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絲猴遊戲人間

    如果不是上高三,完全沒必要這麼做!第一,超負荷地補課,長了知識,傷了健康,得不嘗失;第二,超負荷補課,物極必反,事與願違。如果假期時間長,我建議讓孩子學習音樂、美術,這些是學校的弱項,但能陶冶人的情操,增長一項才藝,而且是快樂的學習,對孩子成長極為有利。遺憾的是,我這兩項都不會,只能羨慕他人!

  • 2 # 孫老師講堂

    根據我的個人看法,利用寒假拼命給孩子補課,絕大部分是白白耗費精力和財力,對於提高孩子成績並無多少幫助。原因如下:

    1、90%的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孩子在課堂上,聽課不認真,思想不集中,導致成績不理想。一年級學不好,那麼升到二年級同樣學不好。只要沒有改變原有的壞習慣,到初中、高中,成績只會越來越差。試想:一學期,一學年,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3000多天都沒有把成績提上去,透過寒假的十幾天補課,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2、絕大部分孩子去補課都是家長的意願,很少有孩子自己非常願意補課的。我們知道,學習是一項腦力勞動,別人是看不見,又摸不著的,只有學習者自己知道是否用功學習。在家長的壓力下,孩子答應去補課,能盡全力學習嗎?

    因此,對於90%的孩子而言,寒假拼命補課是沒必要的。當然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也不排除有個別孩子利用寒假補課能起到作用。

  • 3 # 唐人教育觀察站

    站長認為:水不滿就要補水,學習不好當然就要補習。當然,這個要看誰來補。如果你能找到一個經驗豐富、責任心很強、而且無償授課的教師來補習的話,那麼拼命補習是在所不惜的。如果由於家長沒有空,而託管給一個補習機構的話,那麼你就要仔細甄別,哪個機構、機構裡哪個老師,都要好好挑選,否則只能碰運氣了。

    所以補不補取決於誰來補。

  • 4 # 賙濟納諫

    我記得衡水中學有名學生說過一句話:假期是用來超越別人的,而不是拿來玩耍的。這和我們職場上流行甚廣的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處:下班之後所做的事情,決定今後的發展。

    假期給孩子安排補習的家長,其實不是少部分,而是絕大多數。千萬不要以為學習好的不會去補習,恰恰相反,假期補習班學生佔比最大的就是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且有一定經濟實力,他們成績越好越怕被別人超越。少部分是那些成績較差經濟能夠負擔得起的學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得起補習班。

    歸根結底,每個人的家庭環境不一樣,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也不一樣,我們要辯證的看待這種現象,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沒有權利去道德綁架他人,指責他人如此不人道,也不能盲目跟風,以為假期補習是萬能的,孩子的學習一定會變好。如果老師4個月的悉心教導還不如假期個把月的補習,那我們就得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了。

  • 5 # Lance課堂

    家長利用春節的假期拼命給孩子補課,屬於典型的"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做法,是治標不治本的家長意志體現。

    這部分家長認為,別人花一小時能做好的事情,我花一個半小時同樣可以做好,笨鳥先飛嘛!但對於學習來說,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這部分家長沒有認真分析孩子成績跟不上的原因,我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從學生的層面分析

    1.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2.作業不能按時按量完成

    3.沒有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

    4.課前不預習

    5.課後不復習

    6.上課不標註筆記

    7.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8.學生的思想懶惰

    9.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10.把握不住學習中的重難點

    針對以上十種現象,你的孩子中了幾條呢?家長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瞭解具體原因是什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成績,而不是盲目跟風補課,春節假期本該讓孩子好好玩耍,增強孩子社會閱歷和人際交往能力,家長朋友,請把天真、帥氣、快樂的時光還給孩子吧!孩子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二、從補課老師的層面分析

    1.補課老師瞭解你孩子的具體情況嗎?

    2.補課老師的專業知識夠嗎?能夠抓住學科的重難點嗎?

    3.在學校裡的老師可以稱為蠟燭---犧牲自己,照亮別人,補課老師是蠟燭嗎?可能有90%以上的補課老師是以賺錢為目的,至於補習情況,只能呵呵了。

    再說,孩子會做的題目,可能都是老師講過的,老師沒有講的題目,孩子還是做不來,是因為孩子只知道學,而不知道如何學?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老師和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因材施教,培養不同領域的人才,不要用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讀書的料,但情商低;有的孩子讀書一般,但情商高,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正確引導孩子,未來的世界屬於你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型企業多半是家族式,身為領導該如何處理矛盾又不傷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