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藝匯堂
-
2 # 黃智637
藝術是用形象美表現社會生活的畫面,藝術美是對人們的思想觀念上的審美教育。藝術不但要有藝術價值,而且還要有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藝術離不開美,美是藝術價值的體現,藝術美是永恆地向前發展。
一、藝術創作應該是不斷地發展和繁榮,藝術家以自己的審美情感和藝術風格創作出藝術作品,反映了時代感的新風貌。藝術進行創作,要有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使藝術作品更好地滿足人們對藝術的需要。
二、藝術美來源於社會生活中的美,社會生活中美的事物和人物,為藝術提供了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藝術與美是相互聯絡的統一,藝術美能激發人們的情感,能被藝術魅力所感染,促使人們對美好的崇高的事物產生一種審美理想。藝術與美是和諧審美的象徵,表現出藝術形象的審美境界。
三、藝術是以美的形象為人們提供審美的享受。藝術是表達藝術家的思想情感,所創作出的具有藝術風格的審美。藝術必須有美,藝術離不開美,藝術缺少美就不存在藝術。有些藝術作品,需要藝術醜來襯托藝術美,到達了深受人們喜歡的藝術效果,具有審美藝術的感染力。
-
3 # 燈影書畫
美,是藝術的本質特徵之一,也是藝術取悅於人的先決條件。不論是哪一種藝術,視覺的,聽覺的,繪畫、攝影、音樂、舞蹈、影視、書法、雕塑、建築園林、工藝美術等等,都首先是以美的特徵來吸引人進而感動人的。
繪畫、攝影、影視有美的畫面,音樂有美的旋律,舞蹈有美的動作,雕塑有美的造型,書法有美的筆墨線條,等等,每一種藝術都以自己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其外在的或內在的美,給人以精神的愉悅心靈的共鳴智慧的啟迪和美的享受。即便是文學作品,如小說、散文、詩歌,也有美的主題,美的寓意,美的語言,美的情節,美的韻律。
美是所有藝術具有的品質。可以說,離開了美,藝術也就不能稱之為藝術。
藝術的美,形式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形形色色,不拘一格。有直觀的美,有內涵的美,有具象的美,有抽象的美,有外在的美,有內在的美,有端莊秀麗的美,有和諧對稱的美,有清澈透亮的美,有朦朦朧朧的美,有雍容華貴的美,有溫婉靈動的美,有莊重典雅的美,有樸拙平凡的美……,等等等等。
中國畫突出體現的是意境的美,西方油畫更多的表現是直觀的美。達芬奇的畫是一種精細嚴謹的美,拉斐爾的畫是一種柔美和諧的美,安格爾的畫是一種靜穆典雅的美,梵高的畫是一種韻律流動的美,畢加索的畫是一種抽象對稱組合蘊意豐富的美,費洛伊德的畫是一種外在醜拙內在深沉的美……
藝術的美,不一定都符合人們的審美眼光,也不一定都直觀具體,甚至還有的看上去奇醜無比,比如費洛伊德的《救濟金的保管員》、蒙克的《咆哮》等,畫面很少美感,但是它以這樣的畫面體現的是對一些醜陋現象的揭露和批判,宣示的是人們應有的至真至美的人性的慾望和精神。
-
4 # 獨上蘭舟
在人們的日常感觀裡,覺得藝術都是美的,其實不然。
首先,美究竟是什麼?並沒有一個明確完整的定義。從古至今,美有千百種面孔,或許相似,但絕不雷同。而且美的理念是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古典藝術裡,美和數學密切相關,對稱是美的最高準則,完美的比例顯現著美。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裡,微微上翹的嘴角處於黃金分割點。《最後的晚餐》裡,古典所謂“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在這幅畫上得到了空前有效的體現。所以,在古典藝術裡,美是確定的,藝術都是美的。
但是在現代藝術中,特別是抽象藝術裡,由於藝術創作的主觀性,一種超現實的美感產生了,美的理念呈現出很多種不同形態。於是到現在,美不可言說,也無法言說。而且,美和醜本來就是同根同源,都是主觀感受,它們的界限是模糊的。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大量展現醜的作品,不能說藝術都是美的。
像“現代藝術的守護神” 馬塞爾·杜尚,他的藝術作品《噴泉》(一個男用小便池)和《帶鬍鬚的蒙娜麗莎》( 用鉛筆給達·芬奇筆下的蒙娜麗莎加上了式樣不同的小鬍子),這樣的作品很難用美來詮釋,但是都有一種突破常規的創意,最後都成為了西方繪畫史上的名作。
所以,只用美來詮釋藝術,是很片面的。
-
5 # 李哥As
藝術和美是兩碼事,藝術是多樣性,是創造出來的。美是審出來的,美與醜是相對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美是不同的。藝術上的美與醜完全是非統一的,或者說:如果給統一了,就不叫藝術了。
-
6 # 和平鴿151212276
藝術具有無窮的魅力!它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文明、歷史、經濟水平。廣意之藝術包括:文學、絵畫、音樂、舞蹈、雕塑、建築、影視等等。多數藝術是美好的,令人振嘆和可以傳世,成為國家、民族,甚至是世界的寶貴財富和遺產。人們創造藝術,享受藝術......
回覆列表
藝術表現不全是美,應該是“真、善、美”,其中“真”指的藝術要表現事物的本質,本質有好有壞、有善有惡、有美有醜,比如表現“假、醜、惡”方面,藝術需要創造性地“誇張手法”,以達到讓觀賞警示、警覺、進行反思汲取教訓之作用,讓藝術發揮“教化”功能,因此,藝術表現不一定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