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還要等多久
-
2 # 晨露說
強壓怒火是沒用的,遲早都會爆發出來,那殺傷力簡直無人能敵。
我也是有孩子的寶媽,而且有兩個孩子。輔導作業這件事,也沒少動怒。
相比於上學期,我目前算是冷靜多了。家長動怒無非下面幾個原因:
1. 孩子拖拉磨蹭。
我們家孩子目前這一點有了改觀,但也有不聽話的時候。晚上我說,晚上我們要讀《和大人一起讀》,你房間裡的玩具先收起來,明天上學要帶的東西檢查一遍。媽媽等下事情做完過來和你一起讀書。他嘴上答應著,手上還在玩麵糰。等我忙完了,他玩具還沒收拾。我就在旁邊等著,嚴肅的看著他把玩具一樣樣裝在箱子裡,然後收進櫃子裡。心裡萬馬奔騰,嘴上只有一句:我看著你。
2. 孩子知識點沒掌握好,作業不知道怎麼做。
上學期有一次數學老師佈置了口述題,需要家長髮影片的。我們家孩子講了很久,也沒講明白。我心裡著急,我就問他: 你上課是不是沒仔細聽老師聽課?他不承認。我不清楚老師怎麼講的,不敢指導,怕和老師講的思路不同,孩子更稀裡糊塗。我特意找了群裡別的小朋友的影片給他看。他看一眼就立馬反應過來了。然後很快完成了作業。
3. 孩子不用心,家長沒有耐心。反覆強調的地方一再出錯,心裡煩躁。我們家孩子有次讀書,在同一個地方,一直讀錯,明明讓他指字,強調手到,眼到,心到,他還是錯。這時候孩子一般都不在狀態。以前我會發火,現在會暫時讓孩子休息幾分鐘,給自己也給孩子一個緩衝期。等大家心態平和了,再往下進行。
4. 孩子沒條理,一會兒找這個,一會兒找那個。時間都浪費在找東西上面了。一般情況下,孩子放學回家,我會告訴他十分鐘之後,我們開始學習,你需要將要寫的作業,需要的文具,要用的書全部準備好。我們家有計劃表,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一目瞭然。孩子知道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另外輔導孩子不用全程陪同。孩子能獨立完成的,就讓孩子自己做。家長的職責就是檢查,反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就輕鬆多了。當然這條路很長,我們這些做父母需要和孩子多溝通,畢竟學習這件事家長不能代勞。不管你暴跳如雷也好,心平氣和也罷,最終都選孩子自己動起來才行。
-
3 # 蝸牛賓士在原野
管理情緒就是掌控自己的開始。
深呼吸!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家長帶著消極情緒講題目,孩子很難專心學習。感覺自己要發怒,趕緊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即使不能消除怒氣,也會讓怒火降低等級,以免我們說出後悔的話或做出後悔的行為。
切記: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成人認為簡單的事情,孩子並不一定能理解。如果一個問題反覆講解孩子仍然出錯,不是心不在焉不動腦的話,可能這對他來說是個難點。家長要仔細想想是不是教學方法不適合,換種方式也許有效。
孩子是親生的,生活也得繼續下去和諧的親子關心能促進孩子心理健康成長,來自家長的毆打、謾罵、嘲笑、羞辱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更大的傷害。
想想我們上學時,是不是也有很多題目不會做?作文不會寫?英語聽不懂?
孩子是親生的!
-
4 # 獻縣幼師王海培
首先,我依然做不到完全不生氣,做不到內心的絕對平靜。我能做到的是內心生氣,不會影響外在的表現,內心的生氣,促使我升級我的應對方案,減少以後生氣的機率和生氣大小的氣量。
其次,我承認一個觀點:一切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之前教育方法方式的累積與反饋!我會從這個出發點來反省自己,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方式。
我經常在想,如果我是面對我的老闆,面對我的長輩,或者輔導老闆的孩子,或者在外面被賊人用槍/刀頂著要害,我會任由我的生氣自由釋放出來嗎?我想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特別是被賊人用槍/刀頂著要害部位的時候,會選擇忍下心中的憤怒與生氣,表面上還是極力順從配合對方行事;我也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面對孩子的時候,我也這樣想的(幻想場景),我也是這樣做的;
說白了,如果脾氣沒忍下來,這是說明我沒有把孩子放在重要的地位(老闆/長輩/高官),只是說明我認為孩子地位低下好欺負而已(雖然口口聲聲說孩子重要)。
-------結論:沒有忍不下來的脾氣,只是在於你認為對方的槍/刀有多硬。
從我經驗中,我留個話題:父母生氣的時候,所堅持的是什麼?是堅持孩子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方法來辦,是堅持父母提出的方式,堅持這個方式是為了維護所謂的父母權威?還是堅持結果,堅持為了教育好孩子,為了得到理想的結果,方式可以多種多樣選擇,可以暫時按照孩子的方式走,輔佐她的方式中錯誤部分,引導回正題,或者最後證明孩子的方式是正確的,鼓勵和贊同孩子。
回覆列表
首先我問你為什麼怒,再問你孩子為什上學。你怒是不想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上學是學習前人的成果以此來成就自己的未來。
學生學生學習不知道知識,一上來就什麼也會,還上什麼學,你怒是在扼殺孩子的天性,思考力和創造力。
你當做的是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而不是幫他完成。個人觀點,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