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錢串子呀
-
2 # 在路上的笨小孩
提到母豬的背膘,我們就離不開測量背膘的P2背膘儀和母豬各階段母豬背膘的引數。不同階段母豬背膘要求是不一樣的。
1、後備母豬。要求最低日齡在150日齡,體重100公斤,背膘在12-14mm。
2、在第一次配種時候,體重在125-135公斤,背膘厚度在16-20mm。
3、經產母豬。離乳時背膘厚度在16-17mm,分娩時背膘厚度在19-21mm。
根據母豬的P2背膘厚度,我們透過控制豬的採食量來達到不同階段母豬的背膘要求。
-
3 # 唐哥養豬
怎麼樣才能合理的調整母豬背膘?
唐哥聊養豬那點事!
背膘厚是養豬生產中一個重要引數。
肥豬:背膘厚度小,脂肪含量少,自然屠宰後胴體瘦肉率高。反之背膘厚度大,脂肪含量多,則屠宰後胴體瘦肉率偏低。
母豬:背膘厚度主要影響母豬的繁殖效能。
過瘦母豬因營養缺乏,故產弱仔或死胎率高,哺乳期毛病多,奶水質量差,仔豬黃白痢嚴重,並且產後易癱瘓。
過肥母豬一是因過肥導致卵巢脂肪化,排出正常卵子困難,數量少,自然產仔率低。二是泌乳系統被脂肪侵佔破壞,導致內分泌失調,進而影響泌乳數量和質量。
平常一般以肉眼觀察母豬體況來判斷,而體況評分不是太準確,每個人的評分標準也不同。
從而誕生了更先進,更科學,更準確的背膘測定手段:胴體探測儀。目前,規模化豬場多采用。
實際測試中,測試要有專業老師操作,具體探測位置也有講究。如圖:
實際生產中,母豬各階段的背膘厚度標準也不相同,大約範圍在14mm一21mm,具體如下:
後備豬要求150日齡,體重200斤,背膘厚度12一14㎜。
第一胎配種時,背膘厚度16一20mm為宜。
斷奶時背膘厚度在16一17mm為佳,此時發情及時,排卵數量多,卵子健康度好。
懷孕中期背膘厚度為19mm為宜。
上產床時背膘厚度20mm正合適。
實際日常養豬過程中,主要透過改善日糧的營養水平及控制採食量來調整母豬背膘厚度。
調整母豬背膘厚度最佳時間為配種後30天至產前30天,此時胚胎已著床,並且所需營養量少,而妊娠後期隨胎兒發育,所需營養更多,不利於背膘調節。
提高日糧營養能量主要是新增豬體生長髮育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能量,例如多維,鈣磷鋅硒鐵,氨基酸,葡萄糖等,特別是特殊氣候,夏季天熱採食量低,冬季天冷需要禦寒,母豬日糧中應新增大豆油,1%一3%的比例。
飼餵量與背膘厚度的比例:妊娠前中期,背膘每增加1mm,對應飼餵量大約是8一12斤。
妊娠後期,背膘每增加1mm,對應飼餵量大約是12一20斤。
日常飼餵量與母豬體況評分有關:
母豬體況評分在2.5以下,日糧飼餵量要增加2斤,也就是每日需6一7斤料。
母豬體況評分在2.0以下,飼餵量必須增加3斤,每日飼餵7一8斤。正常情況下,7天左右,背膘厚度增加1mm。
回答完畢,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4 # 田瓜養豬知識課堂
怎樣才能合理的調整母豬背膘?我覺得這個問題在咱們養豬生產中非常專業和實用,目前咱們國家絕大多數豬場母豬的喂料仍然是採用人工喂料方式,完全靠自己的經驗來定,往往導致妊娠母豬胖瘦不一。妊娠母豬供料量的微小差異就會導致母豬體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異,這是咱們國家母豬生產效能低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作為一名從業十幾年的獸醫,我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目前我們常用母豬體況評分的方法來調整母豬妊娠期的喂料量。很多時候我們是根據經驗目測給母豬體況打分的,但目測評分法存在較大的誤差。對根據體況評分確定飼餵水平的做法並無準確依據。
國外的豬場都是用P2點背膘測定的方法來調整母豬的飼餵量。P2點背膘是指豬最後一根肋骨處距背中線6.5釐米處的背膘厚度。透過對母豬的P2點背膘厚度進行測定,以數字化的方法來對母豬體況進行測定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差。
回覆列表
首先,你要了解什麼叫背膘,只有先了解才能對症下藥,背膘是豬最後一根肋骨距背中線6.5cm處的背膘厚度。
其次,背膘對豬的生產繁殖有很大的影響!
1.對母豬的初情期有影響。一般我們養殖戶都希望後備母豬的初情期越早越好,而合理的背膘對初情期會產生一些作用!
2.對種前繁殖有影響。中等的背膘能提高產仔數和產仔的窩重!
3.對母豬分娩前繁殖有影響。若妊娠期母豬過瘦,體脂貯備不夠,妊娠母豬缺乏必需的營養,則胚胎容易發生早期死亡,或仔豬初生重偏小,成活率低。
所以我們在養殖時要合理的配備飼料與營養,使豬有合適的背膘!在配備飼料時應挑選含有發酵纖維和氨基酸的飼料!能達到所需營養,又不至於產生過多背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