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運雲遊遊四方
-
2 # 大鵬說國學
項羽自刎烏江原因
應該是
羞愧,更多的是逃避現實!不願意承擔責任,不願意反思自己的過錯!至死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項羽,
很多人喜歡他,覺得豪氣干雲,帥氣,尤其女人更喜歡,因為他對虞姬愛的很深,應該說還是很專情的!所以李清照有句詞說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我看了項羽的故事,很不喜歡這個人,倒是感覺是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首先,殘暴不仁,坑殺秦國降卒二十多萬人!經常屠城,前後有六次,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殺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陽大屠殺,殺光了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殺,第四次咸陽大屠殺,殺戮關中平民無計,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齊大屠殺,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大劫掠大燒殺,逼反覆闢後的齊國。 第六次外黃大屠殺,因一個少年的利害說辭,好不容易放棄。
最嚴重最有名的就是佔領咸陽後把整個咸陽一把火燒了!咸陽百姓恨死項羽了!相比之下,劉邦,真的是個忠厚長者,意識到錯誤後,約法三章,軍隊退出咸陽,咸陽人民都很不願意劉邦走啊,得人心!
第二,婦人之仁,對待生病,受傷計程車卒感覺好的不得了,又是關心照顧,又是哭哭啼啼!但是當大將立功之後就不獎勵了,不捨得給他們封地的真實惠,製作好的印章,磨掉稜角也不捨得給出去!
第三,只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將軍,而不是帥才和帝王,衝鋒陷陣,不知道穩定後方,和治理管理自己打下來的城池和天下!沒有戰略只有戰術,感覺只要自己衝鋒陷陣只要自己很能打就可以了,沒有遠大目標,沐猴而冠就是說的他!至死也沒有想明白自己的戰略是什麼,還認為是天要亡他,從不想治理天下的事情!
第四,自己建了一套前後都沒有的制度,自己是霸王,他分封的其他人也是王,但是誰和他關係好他分封誰,不公平!所以分封已結束就有亂起來了!齊國是最先起來反項羽的,項羽過去鎮壓,一直戰勝,鎮壓一波起來一波,項羽陷入了齊國戰爭的泥悼,自己的人越來越少,齊國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越是勝利自己的地盤越小,自己的軍隊人數越少,不得人心,沒有兵源,除了江東子弟沒人願意跟他!
第五,只對自己的愛姬虞姬好,還有虞姬的家人,其他人都很心寒!
第六,不會用人,原來跟隨他的人才都跑到了劉邦手下,比如韓信和陳平!手下就一個范增還不會用,最後還被陳平的離間計離間了!最後范增氣不過走了,心寒,病死在了路上!
第七,臨死前也沒有認識到自己過錯,不反思!
第八,有生的希望,不逃走,實際上是在逃避自己的失敗!這個時候的項羽也就31歲這樣,正是大好時光,居然不反思,不想東山再起,否則歷史真的會改變!
一次失敗就失去生存意志的人,值得崇拜嗎?
-
3 # Hickaizen
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後來文人對司馬遷筆下的項王一種美化和寄託,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王安石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在司馬遷筆下,項羽未到烏江就被殺了,而在之前,他一直向江東逃去。
對於西楚霸王項羽來說,從出道到自封霸王,中間沒有經歷多大波折,一帆風順;但是因為項羽用人唯親,虛恩多施,實惠很少;有功不封,有親高爵;就連呂馬童這個‘故人’,也參加殺死項羽,可見當時項羽處境到何等地步,這證明項羽並沒有多少人願意跟著他,同時帶出來的人物不是叛變,就是戰死。
而與之相比,江東也是漢王故地,相比之下,跟著漢王,可以有功封爵,有能重用;像齊王韓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這些給了後面的人做出很好的列子,即使項羽過了江東,他也是不能東山再起,只有四處逃亡的命運。
-
4 # az2777
項羽被灌嬰旗下五個小軍官斬殺在東城,離烏江還遠得很呢,這五人都是秦人,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終死於秦人之手,也算報應不爽。
-
5 # 苦難像海綿
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詩,其實就很好的概括了項羽的性情。一個生來要做人傑的項羽,怎麼可能渡江後,屈居人下重新開始呢?
項羽這種情況不止是自己思維中,沒有失敗二字,而且更重要的是性格使然。這個性格就是非常驕傲,從不可能屈居人下,從步入社會,看到始皇帝的陣仗,就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之”,再到誅殺盟主宋義,都可以看出貴族的項羽,不可能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
項羽是個貴族,具備著從春秋戰國延續到秦漢時的貴族精神,他們這類人,活就會活的精彩,死也要絢麗奪目,項羽的不肯過江東就是如此的精彩,以至於太史公把自己的境遇也寄託在了項羽的死上。
當然中國歷史上從古至今都不缺這種精神,只是叫法不同了而已。如今的中國依然不缺這種人傑或鬼雄的精神,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照亮我們前路,才能讓我們普通人不必面對極端的生死抉擇,而我們普通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時,只需朗誦幾遍《正氣歌》,就會感覺天地瞬間開闊了。
回覆列表
項羽兵敗不肯過江東,除思維定勢所致外,還有以下原因:
一是無臉見江東父老。革命本來成功了,天下第一的西楚霸王,牛啊!可是被劉邦一鬧,分出去一小半江山給了劉邦,又被劉邦一違約一追一圍一唱楚歌,別姬後,慘烈的跑到了到了烏江,錦衣日行已成泡影!
二是不承認錯誤,認為上天時運拋棄了自已。垓下歌可以說明: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奈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從項羽的絕筆可以看出,項羽認為自已能力蓋世,是運氣不好導致失敗,從兩個動作可以看到項羽的絕望:A 問烏騅馬咋辦? B 問虞姬咋辦?這個時候,項羽問的物件不對!是天亡項羽,時運差死的!
再說思維定勢,就是見識。項羽的戰略規劃沒有與時俱進。項羽夢想著革命成功後,繼續復辟周制,王天下,分封諸侯。豈不知,經歷了秦的大一統,開時代倒車已經沒有市場了。而劉邦,籠絡了大批人才,審時度勢,看到了秦始皇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先進性,站上了時代的大潮頭上,這是制度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