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莊說故事

    這叫什麼話。

    用玩星際爭霸的術語來說,蜀漢對曹魏就是一礦打九礦,你要不搞偷襲,大家穩步發展的話,蜀漢就沒有一點點的機會了,很快就會被徹底幹翻的。只能透過不斷的騷擾,讓戰火燒到對方的領地上,讓對方發展不起來,或者至少發展的慢一點,同時穩固好自己的後方,這樣才能儘量地保證自己的生存時間啊。所以,孔明和伯約這樣做從戰略上來講完全沒有錯誤啊,怎麼會是蜀漢的罪人呢?

  • 2 # 老鄭說影視

    國家雖大,好戰必亡,何況蜀國只是一個地狹民貧的小國呢。當時曹魏統治著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地廣人多,如果發生戰爭有源源不斷的兵源和物資供應。吳國佔領著江南魚米之鄉,也是地大物博。三國實力魏最強,吳次之,蜀最弱。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和吳國搞好關係,以制約曹魏,維持相對穩定和平的局面。內部發展生產,搞活經濟。積蓄國力。能做到這樣的水平,應該就不錯了。為什麼還要以一個貧弱小國主動發起戰爭去攻擊曹魏這樣的大國強國呢?這是自不量力啊。窮兵黷武當然會給百姓帶來了災難,於國於民都不是福。從這個意義上說蜀國發動的戰爭,不是以戰止戰,給人民帶來幸福而是給國家帶來了動亂,給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這是一種罪過。

  • 3 # 子由拍案驚奇

    首先,夷陵之戰之後,蜀漢政權元氣大傷,不僅僅損失了大量計程車兵和戰略物資,而且很多的軍事將領陣亡,軍隊遭受了巨大損失。

    而轉年四月,劉備的病逝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義之上的蜀漢政權搖搖欲墜,同時,四方叛亂迭起,諸葛亮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接手政權建設的。

    他首先與東吳政權恢復同盟,力圖共同對付北方曹魏政權。然後,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重新建立軍隊,平定叛亂,慢慢的恢復國計民生。

    就這樣,穩定局面後的諸葛亮,開始把目光投向蜀漢境域之外。

    據說,曹魏政權所定國策是休養生息10年,集聚國力,以大戰定乾坤!

    在這種情況之下,每當曹魏政權的領域內有了天災或者人禍,諸葛亮要相機而動,當曹魏政權要休養生息的時候,諸葛亮也要出祁山,討伐中原,幾十年間,大略如此,為的就是彰顯蜀漢政權是漢室江山的正統承繼者,為的就是騷擾曹魏政權的大局安定,透過迭次出征,鍛鍊蜀漢軍隊的戰鬥力,透過不斷的出擊,奪取敵人的戰略物資和資源,甚至每次出擊,都要把漢中地區的人口整地的遷移回蜀漢地區。

    連年的戰略性北伐,達到了震撼曹魏政權的效果,禦敵於國門之外,把戰火燒到敵國的疆域,這一軍事戰略及其正確,以攻為守,使曹魏政權應接不暇,難以安定,使只有益州之地的蜀漢政權能堅持不倒。

    反觀姜維,做為諸葛亮的得意門生,政治繼承人,在戰略目標認定上,姜維是貫徹始終執行的。

    而在指揮戰爭的具體方法上,就有所不同,諸葛亮雖然六出祁山,但是,內外有別,對蜀漢政權內部,諸葛亮心細如髮,特別是大區域性署上,諸葛亮重視馬超的使用,馬超鎮守蜀漢以西,羌人不敢有半點異動。

    一旦戰局有變,諸葛亮能馬上收縮兵力,有序回返,縱使無功,亦保無過。

    姜維其人,正如民間所載,膽大如卵,才能未必疏闊,但確實志氣逼天!特別是姜維用兵,不顧外圍,直奔主題過甚。

    諸葛亮不放一兵一卒入蜀漢之境內,是因為蜀漢只有益州一地,沒有戰略縱深,魏延在漢中抗拒曹魏40年,都守的很好。而姜維後期與敵博弈,往往放棄縱深,縱敵深入,然後堅壁清野,憑藉高城深壑拒敵,試圖以逸待勞,然後派奇兵去斷敵糧道,以此獲勝。

    如此,戰略設想是不錯,可是,敵人是放進來了,結果,沒有控制住,被人家長驅直入,拿下了成都,輸一次,就全盤顛覆了!

    綜上所述,要回答孔明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勞民傷財死傷無數、是蜀國的罪人嗎?這個問題,我想應該說,孔明與姜維二人無論六出祁山,還是九伐中原,客觀上都對維護蜀漢政權的延續和發展起到了確實的保障作用,意義是重大的!

    所以,不能顛倒黑白,把這二人說成是蜀漢政權的罪人,這是大錯而特錯!

  • 4 # 君臨天下221053854

    漫長的歷史長河,匯聚了太多的對三華人物的評價,要將戰爭之罪定於某一個或其中幾個人身上,還是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現狀去理解認知。

    從史書來看,當時三國紛爭,戰火連年,讓民眾深災害和苦難。但追根溯源,還是因為當時桓靈二帝昏暈荒誕,不以國為重,不以民為本,寵幸宦官,以至於諸侯紛亂而起,分裂城池,割據疆土,斷送了盛漢國運,熄滅了強國雄風,使華夏失去了一個開疆拓土時機,讓人嘆息!如果萬眾一心共同維護一個統一的華夏,那來的三國紛爭和戰爭罪人。

    再看諸葛亮和姜維倆人,身為漢臣,不存私心,一個深受三顧之恩,一個身兼師承大任,肝腦塗地去恢復漢室統一,從忠君受命的角度來說是無可厚非的。

    如果在六出祁山和九伐曹魏過程中,沒有那些不確定因素影響出師的程序,或許國家又能重歸統一。

    戰爭是要勞民傷財的,但看著國家分裂,而不去維護統一,才是真正的罪人!

    所以要將他倆人定為蜀國罪人,只能嘆息他倆人生不逢時!

  • 5 # 非著名法律工作者

    曹魏幾倍於蜀漢的土地與人口,不組織北伐,雙方和平共處,不出十年,曹魏就會形成壓倒性的優勢,那時,蜀漢就不會有任何翻盤的機會。

    所以嚴格意義上講,兩個人都不算是罪人。

  • 6 # 王海斌24834386

    勞民傷財是一定的,但是魏國國力也被消耗很大,魏國國大民多,如果雙方繼續僵持的話,魏國國力增長會更快,到時候蜀國可能早早就會亡國,官渡之戰,田豐的建議就是強一方應該緩,增長的快呀,弱的一方才利於急戰,拖得越久越不利。孔明與姜維都是主動進攻,消耗魏國國力,保持平衡,尋找戰機,也不是孤注一擲的去進攻魏國,子午谷冒險主義沒有采納就是說明孔明還要儲存蜀國國力,主動進攻的目的是消耗魏國之國力,不讓魏國專注發展。

  • 7 # 君子蘭168411877

    既然未出茅廬就知道天下三分,以後的六出祁山姜維九次代魏是逆天而行,蜀漢四十多年的財政收入,怎麼也支撐不了龐大的軍事開支,導致了蜀認最先滅亡

  • 8 # 風去了無痕D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蜀以一州之力,以山川阻隔之險,與據天下之半的強魏為鄰,若偏安一隅,很快便會舉國鬥志全無,死於安樂。這是諸葛亮姜維等當世虎臣萬萬不能接受的

  • 9 # 西楚霸王項羽1

    三個國家存在都要有強大的國防,強大的軍隊,並且能征善戰。否則有可以被其他國家所消滅。孔明的六出祁山是非常必要,戰略戰術也是非常正確,只有消滅敵人才是有效的保持自己。只是壯志未酬身先…………

  • 10 # 秋深夜雨1

    賭徒心理作怪。國小力弱,主動挑釁強大的一方,分明是取死之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利用蜀道天險,拒敵於國門之外,省下大部分人力資源發展生產才是正途。魏國雖然看起來強大,卻也沒有一口吃下蜀國的實力。如果開戰,戰事久拖不決,吳國必然參戰,勝敗還在兩可。魏國得國不正,如果各修內政,在沒有外患的情況下,魏國君臣容易走上內耗的歧途。天下有變 ,才有蜀國取勝的機會。弱國取勝的機會率本來就不大,又把本來用於自衛的蜀道天險,變成了主動進攻時的嚴重障礙,多次戰局相持不下時,因為運兵運糧困難而被迫撤軍。不過,北伐僥倖取勝,是丞相的不世功勳;北伐失敗,由有職無權的後主背鍋。反正丞相不管怎麼做、不管輸和贏,都是不容置疑的。拿季漢做賭注是先帝許可的,只是,西蜀父老子弟何罪?

  • 11 # 淨心修道

    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起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諸葛笑指畫圖中。

    諸葛亮未起隴中,則天下謀劃盡在胸中。有言:若跨荊益,保其巖阻,西合諸夷,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提荊州之兵入宛,洛,將軍率益州之兵出秦川,誠然如此,則大業可成,漢室興矣!

    縱觀諸葛亮一生,隴中之謀劃,乃一生之謀略。豈料世事無常,從關雲長大意失卻荊州,打亂了他的戰略佈局。接著劉備為雲長報仇,張飛急造白袍,被害身亡,蜀吳反臉。後又被東吳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兵敗白帝,託孤諸葛亮。劉,關,張、撒手蜀漢,基業移手劉禪,國勢漸微。

    諸葛亮受三顧之恩,託骨之重,內外交困。南方叛亂疊起,親率士卒,七擒七縱孟獲,安撫南方,平定大局。與吳重修舊好,歷經圖治,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為了打亂曹魏休養十年,一舉拿下蜀,吳的軍事謀劃。只有主動出擊,提兵北伐,六出祁山,實乃時局之上策,以戰自保。

    怎耐又逢對手司馬懿,看透諸葛亮用兵,意在速戰,能忍羞辱,堅壘以待,不與接兵。弄的諸葛亮,心煩食少。最後命喪五丈原,智星隕落。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之後雖有姜微接替蜀漢兵權,出兵九戰,終難阻統一大局,假投降巧計成俗語,再受禪依然畫葫蘆!蜀漢也隨之亡國了!

    誠如臨表所言 :凡是如是,難可逆料,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至於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姜微九伐中原,勞民傷財,死傷無數,是蜀國罪人,有失公允,恕我不願苟同!

  • 12 # 37度2漫畫

    兩者出發點不一樣,諸葛亮北伐一是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完成他的遺願,二,益州的地理位置特殊,說白了就是要發展必須要走出山溝溝,不然只會停止不前,慢慢落後直到被曹魏收人頭;三易中天在《品三國》裡說了個緩解國內矛盾。

    關於姜維的北伐,屬於他要建立功績以便升官,歷史上的姜維不是諸葛亮學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四字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