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蒿蓬人

    最好用蜂蜜,即可以改善口感,又不能影響藥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蜂蜜生則性涼,故能請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以至中,故能調和百藥,與甘草同功。”

  • 2 # 王超

    多數是可以加的,傷寒論中小建中湯,大建中湯都有飴糖,糖,味甘,入中焦脾胃,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氣機升降之中樞,對多數疾病藥效沒有影響。

  • 3 # 杏林回春21

    謝邀。看喝什麼藥,也要看什麼糖,還要看什麼季節。溫補及散寒之藥可放紅糖,如理中湯、桂枝湯;除溼化痰的藥一般不應放糖,如平胃散、二陳湯;蜂蜜秋燥咳嗽傷氣陰者可用,如蜜煉川貝批杷膏;冬天喝紅糖可溫中散寒;夏天喝葡萄糖可清熱解暑,故清熱解毒的中藥也可用葡萄糖調服,但脾胃虛寒者服之易導致胃痛。於此可知中藥用糖當因情選用。供討論。

  • 4 # 不在江湖在哪

    糖有溫性,良性之分。紅糖性溫,冰糖,白糖,蜂蜜均偏涼。溫熱藥不能加寒涼性的東西,寒涼藥當然也不能加溫熱的東東

  • 5 # 半山樵書生

    中藥特別是湯劑中藥,通常都味道不好聞,甚至連喝的茶也比較苦。一些人受不了,服中藥喜歡加糖來改善口感,特別是有些小孩沒有糖就不吃中藥。煎服不方便且口感不好,這也是中醫藥在今天不被人接受的一個小小的因素吧?

    但是,"良藥苦口利於病"。服藥是為了治病的,還是要聽從醫生的話,不要隨便加糖,不論中藥,西藥都如此,除非是病情需要,治法特殊才能用糖。

    現代醫學的角度看,有些藥是不能與糖同服的,加糖可能影響藥效甚至危害健康。不多說,看下面的一副長圖共5張,金盾出版社的《家庭用藥知識240問》的解釋。還有,有些病服藥是絕對不能加糖的,最典型的是"糖尿病"。這種病本來就是因為胰島素分泌減少,不能促進人體各個組織攝取,儲存和利用葡萄糖,從而導致血糖濃度升高超過"腎糖閾(閾值)",於是糖從尿中排除,成為糖尿病。這種病本質是人體機能下降而虛,不能利用從食物中吸收而來的糖,所以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病,以"吃得多,喝得多,尿多帶甜味,而身體消瘦"為特徵。本來血糖就高,服用藥物時,再加糖,會雪上加霜,加速併發症的出現。

    中藥的效能主要包括四性["溫,熱,寒,涼",還可以有"平"(寒熱之性不明顯,作用比較緩和)],五味(酸苦甘辛鹹),歸經(主要對哪個或幾個經絡,臟腑,部位起作用),升降浮沉,以及毒性等等方面。這裡說說與本問題相關的"五味",同時穿插現代醫學《藥理學》的中藥理研究概況照片。

    五味包括酸(含"澀"),苦,甘(甜,含"淡"),辛(辣),鹹。五味與中藥(材)的實際口嘗滋味有一定的關係(神農嘗百草),但更多是以藥物的功效為主要標誌。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

    辛(辣)味:有發散,行氣,活血,開竅,化溼等等功效,常用於表證,氣滯,血瘀,竅閉神昏,溼阻等證,如麻黃,木香,紅花,麝香,藿香等等辛味藥,絕大多數含揮發油。中醫認為:辛先入肺(五行二者均屬金)(《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以下幾段末出處相同)。

    甘(甜)味:有補益,和中,緩急等等功效。常用於虛證,胃不合,拘急疼痛等證。比如黨參,熟地,飴糖,甘草等甘味藥。甘先入脾(五行均屬土),故糖可以補益脾胃虛弱。

    苦味:有瀉和燥的功效 。瀉主要包括清熱瀉火,瀉下通便,降瀉肺氣;;常用於裡熱實證,熱結便秘,肺氣上逆等證,如梔子,大黃,杏仁等等。燥能燥溼,苦而溫的藥能燥寒溼,如蒼朮,草果,羌活等等;苦而寒的藥物能清熱燥溼,如黃連,黃芩,黃柏等等苦味藥。苦先入心(五行均屬火)。

    酸(澀)味:有收斂,固澀的功效。常用於虛汗,久瀉,遺精,遺尿,出血等證。如五味子,五倍子,赤石脂,烏梅等酸味藥。酸先入肝(均屬五行中的木)。

    鹹味:有軟堅散結,瀉下的功效。常用於瘰癧,痞塊,燥熱便秘等證,如昆布,瓦楞子,芒硝等鹹味藥。鹹先入腎〈均屬五行中的水〉。

    另外,淡味:有滲溼,利水〈利尿〉的功效。常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如茯苓,豬苓等淡味藥(淡味附於甘甜味,五行屬土,土克水,脾土主運化水溼)。

    可見,中醫藥的"五味有其特定含義,作用。"苦,甜"相對,治病救人時是不能隨便亂用的。

    還有,"舌尖上的中國(人)","睇(di四聲,斜著眼看)戲睇全套,食嘢食味道",各有五味美食的偏好,比如山西的老酸陳醋,四川湖南貴州等省市的"麻辣川菜,火鍋,酸辣湯〈面〉,"老乾媽"辣醬"......當然,每個人體質不同,食物味道各有所愛,不能一概而論。還有特殊時期的口味,如女子懷孕後一段時間特別喜歡吃酸性大的食物,民間甚至有"酸兒辣女"的趣聞經驗......可見,其實許多中醫知識離我們並不遠。

    糖也分很多種:白糖,紅糖,冰糖......各有不同的營養,乃至醫療價值。中成藥"煉蜜為丸"用的多是蜂糖(蜂蜜),補益脾胃氣血多用紅糖飴糖等 ,食療咳嗽哮喘等則多用冰糖,"蔗糖"多用於中成藥的輔料,比如"板藍根沖劑"就有蔗糖......

    故而,不能因為藥苦就隨意加糖,加不加,怎麼加,應該聽經驗豐富的醫者,醫生醫師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了,每天忙於各種工作,可自己卻還是單身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