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清霖

    首先,時代不同,人們的視角不同。

    你看,宋人寫詩就少了唐人的那種氣韻(這是種很懸又確實存在的東西)。

    從哲學上來講,社會意識具有時代性,我們可以在外在形式上覆古,但是正如思想不可複製,思想難以復古。

    另外,每個時代都有它特有的主流的思想表達方式,從唐詩到宋詞到元曲到明傳奇,這種主宰文人的表達方式的潮流始終在發展,人們在順應的過程就是在拋棄的過程,一旦拋棄,不容挽回

    其次,現有的經歷讓人的言辭沾染難以隱藏的現代氣息。

    毛的詩與詞在我個人看來是現當代的人難以超越的,但僅指在格局與氣勢上,他的遣詞造句絕對是與唐宋風格迥異的。

    我不能也不願說今人與古人相比語言應用能力上相差甚遠,但古人的語言韻味早已喪失殆盡是事實,只能用古今風格不同來概括這種現象。

    反觀今人,缺靈魂的多,缺血肉的也多,有血有肉有骨骼的人偏偏受限於時代。

    所以,就是這樣,

    今人常評判古人並試圖解釋古人的喜悲,

    彷彿,

    變著法地缺什麼便在乎什麼。

  • 2 # 老楊老師2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您所說的古代,其實有幾千年的歷史。近現代才多少年呢?

    《再別康橋》,《有的人》《沁園春.雪》《大堰河我的保姆》……還有一些,都會流傳下去的。您放心,每個時代都有優秀的作品。

    還有一些以歌曲形式會流傳下去,比如《義勇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北京的金山上》,《我愛北京天安門》,《美酒加咖啡》……

    所以,近現代的作品只會更多,不會變少,根本沒有必要擔心,嘻嘻

  • 3 # 清新歷史

    我等普通人連個作文都寫不好,還想要寫出優美的詩詞?

    想一想,古代人著名詩人作出著名詩詞,有多少是人生得意時做的?

    你想想出幾首來?

    對了,基本都是被貶謫、被髮配時作的詩詞,“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被貶。要不就是國破家亡,“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再不行就是李清照這樣的,“悽悽慘慘,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生離死別孤寂。“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悲慘不?“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夠傷不?李白弄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還不是感嘆自己孤寂。

    反觀近現代人,大師安在哉?

    何況我們在這種老師自己都搞不明白課文,還大聲教學生如此如此的教育背景下,哪裡找文學修養,沒機會的,大學教授們連學術論文都造假,還是指望它們搞出什麼優美詩詞?普通人更沒這個水平了,連個作文都寫不好。

  • 4 # click小夢

    為什麼現代人作不出古代那種意境的詩詞?文化歷史環境到思維方式都不同了,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太快,人們的心態也比較浮躁,終日為了生活而奔波,況且這也不是詩歌創作應有的大環境。

    1.事實上現代人也有能作古詩的,只是文章傳播速度、方式、媒介以及讀者的愛好、選擇還有語言環境、時代背景與古代不同。

    2.現人作古詩只是少部分人小圈子裡交流傳播;寫的和看的都需要一定文言文、古詩詞、文學、美學等等方面的基礎,這與文言文時代完全不同。

    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得從小就唸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的古代讀書人。現代人從小學的大白話+英語,滿大街流傳的文字經典是廣告語、雞湯、段子、網路流行語,三字經能背的找不出多少個四書五經之類更得大學教授級才可能說通曉,還得是專攻此術。

    4.現代是城市化代替農耕社會,熱兵器代替冷兵器時代,鍵盤打字代替毛筆字、世界語代替文言文,各種“境”不同何來“意”相同。比如說個“塞外"“彎弓”“昏鴉",小孩子是一臉茫然,大人也是從書本電視上聽說過,再有意境也產生不了廣泛共鳴·順便說句,在各自媒體爆發的時代有較多機會看到今人古詩,少數佳作意境不輸古人,只是總體上模仿痕跡較濃,且偏重於情感類,瘦、愁、思、情、苦之言是熱門字眼,再加上前述原因,結果可想而知。

  • 5 # 春秋那些事兒

    每個時代,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流行的文化載體。

    詩經、楚辭、漢賦、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當一個朝代流行這種文體時,會有大量的人從事這方面的創作,人越多,越流行,越流行,人越多彼此互相促進。大量的人,湧入其中,總會有優秀作品冒出頭的。

    而且當這種文體流行時,大家也願意去看,去分享,優秀的作品大家更會口耳相傳,這樣好的優秀的作品就會顯露出來,我們就知道了。

    但是,現在創作詩詞不是主流,大家不會去關注這些詩人了,他們發什麼作品,發什麼詩集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了,沒有人關注,出版社會減少詩集的刊印。詩人又不懂得營銷,即使有好的作品,很難去普及了。

    還有就是,關注度下降了,會阻礙一部分人進入到這個裡面,畢竟大部分人還是要吃飯的。由此會導致,從事詩詞寫作的人大部分減少,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一部分天才轉去其他行業了,其他方向了。人數減少,作品就會減少,優秀的作品更會減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