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尾巴狼K684
-
2 # wo喜歡看電影
釣魚時常遇到釣點魚星很多而魚不咬鉤的現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有時原因出在氣候上、溫度上、魚餌上或是釣法上。然而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卻被很多釣魚人誤認為正常的,是不可能有辦法咬鉤的,但筆者根據多年的垂釣實踐認為,在這個時候,釣者如果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將死餌變活餌,魚還是會咬鉤的。 辦法之一:試釣各個泳層。春夏之交早晚溫差較大,天剛放亮時,魚大多數都潛在較深的水下,這時施釣咬鉤率較高,但一到上午 9~11 時,這時的外界溫度較高,水體中,上下出現明顯的溫差,魚會趨溫上浮,或懸浮在釣點的上方,這就需要釣手懸鉤試釣不同的泳層,以找出魚上浮的高度,使鉤餌能展現在魚的視角之中,一旦找準魚所上浮的泳層,魚仍是會咬鉤的。然而能導致魚改變泳層的原因不僅僅是溫度,輕度缺氧和水體上層有魚類可食的餌料時,魚也會上浮,因此,垂釣時魚不咬鉤就應嘗試釣不同的泳層,採取逗鉤、拖鉤、引鉤等不同地手段。 辦法之二:換餌改釣組。窩裡有魚星卻無魚咬鉤,其中的一個原因可能就是餌料不太適合魚的味口,或是魚從未食過這種餌(魚對餌有認熟不認生的習性),應考慮到改變魚餌,或在魚餌中新增腥味或香味來刺激魚的感官,激起魚的食慾,直到魚開口咬鉤。但需注意不同地方的魚味口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魚種口味也是不一致的,不要在某一個地方用某種餌釣得好,盲目地迷信這種餌的功能,換個地方釣魚,就算魚不咬鉤也認為問題不是出在釣餌上,這樣做是錯誤的,在魚類中有很多魚是沒有咽齒的,魚餌太硬不適合魚的口感,適口性差,魚就不愛咬鉤。故此開餌時,將餌調得稍軟一些,這對多上魚是有幫助的。此外,魚對線還有一定戒心,在常見魚中,除草魚、青魚、黃顙、鯰魚不在乎釣線的粗細,鯽魚、鯉魚是認線的,在能確定釣點內有鯽魚、鯉魚時,不妨換一根較細線和小鉤試一試。這樣的嘗試可為你增加釣獲。魚在水中的分佈不可能是機械的,均勻的,在一處無魚咬鉤的地方不要死守,換一個地方就可能柳暗花明。在魚咬鉤遲緩時,可適當地將鉤餌拋遠一些,過釣點,或是拋近一點,不超過釣點,或許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辦法之三:試釣不同型別的釣點。魚不咬鉤時換釣點是大多數釣友慣用的技巧。但為什麼有時換了好幾次釣點魚照樣不愛咬鉤呢?這可能就是因為換的是同樣型別的釣點。溫度一樣,深淺一樣。釣位是分多種型別的,如深水、淺水。深水有草、淺水有草、進水口、樹蔭下……無論條件怎樣,總會有一種型別的釣點是適合當天垂釣的,所以換釣點時要換成不同型別的釣點。深中找淺,淺中找深。 魚不咬鉤並不怕,只要記住上面這幾條,靈活運用這些辦法,你一定會滿載而歸。
-
3 # 明明愛釣魚
1.精選不同釣位釣點
選擇適宜的釣位釣點,要掌握好魚本身的三個規律:一是覓食規律,兒貪戀餌料,哪裡有食物就會往那裡聚集。二是求氧規律,魚對氧的需求不亞於人類,有氧則歡,缺氧則死。三是溫變規律,魚兒也是怕冷怕熱的,隨著天氣的變化,會隨時隨地游到水溫最適宜的地方去。諺語說“春秋釣陽夏釣陰”,所以根據氣候的不同選擇好的釣位也很重要。
2.摸準魚的“口癖”
魚在長期生存的環境中,由於水域、水情、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人為的飼食習慣,便養成了魚的某種口癖。在野河裡垂釣,當斷定是用餌問題時,你可試著換釣餌,譬如你用的是酒泡小米撒窩、蚯蚓裝鉤,無魚問津,可以換別的餌食再試。喂窩一段時間還不行,再換一種餌試驗,如果換過幾種餌料還是不行你可以新增一些神經刺激類的小藥,比如與佳德國魔水或者與佳資訊素,這種神經刺激類的小藥可以在短時間內刺激各種淡水魚類的神經以及嗅覺,使其迅速聚集,並毫無猶豫的吃進釣餌。倘若是在家魚塘釣,由於養魚池對外開放,實行收費垂釣,雖為釣手提供了良好的釣場,但釣手們很快就會發現,在每個池塘裡,經常換新魚,每一次魚先前的餵養方法各異,較難把控,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得用神經刺激類的釣魚小藥了。
3.試釣不同泳層
夏季氣溫高,氣壓低,水中溶氧少,魚兒浮游在水域的中上層。針對這種情況,採取半水釣就比較好。久晴不雨、連續陰天、夏天的午後等,當氣溫高、水溫高、氣壓低時,魚兒難以忍受水中的缺氧狀況,便浮到水面或水的中、上層遊動、覓食,這時如果採取底釣,往往釣不到魚或收效甚微。晚秋的上午,特別是頭天晚上氣溫較低時,應在水較深處,或深淺交界處垂釣,水深約1.5米左右為好,當太陽昇起,氣溫上升時,再到淺水處垂釣;冬天垂釣必須釣深、釣遠、釣背風處。掌握了這些原則,就必有收穫。
回覆列表
魚不開口分以下情況:不是單純的不開口,1:質量問題受傷,有病、這類情況基本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就比如你病了,怎麼有胃口呢!2:天氣問題,氣壓太低活性差,可以調整作釣時間,3,也是最常見的、餌料味型不對,這種就要根據自己對魚情的瞭解來給魚做出可口的飯菜。這樣會收穫好點,再有,你確定窩子裡有沒有,沒有就收杆吧,別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