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啃教育人

    前兩天剛回答了一個類似的問題,有興趣的家長不妨移步去看看,寫的比較詳細。關於如何拯救愛衝孩子發脾氣的父母。我覺得這其實是性格問題了,不是一次兩次的舉動。所以,關乎性格的事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克服的,這位家長需要做好長期奮鬥改變的準備啊。

    可以輔助幾個小方法訓練:

    1、修煉自己的忍耐性,

    可以從延時享受訓練入手,就是剋制自己的提前享受情緒。比如說像吃一樣東西的時候,剋制住,根據自己的程度往後推遲一天兩天等等。

    2、在馬上爆發之前,請做三次深呼吸

    別小看這個小動作,這個已經是被證實過的,能有效緩解及時情緒爆發的有效舉措之一。讓自己成為一種習慣,你會享受到它帶來的好處的。

    3、多聽音樂,念念佛經修身養性

    佛經和一些治癒系的歌曲,確實有這個功能,能夠瞬間地拉高自己的情緒爆發點。平時可以多聽聽,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樣有好處,且有利於延年益壽的!

  • 2 # 仁脈圈交流中心

    之前在微博之上看到一個熱搜話題有關看著的教育的

    我們都在說1個好父親 = 200個老師

    網路上調查顯示 未成年百分之八十,都是曾經多多少少承受了父母的謾罵,或者發脾氣所造成的後果,我在抖音看到一個這樣的影片,老外的孩子《一個孩子拿著60分試卷,去找父親。父親的孩子說 好孩子 很厲害 去找同伴玩去吧》中國的孩子《一個孩子拿著80分的試卷 去找父親,父親會說 怎麼就靠了這點呀 你看看隔壁家的小民都考到 全校的多多名,你還有臉拿回來》兩個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看到的鮮明反差。

    中國的父母喜歡比較,也喜歡強迫孩子去完成他們曾經沒有完成的道路,所以樹立良好的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我們做父母首先要學會的必修課。

    再來說說 父母有什麼理由去衝孩子發脾氣呢?是脾氣臭 還是在指桑罵槐呢,知道還因為針對性的做出改善 是對孩子和家庭最好的解決方式,也是一個男人應該承擔的主要責任。

  • 3 # 殘陽無限美

    設法令父母知道:孩子常在父母的不良情緒中(發脾氣)生活。容易得心理疾病。輕則自閉,恐懼,等。重則得抑鬱症。

  • 4 # 優家教育

    給父母的情緒管理小處方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的是,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永遠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定會有生氣的時候。

    那麼如果我們已經對孩子發脾氣了,就需要家長找個大家情緒都恢復的時候,用敘述的方式描述當天的情景,細節最好詳細些,然後告訴她您當時的感受,但是需要注意的點是表述時的態度需要誠懇真誠,用詞需要積極正面導向,以免再度增加孩子不好的感受。

    比如當事的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找個時機要感覺像不經意間和孩子一起梳理一下事情的整體經過(還原當時的情景),家長需要描述一下自己的心情,比如告訴他因為爸爸/媽媽最近工作壓力大,有點不好的情緒,所以那天沒把情緒控制好,對你發火了,嚇到你了,爸爸/媽媽今天要跟你道歉。

    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家長可能會擔心給孩子講道理她是否全部聽得懂,其實孩子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是結合真實的情景就不一樣了。因為孩子在5歲之前沒有發展起來抽象思維能力,主要是具體的,感知覺的學習,因此講道理不一定能懂,但是結合具體的情景孩子的理解能力就大大增加。

    同時我們也需要知道,生氣會影響親子關係,對於問題的真正解決也沒有幫助,所以我們都需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給的建議是:

    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只有知道了自己在什麼狀態下容易有情緒,後期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後,家長需要針對性的緩解自己當下的情緒,比如家長身體不舒服時容易生氣,那麼可以適當讓另一位家長多陪一下孩子,讓自己休息一下;當下不知道孩子為何一直哭鬧不止時容易發脾氣,那麼情緒起伏比較大的家長可以暫時離開一會兒,緩一緩自己的情緒,同時讓另外一位家長暫時靜靜陪同孩子,照看孩子安全等。(家長有情緒的時候避免體罰孩子,包括身體上和語言上)等雙方情緒都緩和後,找個機會用最上面的方式複述一下事件

    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斷成長的父母,父母也不完美,也會犯錯,錯了怎麼做,這個給孩子示範很重要,同時如果我們想培養一個能夠管理好自己情緒的孩子,首先我們先做一個管理好自己情緒的家長。畢竟我們父母生活的點滴細節,都在影響和教化著我們的孩子。

  • 5 # 學習問題診療—陶勇

    這樣的父母,除非他們主動開始參與系統的學習,瞭解這種行為對孩子未來心智的影響,否則他們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父母能意識到自己言行的不妥當,但實在是控制不住。這個屬於知道但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在於,父母內心的焦慮和恐懼是無法消除的。而這種焦慮與恐懼,一方面來源於成長的缺失,一方面來自於認知的不足。認知的不足需要參加學習來提升,而成長的缺失則很難消除,需要父母主動地,有意識地修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針菇辣椒卷紅油怎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