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地海之子
-
2 # 不再相信74330562
太多了吧,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黃易,柳殘陽,臥龍生,司馬翎,金康,金庸新,吉龍,呵呵,開玩笑了!還有陳青雲,還珠樓主,倪匡,李涼……太多了,有點想不起來了,以前是百花齊放啊……
-
3 # 小號哥
我認為大陸的《三俠五義》最具有代表性。因為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歷史史實寫成的。而香港的金庸,古龍所寫的作品大多是虛構的。
-
4 # 櫳茗硝
武俠還是看金庸,15部,每部都不下兩遍。電視劇電影也基本沒落下。大學有味同學獨愛古龍,後來我也跟著看,九十幾部大部分都看了。梁羽生的也看了幾部,其他的除了尋秦記,尋龍記,翻雲覆雨,就不看了。因為其他作者大部分注重情節文學底子不厚,看不下去。
-
5 # 濃茶淡話
往事之:
♥看書
五十年前,批判“大毒草”、批判“封、資、修”,以至於出現了書籍“缺乏”。
一次,有個關係很好的同學,很神秘地告訴我,他得到了兩本好書,問我想不想看。
一聽是好書,那就把我的魂勾去了一半。但是,他要我發誓:絕對不許告訴別人。我忙不迭地點頭答應。
他環顧四周,見沒其他同學,便從棉襖袖子裡抽出一本書。他把書遞給我時,又縮了回去,說道:明天還給我。我趕忙答應。他這才把書遞到我手上。我趕緊藏了起來。
拿到書後,就沒心思聽課了,只是期望趕快放學。
放學鈴終於響了,我快步衝出教室,奔回家,迫不及待地翻開書:
《七劍十三俠》。
那是非常老的黃紙、線裝本、豎著從右往左印刷的繁體蠅頭小楷,還有更小字的批註;全書沒有標點符號,全憑讀者來斷字分句才讀得通。很考眼力,很考分句斷字的能力。也鍛鍊讀古籍善本的能力。
那時,常停電;只能點煤油燈。
一夜未眠,中途起來加了幾次煤油。
這次讀書,連“囫圇吞棗”都不是,就是從上往下掃一掃,根本來不及消化;連人物名稱、人物關係、故事情節都不是很清楚。
就這樣,第二天上學,馬上還書。
由於我和他關係好,我又講信譽。後來他有給我看了《三俠五義》、《封神榜》、《西遊記》、《搜神記》等,其中,居然有本《湯頭歌》。全部都是那種非常費眼睛的古版書籍。關鍵是每次都有時間限制。
痛快著並難受著。
只有經歷過缺乏書讀的年代的人才能體會到我們這代人的讀書心。
-
6 # 磊落故人
一、初見本是梁羽生
其實我最早看的是梁羽生的小說。我小學是在村裡上的,父親在城裡上班,過幾天就會租一本書回來。他不看的時候,我就偷偷的看。因此,斷斷續續的看了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萍蹤俠影錄》、《冰川天女傳》等等,有段時間父親比較忙,租書間隔的時間很長,我甚至把梁羽生寫得一本並不算好的《女帝奇英傳》看了兩遍。
二、再見有趣是古龍
父親把梁羽生的小說看得差不多了,就開始租古龍的書來看。我一看就被吸引住了,比梁羽生的一板一眼有趣多了。小李飛刀我看過兩個版本,一個名為《風雲第一刀》,另一個是我們熟悉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此外,印象比較深的還有《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不過當時我最喜歡的是一本《白玉老虎》,因為當時電視上正在演姜大衛的《琥珀青龍》就是它改編的。
三、梁古過後數金庸
我初中是在縣城上的,家也搬到了城裡,那段時間父親的興趣已經轉移到了打麻將上,但我對武俠小說的迷戀已經無法阻擋了,於是我就親自去租書看,這個時候我才接觸到了金庸的小說。於是《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但凡能書店裡有的,都一一租來看了。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中考前的兩天,老師讓我們放鬆一下,別人有出去玩的,看電視的,我的放鬆方式是再看一遍《神鵰俠侶》。
四、溫黃二人闢蹊徑
高中沒什麼好說的,被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三個人養刁了口味,對臥龍生、蕭逸這些人已經不感冒了。唯一覺得有些意思的是溫瑞安的《四大名捕》,但溫其他的書根本看不下去,就這樣一直到2000年進入大學,一部古天樂、萱萱等人演的《尋秦記》讓我大開眼界,趕緊找了黃易的原著來看,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又陸陸續續看了黃易的《覆雨翻雲》、《大唐雙龍傳》、《大劍師傳奇》,當然還有開創了虛空流的《破碎虛空》,大學畢業後,我甚至還在網上追了黃易的《邊荒傳說》。
五、網路武俠不可輕
我上大學的時候,正是網路小說初興之時,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寫得不錯的武俠小說。比如說孫曉的《英雄志》,小椴的《杯雪》,我都一一看了。大學畢業後,我看過鳳歌的《崑崙》、《滄海》,覺得都還可以。再到後來,就沒有能引起我興趣的武俠小說了,比如烽火戲諸侯的《雪中悍刀行》很受歡迎,但我試了好幾次,每次連第一章都讀不完。還有一本名氣很大的《死人經》也是如此,根本讀不進去。
回覆列表
太多了,古今梁溫黃,還有七八十年代臺灣香剛知名作家的,如三劍客
21世紀興起的新大陸武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現在寥寥無幾了,唉
不過武俠,中國特色,還是後繼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