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一凡夫

    #分清古風與詩詞賦# 中國古典詩歌,依其發展史看,有古體詩和近體詩(即格律詩)之分。古體詩是唐代的人對漢魏晉南北朝時代的詩人創作的五言和七言詩的總稱,也叫做古風,或簡稱叫做古詩。因此,古風就是詩的一種形式,古典詩歌包括古風(古體詩)和格律詩(近體詩)。古風(古體詩)對格律(平仄)要求不嚴格,只要求押韻順口就可以了。需要說明的是,唐代的人把唐朝以前詩人寫的詩叫做古體詩(古風)。但是到後來直至現在,古體詩(古風)已經形成了一種格式或者說是形式,今天同樣可以依照用古體詩(古風)的格式來寫詩。古體詩(古風)包括:古風(古體詩)中有五古和七古、古絕中有五言古絕和七言古絕、柏梁體。值得要說的是,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古絕中有五言古絕和七言古絕。古絕中的五言古絕和七言古絕,一般每首都是四句,而且是押仄聲韻,很少用平聲韻。柏梁體是一種七言古詩,每一句都要押韻,要求是一韻到底。古體詩(古風)的用韻比較寬,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並且可以換韻,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不過通韻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

    詞是一種抒情體,是來自民間的通俗歌曲,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詩,是唐宋時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後來詞也和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有詞稱為"詩餘"。詞是詩的發展,是在詩的基礎上形成的。古代雜言詩不用律句,而詞用律句,因此上說詞是一種"律化的長短句"。詞是長短句,句子十有八九是參差不齊的,但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詞的最早產生是起於隋代,發展於唐代,鼎盛於宋代。

    賦,又稱"辭""辭賦",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文章體裁,盛行於漢代。現在一般只稱"賦"或"辭賦",如果嚴格細分的話,"辭"與"賦"還是有區別的,這裡只稱"賦",包括"辭"在內。賦作為文章篇名,最早見於戰國時的荀卿,作有《賦篇》,包括《禮》《知》《雲》《蠶》《箴》五篇。知,同"智"。箴,即"針"。荀作雖然稱賦,但還只是賦的源頭。到了漢代,這一文體大興,成了一代文學主流。漢代以後,賦就成為一種文體的專稱了。其特點是以鋪陳為主,也間用比興,既可以體物寫貌,又可以言志抒情,語言特點介乎詩與散文之間。

  • 2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所謂的"古風",即古體詩,詩體的名稱,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亦稱為:古詩、古風。其實就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因不在提問中,故不作過多的解釋。)

    古體詩產生較早,形成於漢魏六朝。其中包括了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

    樂府,本來是漢朝設定的官署的名稱,其職責是收集民歌併為它配上樂譜。後來把這些配樂的歌詞稱之為"樂府",比如漢朝著名的《陌上桑》、《東門行》、《孔雀東南飛》,南北朝的《子夜歌》等等,都是樂府。

    此後至唐代、宋代,一些詩人仍沿襲樂府舊題或模仿樂府體裁寫作的詩歌,雖然並不配樂,但是仍然稱為樂府。比如唐代詩人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等。

    其後,因大多詩歌並不再配樂,其詩體的形式也比較自由,篇幅長短並無一定約束,少者僅兩、三句,每句或四、五言,或六、七言,或五、七言雜以三至十一言,按其言數稱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體。其中又以五言體、七言體較為常見,亦稱為:五古、七古。

    四言詩,如曹操的《觀滄海》;五言詩,如陶淵明的《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七言詩,如鮑照的《擬行路難》其一和其三。

    儘管唐代已經形成了近體詩(律詩和絕句),但是其間以及宋代仍然有一些詩人仍然有按照古體詩(即古風、古詩)的寫作方法寫詩的,比如:李白的《蜀道難》、杜甫的《北征》、白居易的《琵琶行》、蘇軾的《荔支嘆》、陸游的《長歌行》等等。其原因,古體詩即不講究對仗,押韻範圍也較寬、較自由,而且平仄韻均可用,既可以句句押韻,一韻到底,也可以間隔押韻。比如:曹丕的《燕歌行》,即是句句押韻;鮑照的《擬行路難》(其一、其三)便是隔句押韻的…

    問題中的"賦",是古代兼具詩歌和散文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始作者應該是戰國時期的荀子,其所作的《賦篇》(《禮》、《知》、《雲》、《蠶》、《箴》),對漢賦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至漢代則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其主要特點在於鋪陳事物,講究文采。六朝賦稱為:俳賦,又叫:駢賦,主要特點是講究駢偶和用典。唐宋時科舉考試採用的稱為:律賦,格式、對仗、平仄與律詩相似。中唐以後,受古文運動的影響所作的賦,稱為:文賦。

    比較著名的如:南朝梁文學家江淹的《別賦》、《恨賦》;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赤壁賦》等。

    而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則應該是駢文,是介於散文和韻文之間的一種文體。

    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應該歸於辭,這個也是一種文體,是一種抒情的賦。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則是銘文,是一種警戒兼褒讚性的韻文。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柳宗元的《敵戒》,應稱為:戒。是和箴銘相類似的一種文體。

    問題中的詩,應該是指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問題中的詞,則是定形於中晚唐,盛行於宋代的一種詩歌形式。詞有許多不同的詞調,每種詞調各有特定的名稱,叫作:詞牌。依照詞牌而寫的新詞,稱為:填詞。此問題應該是作另外一個題目提問並作答的…

    (圖片源於網路,如侵秒刪。)

  • 3 # 百味寫春秋

    很樂意回答您所提的問題。

    一、古風,是中國漢詩的一個體類。它和騷體、樂府、歌行、辭賦等都屬於“非格律詩”範疇。

    古風,又稱“古詩”、“古體詩”。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古風,以五言、七言為多見。古風不講究押韻、平仄、對仗,寫作比較自由。其中的四言詩,多見於《詩經》,如:曹操的《觀滄海》。

    古風,發始於漢魏晉唐時期,其中不乏名篇佳構,如:《古詩十九首》。

    二、古風和賦的關係和區別

    賦,稱“辭賦”、“漢賦”,它的構架介於散文與詩歌之間,又有小賦、大賦之分。如:曹植的《銅雀臺賦》。

    古風和辭賦都是“非格律詩”,不講究押韻、平仄、對仗,沒有格律限制。

    而詩和詞都屬於“格律詩”,有嚴格的用韻、平仄、對仗、字數、句數的要求。

    所以,詩、詞與古風是有區別的。那就是“格律詩”與“非格律詩”的區別和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頻繁北伐對魏國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