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根世相
-
2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難道民國時期的大師真的比現在要多嗎》難道低水平教育的5億人,會比高水平教育的14億人產生更多的精英?
這顯然是個偽命題。事實上今天的大師要比民國時期多太多了。但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認為民國時期有大師,而現在沒有了呢?
1、媒體的不良引導
不僅如此,很多媒體還喜歡大肆宣傳一些偽專家,偽學者,這些所謂的磚家唯一會做的就是發表一些混淆是非、譁眾取寵的言論,嚴重拉低專家的社會公信力。導致很多人認為今天的專家竟是些班門弄斧之流。進而產生了現在無大師的感慨。
但是與今天的報道相反的是,對於民國的大師,本著發現歷史真相的原則,每天對民國的大師刨根問底。我們不否認報道民國大師對於現代人加深對民國大師瞭解、樹立民族自豪感的正面作用,但很多媒體加入主觀思維,藉著拔高民國大師地位藉以貶低現代大師的行徑真的讓群眾憤怒。畢竟媒體代表了社會輿論的導向,對人民的認識有巨大的影響。
正是因為媒體的不良引導,才導致今天的人們都認為“民國多大師”!
2、民國確實有大師
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積貧積弱的時期,這一時期內,列強紛紛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社會危機日益加深。
在這樣的條件下,很多有為的社會精英,或自立自強,或者留學海外歸來,為中國的自立自強做出了巨大貢獻。
其中典型代表人物如梁啟超及其子女、陳寅恪、王國維、章太炎、魯迅等人,他們學識淵博,在紛亂的社會中保持了自己的傲骨,並獲得了世人的尊敬。
而這些人物,也是我們在網路和媒體上經常能看到的名人。
不可否認,在那個混亂複雜、思想相對開放的年代,他們不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給後來的人積累了寶貴的財富,這是他們能夠獲得尊敬和讚譽的原因。
今天的社會,比民國時期有了更加優越的社會環境,大師應該數量更多,而且因為有民國時期的鋪墊,取得的成就應該比民國更多。
但是為何我們感受不到這樣的差異呢?
“靜Yes”認為這和人們的直觀感受有關係。就好像解放前的萬元戶顯得鶴立雞群,而今天的萬元戶則早已泯然眾人。周邊環境的變化將“大師”這一群體進行了不同的映襯,最終導致了不同的直觀認知。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3 # 質躍
這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沒聽說嘛,大師多如狗,教授滿街走。當今社會的“大師”多了,多的讓一些自命不凡的“大師”牙磣的慌,咋能每個人都能自命大師呢?畢竟不符合三教九流之道理嘛?不合貴我賤人,君貴民輕之綱常倫理?於是,大師的標籤值錢,當今的“大師”不值錢,於是也就顯得大師不多了。是以,這個大師得看咋個定位定義,是吧?
是以,物以稀為貴。當集萬民之力全城之資就集中到了個別人身上,一如一盆水就澆給一棵花,這一棵就成了花開繽紛的“大師”,別的十顆花對比著當然黯然失色了,民國的大師就是享有這樣的優厚待遇而之所以才能成為大師的。
人言,民國大師多,可不是歪曲的論調否。其實,是環境使然,壟斷多,不公平多而已。
今天,我們或許更多需要的是這樣的社會吧,公平公正,讓每個人擁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讓每個人有獨立思考之能力,讓每個公民都享有對等的權利與義務都能發揮自己不可限量的潛力與智慧,讓每個人……
那麼,當這個社會上的每個獨一無二的“我”覺悟到且都能很好的發揮了自己的才智,每個“我”就都是大寫的大師級別的人,我想,廣大的勞動人民是不想生活在夾縫中的,仰望著所謂的大家族的所謂大師的所謂精英的社會環境裡吧?
那麼,毋庸置疑,今天的你我不需要所謂的大師的腦袋來代替大家的智慧,好吧,來看看“大師”者何?“人”、“一”合為“大”,一個“人”把自己的生命寬度“一”延伸就是那個“大”,可以這樣說嗎?又,三人行必有我師,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把自己的專業特長髮揮好了,造詣精深,可謂“大師”否?呵呵,大家努力的發現自己身上的“大師”吧......
倉促之言,僅供參考,噓噓
-
4 # 草木心
1、大師都是通才,現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培養的人才都是專才,孩子們都是為了學習學習去。
2、當時的時代中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民族情感,愛國情懷,就爆發出來。
3、現在社會太浮躁,沒有可能盡心盡力去研究學術問題。都想著怎麼賺錢所以現在各個省、市的精英都去選擇學經濟。
4、亂世必然帶來文化的大繁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歷史上都是如此。
最後大家可以去看看《南渡北歸》。
回覆列表
民國那會整個社會受教育偏低,因而受教育多點的人很顯現。現在教育程度肯定比民國那會高,受更高等級教育的人就不顯的突出,。道可道,非恆道。規律是有軌跡可尋的,但不是一成不變的。民國那會大師們憂國優民,感覺人文情懷多點。現在的大師因為環境變了,可能人文情懷少了,也就不讓人們敬佩了。政治正確的框架下,真正沒有人文大師,學術大師還是超越民國的。回答完畢,謝謝你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