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子果醬
-
2 # 劉善與
教孩子學說話等走路要有耐心,教孩子學習更要耐心,不能心急,否則就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在教孩子學習時,一定要細心,不能教錯。在教孩子的同時,要當成是自己學習的機會。你不懂的不要裝懂,孩子對你教的有異議時,要好好探討,要提前或實時查詢工具書,不要不好意思,更不能得過且過。還有,自己以前走過的彎路不要讓孩子再走。還要跟孩子交朋友,不斷啟發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嚴字當頭,寬嚴相濟。要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多提問。總之,教孩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不能象私塾先生一樣,動不動就打板子罰站,甚至於學不會就不給飯吃。該學習學習,該休息休息,該遊戲遊戲。讓孩子輕輕鬆鬆高高興興受教育,使這一過程永遠成為孩子值得回憶的過程。
-
3 # 靈犀兒童小樂園
學走路和學說話,是模仿和印隨,只要是有脊椎的哺乳動物都可以做到的。是最基礎的學習模式。
在學習知識方面,基礎淺顯的是可以讓孩子模仿的。
涉及到高階知識,需要複雜思維能力,這個時候就不適用了。
-
4 # 情緒逐步穩定
呵呵,你根本就不明白為什麼家長願意不厭其煩的教孩子說話、走路,而輔導學習時候就容易發火。告訴你真相吧,因為說話和走路他們都會!
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教孩子學習是可行的:
孩子學說話,爸爸、媽媽教一次,兩次,一句“媽媽”不知教了多少次,當孩子開口叫出“媽媽”時,一家人好開心。教孩子學走路,小心地扶著,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父母也會一千零一次地把孩子扶起。爸爸媽媽願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只求付出,不問收穫,既愛孩子的優點,也愛孩子的缺點,或者是把缺點當優點看。這是什麼?這是對孩子無私的愛呀!教孩子學走路學說話就是運用這種愛的力量,使孩子從呀呀學語到口若懸河,從跚跚學步到健步如飛,愛給了所有的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時光。
孩子大了,不好教了,孩子沒有變,而是父母的愛滲進了太多的功利色彩。父母總是打著愛孩子、為孩子好的口號逼孩子學習,而實際上卻是為了不使自己臉上無光。這種愛太沉重,使得多少孩子不負重壓。父母的愛打了折扣,卻又一味地指責孩子不聽話,不爭氣。
愛孩子就是愛孩子的一切,愛他的現在和未來,愛他的缺點和短處。
第二個寶藏,信心。
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不正是信心的體現嗎?你看,爸爸媽媽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孩子重複著一個單詞,不厭其煩地扶著孩子朝前邁步,為什麼?不就是父母對自己有信心,對孩子有信心嗎?相信自己能教好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學好。說到底,就是一個“行”字。“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那為什麼孩子大了些後,家長就對自己沒信心,對孩子沒信心了呢?其實也很簡單,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父母所教的,正是父母所擅長的,所以對自己有信心,相信一定能教好孩子。但孩子大了後,孩子所學的漸漸增長,到最後父母對孩子所學的不懂了,父母漸漸感到自己讀不懂孩子這本天書了。父母這時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學習,而是把自己自信的缺失化成抱怨和指責,像冰水一樣潑向孩子,孩子自信心就在這種無情的打擊中泯滅了。
教育的目的就是豎立孩子的信心,相信孩子行,孩子就行,相信孩子是天才,孩子真就成了天才。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多少失敗的教育都源自於對孩子的不相信。
有些事情等到發生了再相信就沒意義了,“加油”應該在孩子跑的過程中為他們喊。
第三個寶藏,耐心。
孩子不會說話,爸爸媽媽就一次次地教,孩子不會走路,父母就扶著孩子一步步地走,這需要多大的耐心啊。孩子的成長也有其規律,是不能急的。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教育。可現實是,許多家長違背了這一規律,在教育孩子上過於心急,急於求成,往往是適得其反。
第四個寶藏,寬容。
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就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教育。父母對孩子的一次次失敗抱有極大的寬容之心。在這種寬容之下的孩子,如沐春風,沉浸在幸福之中。寬容,使生命和諧,寬容,讓心靈有個家。
我常說:容人之短揚人之長者為智,容一人者得一人,容十人者得十人,容萬人者得萬人,容天下者得天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朝佛跪拜?因為佛對於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也會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包容了一切,自然也便擁有了一切。
寬容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自然的尊重,寬容是允許孩子犯錯,是對孩子成長,抱有無限的希望,寬容是不抱怨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行。
原來,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教育,其中蘊藏著博大的佛學思想。這不僅僅是教孩子的問題,實際上可以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理解了其中的深意,不只是把孩子教好,什麼事都可以做好。
我總結了一組三字經:
學說話,學走路,
小現象,大寶藏,
三顆心,一寬容,
世間事,樣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