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浩氣清英
-
2 # 史話戲說
古代帝國要想搞好專制,真正要打的不是帝國官僚,而是貴族門閥。
至少在理想的情況下,帝國政府的官吏是受僱並受命於帝國政權的,是帝國政權的打工仔,不管他們是在地方還是在朝廷,從縣丞到平章事都是一樣。只要體系運作得當,他們就是帝國行政機器的一部分。當然了,個人的需求和野心也會使一些官吏偏離這樣的軌道,但這樣的偏離並不是計劃的一部分。帝國的運轉離不開這些層層到位的官吏。
真正干擾帝國專制的,是貴族門閥。他們可以掌握生產資料、調動人員,甚至有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地方自治。想象一下中世紀歐洲鄉村那種“一地一堡一領主”的環境吧,如果這樣的環境出現在古代的中國,或者其他任何需要推行君主專制的古代國家,那麼在帝國政權把自己的行政能力伸展到地方的過程中,有可能不觸及這些人的利益嗎?
除非把這些人也收納進帝國體系裡,把他們也從豪強變成官僚。
於是矛盾就出現在這裡:從理想情況來說,宰相等高官,都應當是帝國的官吏,而不是靠門閥勢力上位並施展影響的貴胄。但問題是在實際的情況中,“帝國官僚”和“豪族門閥”這兩個身份經常重合,導致這些帝國高官的行動也不那麼純粹,在履行官僚職責之外,還要夾帶自己身為貴族或者貴族黨羽的私貨。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削弱他們乃至換血,都有可能成為必要之舉。
所以說,古人搞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主要的問題不是相權,而是任何有可能不受控制、或者阻礙帝國施政的東西。如果皇帝身邊的高官真的能被管住,為皇帝和帝國賣命,不搞自己的小事情,那削不削弱相權,又有多大的影響呢?
-
3 # 阿塏侃史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相權來自於皇權,並服務於皇權。以上,是正常的皇權和相權秩序。
削減相權,的確有利於皇權的專制,因為我們先得搞清楚是誰削減了相權,答案是唯一的皇權。相星侵蝕帝星,帝星反殺相星,這種行為本身就會嚇退許多覬覦皇權的窺視之心,提高皇權的專制力。
康熙年間,有一個叫佟國維的權相,此人有本事,上馬制軍,下馬管民,還和康熙一起二次親征葛爾丹。不光如此,此人還是國舅爺,搞關係很有一套,時人稱之為佟半朝。佟半朝這個稱呼,我總覺得取這名的人不懷好意,是在康熙面前給他挖的暗坑。居然的是,佟半朝竟然如此高調地混到了退休。在他退休後的第四個年頭,為了佟氏家族的長遠富貴,半朝同志揣摩帝心,摻和了立嫡的純皇室家事務,同時,立嫡也是聖綱獨斷的大事。於是,康熙帝舅舅也不認了,退休人員的面子也不給了,曾一度嚇唬半朝同志要摘他的瓢。
從半朝同志的遭遇中,我們可以明白,秉承聖意、遵從皇命的半朝是可以光榮致仕滴,而侵越皇權的半朝就有摘瓢的危險。
如果說相國佟國維的行為的確侵略到皇權,那汪由敦就太苦逼了,他沒那個心也沒那個膽侵皇權,僅僅是因為求了個情。“叭”,到手一半的相位就沒有了。
汪由敦的書讀得明白,人家是翰林,他也是乾隆的人,反正雍正朝他只做到了五品官。在乾隆朝,他積極參加金川軍務,乾隆有個習慣,只管民務的做不到相位,得懂軍務。以上,汪尚書都夠格,但是,他是張廷玉的學生。張廷玉可謂是三朝老臣,很會辦事,也精通洗地,最成功的案例是把雍正洗得白亮白亮滴!張廷玉還主修明史,呵呵!此處容我罵他一聲簒改的狗賊!不扯了,張廷玉當時已 退休,正向乾隆講想進太廟的條件,乾隆挺火大。為什麼呢?因為張廷玉言必稱奴才,奴才是不能提條件的,伸手要不行!只能皇帝賜。僅僅因為一個禮儀的問題,張廷玉派兒子到皇宮謝恩,而沒有親自去,乾隆就動了抄他家的念頭。汪由敦向乾隆求情,說老師七十多了,為國盡忠幾代,聖上仁厚,賜他個晚年榮耀,不寒天下臣子之心。提到忠,乾隆就煩了,發了一通張廷玉不忠的牢騷,順帶,也把不忠的張廷玉說成忠臣的汪由敦晾起來了。想想,乾隆應該學過邏輯學,總之,從此相位和由敦無緣。
說明一下,康熙朝的相出自上書房,乾隆朝的相出自軍機處。
-
4 # 正在成長的種子
肯定不是的,一個宰相每個時代所賦予的權利都不一樣,但是最重要的一點,一定會對皇權的集中有分散作用和制約作用,在封建皇權集中的朝代,一個王朝的興衰完全取決於皇帝個人的能力和喜好,如果有抱負對國家有責任的還好,如果遇到荒淫無度的,哪對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將是一個災難,所以個人認為宰相的存在在封建時代是必不可少的,過度的削權對國家的發展起不到更好的作用
回覆列表
得去問問明朝和清朝的統治者,那兩朝中央高度集權,明朝廢除了丞相,但是加了內閣,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國家機器的運轉吧。否則的話20多年不上朝不就停擺了嗎?清朝增設了軍機處雖說大臣跪受筆錄而已,但肯定沒有那麼簡單,肯定也是重臣。但毫無疑問廢除相權肯定是有利於君主集權。千百年來相權與君權總在此消彼長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