
我蹲下來,很嚴肅地看著女兒的眼睛,問她:
這兩個橘子是在剛才水果攤拿的嗎?
女兒看到我嚴肅的樣子,有點害怕,只點了點頭。
我知道她對橘子一般,可能另有想法。
所以我放緩了聲音又問:寶貝,你是想吃這個橘子嗎?
不是的……媽媽,你今天抱我很累,我想給你吃。
女兒看我語氣溫和了,急切的解釋。
我當時聽了心裡很感動,將剛在醫院裡抱她的累都減輕不少,也慶幸自己沒發脾氣。
不過,你剛剛沒經過別人允許就拿了橘子,我們也沒有付錢,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這種“行為”還是不對。
你看,有兩個解決方法,一是我們這時將橘子還回去或者給錢,你以後不再這樣做;
一是我們今天不吃橘子,你以後也不要這樣做。
你看,你選哪一種?我仍然給了女兒一點小空間,讓她自己選擇。
我選以後再也不這樣做……女兒小聲說。
媽媽相信你!我堅定地告訴她。
確實,直到現在,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
有時我們在小店買了冰棒,她也要堅持排隊付錢,再開啟吃。
我是先肯定她的好意(保護她對別人的善意);
接著指出她的不對“行為”,但語氣溫和而堅定(不否定孩子的其他);
然後教給她正確解決辦法(讓她學會處理事情);
最後讓她記住以後的正確行為,且充分信任她(孩子常常做得更好)。
2、在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3~6歲),當確定孩子明知不可為,還做錯事時,要堅定地指出錯誤,說“不行”。
但也要溫和而堅持,不打不罵。
有時候,我們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準確描述”,比“大聲批評”,更能讓孩子接受,並且記住。
畢竟,我們批評孩子的錯誤,就是希望孩子下次不要再範相同的錯誤。
能夠和諧而有效的解決,比雞飛狗跳不是更好嗎?!
在女兒6歲左右,有一次帶她去遊樂場玩,她不願回家吃晚飯,且一說回家就發脾氣。
那天玩到近7點才回家。
回到家,吃過飯後,我單獨帶她到陽臺上,告訴她:寶貝,我們今天出去之前,說好5點半回家洗手吃飯,但你7點才回來(描述你的原因);
導致爸爸和奶奶都沒吃飯,奶奶有胃病,爸爸工作一天也很餓,媽媽也餓,你的小身體也餓(描述結果);
如果你再這樣,我們下次就暫時不出去遊樂場玩了。(帶來後果)
你自己覺得自己的行為對不對?媽媽下次還能不能相信你?(讓她自己承諾)。
好吧,媽媽,我下次早點回家,你再相信我吧。
女兒很愉快地接受這種批評,也做出承諾。
孩子的成長,本來就是“他律”~“自律”的一個過程。
只要不是惡意的、多次的、重複的錯誤,我們家長都應該溫和指出,堅定正確方式,充分相信孩子!
親愛的家長們,面對孩子的錯誤,你是怎麼做的呢?
回覆列表
批評或是表揚都不應該從一而終,有的事情不應批評或表揚。之前聽一位老師講的,他家孩子問她,媽媽,你買的玩具多少錢,媽媽說40,媽媽問怎麼了?孩子說沒事,第二天來時和我們講他家孩子把玩具50塊錢賣了。這件事要是現在身為家長的你怎麼教育孩子,是批評還是表揚,如果你批評,孩子就喪失了自主思考,賺錢的慾望,如果你表揚,孩子就不願意學習總想著賺錢了。這位媽媽是這麼教育孩子的,說孩子你認為40塊錢買的玩具50塊錢賣了,合理嗎,孩子說合理,媽媽問為什麼,孩子說因為我加10塊錢,他能夠接受,買得起。這就是加以引導,把握好教育這個度。
所以有很多事情,是不一定絕對化的,要培養孩子自主化的思考。
當然孩子犯錯,也需要加以引導,讓他認識問題的嚴重性。如需表揚也要讓他知道,怎麼樣才能更好一點,不能讓他感覺已經很好了,這樣當遇到問題時會受很大打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