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iss小辣羊
-
2 # 十點親子說
傳說的“可怕的兩歲”。
我的孩子現在也是在這個愛發脾氣的階段,有時我也會很生氣,找不到對策。
後來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也跟寶爸交流。
兩歲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這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形成,逐漸有自己的想法,逐漸學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情。
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找到原因才能有對策。
①、如果是因為無緣無故的無理取鬧,我會告訴孩子,可以去旁邊哭一會兒再來找媽媽。
②、如果是想要得到不屬於自己的玩具而發脾氣,我會讓孩子用自己手中的玩具去交換來玩,事實證明兩歲半的孩子能自己處理好,他想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就得交換來玩,但同時又心疼自己的玩具,所以交換玩具的時間會很短。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一定要心平氣和、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長,切勿揠苗助長。
-
3 # 幼兒教育
很多媽媽都反映了一個問題,說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便盼著孩子能夠快快長大,但是等孩子稍微大點,差不多在兩歲左右的時候,反而不如小的時候讓人清閒一點,有的孩子還有了自己的小脾氣,常會摔東西和哭鬧。還有的孩子常常會動手打人,有的大人會不放在心上,有的大人對孩子會大聲怒吼,還有的父母會動手打孩子。其實父母這樣做是不對的,會讓孩子肆無忌憚或者心生怯懦,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對待孩子的正確做法吧。
1.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雖然孩子到兩歲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在很多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意識,但是這些都是很淺薄的,他們的心智還是都不健全的,所以思考能力是很差的。有的時候父母即使說了百變孩子還是做錯,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多一點耐心,要慢慢對孩子講解。很多父母就做不到一點,他們常常沒了耐性朝著孩子發脾氣,你的這種行為要不會讓孩子不願意學習新東西,要不也變得愛亂髮脾氣。
2.要以表揚激勵為主
2歲的年紀正是學東西的關鍵時刻,孩子詞語的大爆發就是在這個年齡出現的。還有其他的學習能力也在這個年齡開始開展。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多以表揚激勵為主,多鼓勵孩子,會讓孩子倍受鼓舞。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也學得更快,要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做好引路人,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孩子進步的會更快的。
3.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很多大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總是以大人的思維去考慮孩子的世界,好像認為孩子無所不能的樣子。這對孩子來說是的非常不公平的,孩子的成長和心理發展是存在階段性的。只有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的針對孩子的特點採取對孩子有利的教育。孩子的世界其實是很簡單很美好的,所以父母不要用自己複雜的思維去想孩子哦,這會導致對孩子的期望太大而對孩子實行撥苗助長的手段,小心適得其反。
對於兩歲的孩子,很多父母是比較頭疼的。但是孩子還是非常簡單的,他們什麼都不太懂得。這需要父母父母多一點耐心,對孩子多一點了解。只有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孩子的思維發展階段,才能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回覆列表
首先你要了解你家孩子屬於哪種依附型的孩子,下面是John Bowlby描述孩子的四種依型態:
1.安全依附型:孩子相信他/她的要求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所以在父母短暫離開的時候,他們也許會難過,但他們父母再次回來後孩子會格外開心,並且想馬上尋求父母的安慰。
2.矛盾依附型:這類孩子會很粘父母,當父母離開一小會兒,他們也會大哭大鬧。這類孩子的父母情緒有時候會不穩定,比如當他們情緒低落,正好孩子需要安慰的時候,他們選擇不管孩子的需求。但他們內心焦慮的時候,會過度粘著孩子,有時候疼愛孩子也需要掌握一個度。
3.逃避型: 這類孩子對父母的離開沒有任何感覺,對父母和對陌生人的態度沒有區別。其實這類孩子只是表面冷酷,他們會壓抑自己的內心。
4.混亂型: 這類孩子沒有明確的依附形態,對於父母,這類孩子有時會選擇逃避,又是會選擇拒絕。這種孩子一般成長在一個不安全的環境(比如家庭暴力等)。
所以你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你要足夠耐心去哄。並且在以後的教育中,要保持一顆敏銳的心,當孩子表現出有需求的時候,儘量去滿足。當孩子焦慮比如哭泣想尋求安慰的時候,給與即時的安慰。這樣孩子逐漸會形成安全型依附形態。但是,要拿捏好度,過度的溺愛孩子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