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uassy
-
2 # 紅塵參與者
歷史進步論:
沒有戰爭哪來的歷史!
戰爭是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戰爭推動人類的進步和發展!
戰爭是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鬥爭形式!
戰爭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和發展,這一事實已被歷史的長河所證明,如果有人說,沒有了戰爭人類會更好更快的發展,那只是假設、假想,是一腔情願的美好暇想,因為人類的歷史就是戰爭史,翻開歷史的長河看看,自從有了人類以來,戰爭就無不停頓的伴隨著我們,比起戰爭來沒有戰爭的時刻少的可憐,地球上的人類幾乎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戰爭!
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話題的本身存在的爭議就比較大,這與文化,思想,矛盾,觀念都各不相同!
-
3 # 四季文史
戰爭是否屬於歷史範疇?為何?
縱觀中外歷史不難發現,戰爭在很多時候都伴隨這王朝的興衰榮辱而存在。尤其在王朝的更迭期,戰爭往往佔據著歷史的主導方面。試從中國歷史簡要回答。
一、中國古代史,戰亂紛爭始終沒有休止符。華夏五千年文明,中國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初始形態。這個時候生產力發展緩慢,人們之間過著樸素的耕織生活,相比較而言,戰事很少。然而伴隨著封建社會的慢慢崛起,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也逐漸發生了改變,戰爭也在不經意間發生。
封建王朝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王朝的興衰發展始終伴隨著戰事的蔓延。我們知道,一國之君在開國伊始、百廢待興的時候,始終是致力於經濟發展的,始終在政治上謀求更加完善的治國理政措施,所以國家在經過一番勵精圖治之後,就會達到一個經濟繁榮的鼎盛期。可是,有句民諺叫飯飽思人慾,有些帝王在經歷了盛極一時的無限風光之後,忘乎所以、驕奢淫逸,自恃勞苦功高而變得目中無人。不但中央集權加身,還殘害開國忠誠。如此以來,苦了底層的老百姓,他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等到老百姓已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時候,他們就會鋌而走險,揭竿而起,戰爭一觸即發。還有,當一個國家走下坡路的時候,外部勢力也會時時覬覦,所以乘虛而入變得異常簡單。總之,戰爭在古代封建王朝不可避免,也是歷史演義裡不可繞開的話題。
二、朝代更迭的強力助推要素。嚴格上說,沒有戰爭就沒有歷史。自古以來,我們的中原大地都在戰火紛爭中滾滾向前。如果說帝王昏庸是朝代覆滅的點火器,那麼戰爭爆發就是朝代顛覆的助推器。
古代戰爭給歷史描繪了一副風雲詭譎、氣象萬千的千尺幅。戰爭包含的不僅僅有個人英雄主義的對決,更有政治、謀略、軍事的博弈,甚至是人心的制衡。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我們學習、研究歷史必須掌握的辯證法手法。透過戰事分析來研究歷史,為朝代的演進找尋到潛在的自然規律,從而為大眾找到一條明史鑑今、通往古今之路。
三、歷史不情願發生戰爭。歷史是綜合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要素,而呈現給大眾眼前的脈絡時空圖。透過辨別和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戰爭的頻頻爆發,雖然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但歷史並不情願讓戰爭演化成殺戮百姓的戰場。
朝代更迭,江山不改,但唯一飽受災難的是黎明百姓。每個歷史時期都有百姓因戰事而奔命、因戰爭而流亡。雖然在封建帝王集權加身的時候,存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現象,但因戰爭爆發而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是毀滅性的。所以,大國和平是正義的象徵,也是老百姓夢想的寄居之所。
回覆列表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
在人類的歷史中,大部分的年代都是充斥著戰爭的年代。按照威爾·杜蘭特在《歷史的教訓》中的說法,人類的歷史,在有記載的3400多年中,只有268年沒有發生過戰爭,因此人類的發展是與戰爭密不可分的。
甚至有說法說戰爭與衝突是萬物之父,人類歷史的觀念、發明、制度都是來源於此,比如一些最先進的科技發明往往都會最先用於戰爭,在戰爭中矛盾被最大化,最能夠得到解決,比如持續一百年的法國大革命才締造了法國的民主共和國。這種觀點認為和平只是一種不穩定的平衡,平衡中蘊含著要衝突的種子,這種看似的和平是因為一方或者幾方的霸權而維繫。
在這種觀點下,認為戰爭的原因和個人去競爭的原因完全一樣:貪婪、爭強好勝、驕傲,以及對食物、土地、資源、燃料與霸主地位的慾望。如果個人無法擺脫這種慾望與需求,那麼作為個體放大化的國家,也是不可能擺脫這種慾望與需求。
這種觀點還認為國家是缺少個人的自我約束。當然這種我個人還是持有保留意見的,就像個人有道德和法律的約束,現代國家也存在國際條約的約束,只是這種約束對每個國家適用的力度不同,但相對於之前人類歷史中毫無約束的國際關係,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至少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去對比自己弱小的國家發動進攻,除了國際條約的約束還有各種實際的情況制約著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