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河3515
-
2 # 平沙樂雁229
“唐宋八大家”的提法,來自元末明初的朱右所編撰的《八先生文集》:榜上有名的文學們是唐宋時期“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以散文文體作為表達方式,注重文章與時代的融合,倡導“文以明道”,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現實主義”運動,旗幟鮮明地反對駢儷、奢靡、空洞、言之無物的作品風格,為中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唐宋八大家”,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其八家是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那麼為何“唐宋八大家”僅有兩家選自唐朝吶?餘以為,唯一原因在於:韓愈、柳宗元兩位文學家,尤其是韓愈,是“古文運動”的發起者和倡導者,他們掀起了的古文革新浪潮,從此開始:寫作發散性很強的散文,就成為表達文人雅士自己個性以及政治傾向的“工具”甚而是不見刀光的“武器”!
另外:
我個人尤其熱愛唐宋八大家當中的蘇軾,蘇東坡: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漂泊的生活,而他順適自然,瀟灑處之,使得他的文章浪漫中而據實,豪獷中另有情致。蘇東坡的詞堪稱文化瑰寶,而他的散文《放鶴亭記》“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滿滿的出世思想,消極情緒透過“飲酒”“放鶴”表達了仕途失意,對政局失望的心情。如此這般—-真真是觸發到失意人心中柔軟處,近千年來令人感動涕零!
動人的,往往因外在者,
動情的,恰是“於我心有慼慼焉”!
平沙樂雁 2018.12.9
-
3 # 天下一家51
唐宋八大家的選擇是時代產物
為什麼唐宋八大家只選擇了唐朝的兩人,而宋朝選擇了六人呢?是因為唐朝的兩人貢獻小於宋朝的六人嗎?顯然不是。
唐宋八大家的名稱提出者是明朝初期的朱右,他編了一部散文集叫《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由此開始。現在的人都知道,唐朝的詩人最多,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還有王維、元縝等,但那個年代,前唐的李白、杜甫並不被上流社會所接受,僅是小有名氣,仕途也很坎坷。只有到了清代,他們才被推上了無至高無上的位置。反而中、後唐的韓愈、柳宗元混的風生水起,更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編寫這部散文集呢?這與明朝初期實施的科舉制度有關。元朝末期,戰亂紛爭,硝煙四起,農民起義也比比皆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與施耐庵的《水滸傳》也就在不久後的明初寫成。可見兩位作者也是受了當時農民起義的影響。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為了改變這種打打殺殺的風氣,振興國家,也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改武統為文治。於是,效仿隨朝,在全國推行了大規模的科舉制度,招才納賢。所考科目就是古文的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錢穆先生認為“中國歷史上真正可以稱得上稱之為科舉制度的只有明朝,擠到獨木橋上也只有明朝。”,明朝文人為了適應朱元璋的科舉制度也大舉古文運動,而唐朝古文、散文寫得好的恰恰只有韓愈、柳宗元。而宋朝卻有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五位散文家。朱右因此把這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為《八大家文集》。與“為何唐朝人少,宋朝人多,是作用小嗎?”無關。如果編個《八大家詩集》,那肯定是唐朝人多,宋朝人少。
回覆列表
非也,八大家雖然只選了唐代的韓愈與柳宗元,但其散文的影響於宋代及之後是非常巨大的。“唐宋八大家”之名最初是明初學者朱右提出來的,他曾編選了韓愈、柳宗元、蘇軾、歐陽修、蘇洵、王安石、曾鞏、蘇轍八位大家的作品,合稱為《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由此而定。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文學藝術發展到了鼎盛的創新時代,此間形成的駢儷文體於隨後的六朝時期興盛一時,一度佔據了文壇上的統治地位。然而那種無視文章的思想性,過於重視文辭、追逐華麗的文風隨即產生了極大的弊端,直接阻礙了散文的進一步發展。一直到了唐代中期,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的文壇大家力挽狂瀾,他們倡導“古文運動”,提出“文以明道”的習作觀念,把文體文風的改革與政治革新緊密聯絡在一起,認為文人的的道德修養和精神狀態決定著作品的氣勢及風格。隨即韓、柳二人開始在文學作品上進行實踐。韓愈的散文無論在說理議論還是記事抒情方面,都表現出了形象鮮明的特點和磅礴雄偉的氣勢;而柳宗元則把寓言發展成為獨立、完整、形象的文學樣式,對山水遊記、自然百態的刻畫上,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們的古文理論和創作實踐都遠遠地超過了前人,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對後世散文的發展起到了指導和示範作用。以至於到了宋代,散文名家層出不窮,文學運動達到時代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