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人嘯劍
-
2 # 資深優秀磚家
獅子搏兔亦要盡全力,楊廣卻忽略了這個問題。
戰略和戰術上的考慮太少,認為只要百萬大軍壓境,小小的北韓必定臣服!
-
3 # 歷史愛好者畫影
隋朝存在的時間不多,第一任皇帝不主張攻打別的國家。第二任皇帝又因為自身判斷和管理能力太差,導致內部矛盾很大結果沒能夠攻打別的國家就被滅了。
歷史上的隋朝存在不久但是實力是非常強大的,第一任皇帝是開國皇帝主張仁愛政策。對於外敵採取加強交流,並沒有想要攻打。
我覺得更主要的原因在於,隋朝成立的時機問題。隋朝的成立結束了長久的分裂,統一了國土但是同時要注意的是百姓生活之前過得非常辛苦。
剛剛才開始安定下來,所以第一任皇帝就採取休養政策。一切生活從簡,還包括減免稅務等減輕百姓的負擔。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才讓國力越來越強大起來,後面到了第二任的皇帝的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因為比較年輕,想要建立豐功偉業。
但是後面內部沒有搞好的情況下面,又要去擴張土地,自然什麼都沒有做好。所以前期要保持實力才不去攻打別的國家,後期又因為換了皇帝,沒有管理好。結果不要說攻打小國了,後面直接滅亡了。
-
4 # 冀城晨光
隋朝三徵高麗失敗的原因在內而不在外。
高句麗是秦漢至北朝時期中國東北部的民族和地方政權,為今北韓三國時期的國家。漢武帝時置玄菟郡,屬縣有高句驪。高句麗於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建國。高句麗建國後,仍屬漢玄菟郡。魏晉時期,中原戰亂,高句麗乘機西進,均被中原北方政權擊退。南北朝時,高句麗一直與北朝各王朝通使往來,奉表進貢方物,接受冊封。隋朝開國之後,高麗成為東北部最為嚴重的邊患。自大業八年(612)至大業十年(614)隋煬帝三徵高麗。
一徵高麗 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徵調水陸大軍113萬發動第一次進攻高麗的戰爭。水軍從東萊海口渡海;陸軍兵分左右各12軍,每日自涿郡出發一軍,間隔四十里,連營漸進,綿延千里。三月,前軍久攻遼東城(遼陽)不下,隋大將宇文述等率軍繞襲平壤,高麗軍乘其半渡薩水,據河反攻,30萬人生還者僅2700人,軍械物資損失無計其數。七月,隋軍撤回。
大業九年(613)隋煬帝二徵高麗。陸軍剛到前線,因國內爆發農民起義和楊玄感起兵反隋而撤兵。
大業十年(614)隋朝再次發兵,由於國內各地爆發農民起義,地方政府多留兵不發和路上士兵紛紛逃亡,致兵力不及從前。高麗也不堪連年戰爭,於七月遣使請降。隋煬帝命高麗王到隋朝朝見,遭拒。煬帝以無力進攻,遂班師回國。
三徵高麗以失敗告終。從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征伐高麗,因隋軍勞師遠征,戰略不當,加之高麗以逸待勞,據河而戰,所以失利。第二、三次征伐高麗,皆因國內動盪而敗。所以,與其說,隋軍拜於高麗,不如說是拜於國內動亂。國內政局不穩,才是徵高麗失敗的主要原因。
隋立國之初,舊貴族勢力依然頑固,特別是關隴集團根深蒂固。在短時期內,無法建立起穩固的統治基礎。另外,隋煬帝限制、削弱官員大權,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損害了以關隴集團為代表的舊貴族利益,遭到他們的反對。經三次戰爭,人民苦於橫徵暴斂,在全國範圍內爆發農民大起義,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回覆列表
小國?呵呵,在隋唐這兩個華夏曆史上最強悍的軍事帝國邊上,敢不聽話的,能是小國?
高句麗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由扶余人建立,其國民包含扶余人、漢人、靺鞨人、新羅(三韓)人、契丹人等,領土從遼西綿延到今天的半島蓋馬高原南沿,漢江流域的百濟是它的屬國。高句麗從東漢末年開始逐漸擴張,五胡十六國時期在他隔壁的慕容鮮卑也吃過他的虧。隋唐之際已經是一個四五百萬人口的大國,人口比以後的東突厥汗國、剛崛起的遼國甚至吐蕃多。其正規軍12-15萬,民兵全員徵召的時候士兵和民夫一度有接近60萬人。而且是農耕民族,軍隊步兵騎兵配置完善(高句麗具裝騎兵不亞中原),沒有草原遊牧純騎兵的缺陷。
高句麗的擴張和歷朝歷代都不同,高句麗是城堡擴張法,高句麗歷代諸王的任務就是修建堡壘,利用堡壘為基地再向前擴張,擴張完再修堡壘,修完堡壘再度擴張,並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清洗當地的原住民(漢人)高句麗用了上百年才吞掉遼東,不是因為他太垃圾,是因為他在遼東建了四百多座山城要塞,而且把漢人擠出了遼東,並且自己生育出了五六百萬高句麗人……
高句麗的有這麼多山城要塞群作為攻防合一的前線陣地,可以作為侵入的跳板。再說隋文帝打高句麗遇上惡劣天氣,而且水陸兩邊同時遇到,未打先敗,陸軍病死餓死,水軍遇上臺風。至於楊廣……具體過程不說了,丟人,傷心,隋煬帝採取錯誤的戰略,無視自然條件帶來的後勤壓力,一味地堆砌兵力,遙控掣肘,用人失當,最終導致三徵高句麗的殘酷失敗,大批隋軍士兵傷亡被俘,龐大的軍事作業耗盡了大隋的民力,最終導致隋末天下板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