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鏡頭焦距不僅影響被攝體在成像介質上的成像大小,而且還會影響畫面景深的大小。相機鏡頭的焦距範圍非常大,從幾毫米到上千毫米都有。為了區分不同焦距段鏡頭的特性,依據焦距的長短可將鏡頭大體分為廣角鏡頭、中焦鏡頭、長焦鏡頭三大類。
廣角鏡頭大致分為兩類: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段在28~45mm之間;超廣角鏡頭是指具有24mm或更短焦距的鏡頭。其中有一種特殊的鏡頭,叫做魚眼鏡頭,該類鏡頭的焦距甚至只有幾毫米。
中焦鏡頭的焦距在50~135mm之間,該焦距段中包括許多大家熟知也較常用的鏡頭,例如,50mm的標準鏡頭,即俗稱的標頭,還有85mm的人像鏡頭,100mm的微距鏡頭等。中焦鏡頭適合拍攝人像、風光、花卉等。
長焦鏡頭是指焦距在200mm以上的鏡頭,它又分為長焦和超長焦兩種。長焦的焦距在200~300mm之間,適合拍攝遠處的人或動物的特寫以及舞臺、T臺秀等。超長焦的焦距在400mm以上,常用來抓拍無法靠近的鳥類、危險的野生動物等,以及拍攝大型體育場館內的比賽、天文題材等,可以在遠距離輕易捕捉到要拍攝的目標。長焦鏡頭的各個焦距段都有其對應的最適合的拍攝物件。
而手機的焦距一般都是35定焦mm,光圈F/2.0算是大光圈了,部分手機可以調整曝光量
2光圈的大小用f/數值表示,f/數值=鏡頭焦距/光圈的直徑。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包括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這其中的每一個數字代表著一級光圈,每一級光圈之間相差1倍的進光量。有意思的是,f/數值中的數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意味著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就越多。例如,將光圈值從f/5.6調整為f/4,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光圈開大了一級,因此進光量也多了一倍。若將光圈從f/8調整為f/2,說明光圈開大了四級。
而手機的最大光圈是F1.8
3鏡頭的最佳光圈受相機畫幅的影響,全畫幅感光元件的面積較大,它的最佳光圈接近於“在最大光圈的基礎上縮小兩到三擋光圈”。當感光元件的面積較小時(相對全畫幅而言),最佳光圈接近於該鏡頭的最大光圈。
而手機CMOS感測器大小永遠趕不上全畫幅CMOS,
4景深是指焦點前後景物清晰的範圍。景深範圍大時稱為大景深,反之稱為小(淺)景深。相機鏡頭上有一圈左右對稱的光圈刻度,這就是景深表,它指出了被攝體前後清晰的距離範圍。
手機的焦慮很小,只有近距離才能拍攝出景深效果
5快門速度是指曝光時間的長短,即相機快門被開啟後通光的時間長度。它是影響曝光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光線越充足,所需的曝光時間就越短,意味著快門速度也較快;光線不足時,所需的曝光時間就越長,這時需要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
ISO感光度是衡量傳統相機所用膠片感光速度的國際標準,反映膠片對光線的化學反應速度。數碼相機並不使用膠片,而是透過感光元件CCD或CMOS感應入射光線的強弱。人們之所以將ISO感光度的概念引入數碼相機,是為了與傳統相機所使用的膠片統一計量單位。
精確對焦、準確測光和正確曝光三者直接關係到能否得到一張優秀的照片
選擇對焦模式就是確定相機對焦部件的工作方式,數碼單反相機有自動對焦(AF)和手動對焦(MF)兩種對焦方式,
針對同一被攝物件,如果所使用的測光模式不同,那麼最終的畫面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每種測光模式的特點,再根據實際拍攝環境和被攝物件,以及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選擇最適合的測光模式。 籠統而言,數碼單反相機有4種常見的測光模式:評價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區域性測光、點測光。
曝光分為自動模式(P)、光圈優先模式(A或Av)、快門優先模式(S或Tv)、手動模式(M)等高階曝光模式。
剛開始學習攝影時,不少人都透過檢視液晶屏上的影像來判斷影像的曝光是否正確。可惜的是,小小的液晶屏並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能夠正確地反映畫面的曝光情況,這時不妨藉助直方圖來判斷曝光是否準確。它能提供較為精確的影像曝光資訊,幫助我們及時發現所拍攝的照片是否存在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等問題,若曝光存在問題,可以改變拍攝引數重新拍攝,直到獲得正確的曝光。
相機的測光表並不能根據拍攝者的意圖和希望呈現的效果給出準確的曝光值,有時還得在相機測得的曝光值基礎上人為地加減曝光量,即進行曝光補償。在大多數情況下,白加黑減都可以作為曝光補償的通用原則。要想弄清楚白加黑減的道理
閃光燈最初主要用於補光,它能瞬間照亮一定的範圍,這為在昏暗的光線條件下拍出明亮的照片提供了有力保障。閃光燈的光線強度是透過閃光燈的輸出功率來控制的,控制其輸出功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手動輸出方式,即拍攝者直接設定輸出功率;另一種是TTL自動測光輸出方式,即拍攝的一瞬間閃光燈根據從鏡頭測得的光線情況自行決定使用多大的輸出功率。
我建議你還是買個單反從頭開始學習攝影
1鏡頭焦距不僅影響被攝體在成像介質上的成像大小,而且還會影響畫面景深的大小。相機鏡頭的焦距範圍非常大,從幾毫米到上千毫米都有。為了區分不同焦距段鏡頭的特性,依據焦距的長短可將鏡頭大體分為廣角鏡頭、中焦鏡頭、長焦鏡頭三大類。
廣角鏡頭大致分為兩類: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段在28~45mm之間;超廣角鏡頭是指具有24mm或更短焦距的鏡頭。其中有一種特殊的鏡頭,叫做魚眼鏡頭,該類鏡頭的焦距甚至只有幾毫米。
中焦鏡頭的焦距在50~135mm之間,該焦距段中包括許多大家熟知也較常用的鏡頭,例如,50mm的標準鏡頭,即俗稱的標頭,還有85mm的人像鏡頭,100mm的微距鏡頭等。中焦鏡頭適合拍攝人像、風光、花卉等。
長焦鏡頭是指焦距在200mm以上的鏡頭,它又分為長焦和超長焦兩種。長焦的焦距在200~300mm之間,適合拍攝遠處的人或動物的特寫以及舞臺、T臺秀等。超長焦的焦距在400mm以上,常用來抓拍無法靠近的鳥類、危險的野生動物等,以及拍攝大型體育場館內的比賽、天文題材等,可以在遠距離輕易捕捉到要拍攝的目標。長焦鏡頭的各個焦距段都有其對應的最適合的拍攝物件。
而手機的焦距一般都是35定焦mm,光圈F/2.0算是大光圈了,部分手機可以調整曝光量
2光圈的大小用f/數值表示,f/數值=鏡頭焦距/光圈的直徑。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包括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這其中的每一個數字代表著一級光圈,每一級光圈之間相差1倍的進光量。有意思的是,f/數值中的數字越小,代表光圈越大,意味著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就越多。例如,將光圈值從f/5.6調整為f/4,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光圈開大了一級,因此進光量也多了一倍。若將光圈從f/8調整為f/2,說明光圈開大了四級。
而手機的最大光圈是F1.8
3鏡頭的最佳光圈受相機畫幅的影響,全畫幅感光元件的面積較大,它的最佳光圈接近於“在最大光圈的基礎上縮小兩到三擋光圈”。當感光元件的面積較小時(相對全畫幅而言),最佳光圈接近於該鏡頭的最大光圈。
而手機CMOS感測器大小永遠趕不上全畫幅CMOS,
4景深是指焦點前後景物清晰的範圍。景深範圍大時稱為大景深,反之稱為小(淺)景深。相機鏡頭上有一圈左右對稱的光圈刻度,這就是景深表,它指出了被攝體前後清晰的距離範圍。
手機的焦慮很小,只有近距離才能拍攝出景深效果
5快門速度是指曝光時間的長短,即相機快門被開啟後通光的時間長度。它是影響曝光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光線越充足,所需的曝光時間就越短,意味著快門速度也較快;光線不足時,所需的曝光時間就越長,這時需要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
ISO感光度是衡量傳統相機所用膠片感光速度的國際標準,反映膠片對光線的化學反應速度。數碼相機並不使用膠片,而是透過感光元件CCD或CMOS感應入射光線的強弱。人們之所以將ISO感光度的概念引入數碼相機,是為了與傳統相機所使用的膠片統一計量單位。
精確對焦、準確測光和正確曝光三者直接關係到能否得到一張優秀的照片
選擇對焦模式就是確定相機對焦部件的工作方式,數碼單反相機有自動對焦(AF)和手動對焦(MF)兩種對焦方式,
針對同一被攝物件,如果所使用的測光模式不同,那麼最終的畫面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每種測光模式的特點,再根據實際拍攝環境和被攝物件,以及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選擇最適合的測光模式。 籠統而言,數碼單反相機有4種常見的測光模式:評價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區域性測光、點測光。
曝光分為自動模式(P)、光圈優先模式(A或Av)、快門優先模式(S或Tv)、手動模式(M)等高階曝光模式。
剛開始學習攝影時,不少人都透過檢視液晶屏上的影像來判斷影像的曝光是否正確。可惜的是,小小的液晶屏並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能夠正確地反映畫面的曝光情況,這時不妨藉助直方圖來判斷曝光是否準確。它能提供較為精確的影像曝光資訊,幫助我們及時發現所拍攝的照片是否存在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等問題,若曝光存在問題,可以改變拍攝引數重新拍攝,直到獲得正確的曝光。
相機的測光表並不能根據拍攝者的意圖和希望呈現的效果給出準確的曝光值,有時還得在相機測得的曝光值基礎上人為地加減曝光量,即進行曝光補償。在大多數情況下,白加黑減都可以作為曝光補償的通用原則。要想弄清楚白加黑減的道理
閃光燈最初主要用於補光,它能瞬間照亮一定的範圍,這為在昏暗的光線條件下拍出明亮的照片提供了有力保障。閃光燈的光線強度是透過閃光燈的輸出功率來控制的,控制其輸出功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手動輸出方式,即拍攝者直接設定輸出功率;另一種是TTL自動測光輸出方式,即拍攝的一瞬間閃光燈根據從鏡頭測得的光線情況自行決定使用多大的輸出功率。
我建議你還是買個單反從頭開始學習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