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紙上音

    陳平是劉邦的重要智囊團成員,六出奇計,幫助劉邦平定天下,還數次救劉邦危難之際,可以說功勞不在漢初三傑之下。然而劉邦坐定皇位後開始誅殺清洗功臣,韓信、英布、彭越這三大名將被冠以謀反罪名,蕭何不惜以自毀名聲方式求自保,張良歸隱山林明哲保身,就連心腹兼親戚樊噲也差點死於屠刀之下。反觀陳平,不但絲毫未損,反而被寄以重任,歷仕高帝、惠帝、呂后、文帝四朝,官至丞相,為何陳平能穩如泰山,且聽我慢慢分析。

    陳平之所以能逃脫清洗名列,首先是他有靈敏的政治嗅覺,預感到危險來臨之際,及時調整對策保全自身。看到劉邦想要清洗諸侯功臣,陳平及時獻上偽遊雲夢之計,不費吹灰之力擒住了韓信。在平定臧荼、陳豨、黥布的過程中,陳平六出奇計,發揮了的重要作用。陳平憑藉靈敏的嗅覺,選擇正確的路線跟隨劉邦的腳步,和一哥保持高度一致,獲得了劉邦信任,使自己從清洗名單中抹除。

    再者,陳平也對劉邦構不成威脅,縱觀被劉邦清洗打壓的功臣中,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以蕭何為代表的實權派,這些人政治才能出眾,有很大的獨立決策和行政權力,在民間口碑和威望都很高。二是稱霸一方的異性諸侯,個個手握重兵,原本都和劉邦平起平坐,如今名義上給劉邦俯首稱臣,實際又處於半獨立狀態。劉邦天下都是這兩類人打下的,他們的能力和實力都是讓劉邦寢食難安。陳平不一樣的是,他在劉邦眼裡就是“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幹不了獨當一面的事。陳平雖然智計過人,但掌握不了實際權力,怎麼說也沒有挑戰劉邦皇權的實力。

    劉邦是玩弄權術的佼佼者,需要陳平制衡諸臣。劉邦知道功臣不能誅殺殆盡,把那些現實威脅清理完就可以,剩下的用權術就可以解決。陳平也不同於蕭何、曹參、樊噲等元老,他因“盜嫂受金”名聲不好,沒有良好的朋友圈,在漢營要根基沒有根基,要資歷沒有資歷,要人緣沒有人緣,只能以劉邦馬首是瞻,用他來制衡諸臣是不二選擇。

    和劉邦這樣的人共處,同患難易,共富貴難。韓信沒有清醒的認識,因此身首異處;蕭何經別人提醒才恍然大悟,處處小心謹慎、還是免不了入獄;張良雖看透世事,卻沒有有效策略應對,只能消極選擇逃避。反觀陳平既有清晰的認識,又有靈活多變的能力,才能在漢初雲譎波詭的政壇上屹立不倒,不能不說也是一個人物。

  • 2 # 知未是也

    第一,陳平有功勞但不震主。歷史上,陳平曾為劉邦先後獻出“六計":一是聲東擊西計,解了劉邦咸陽之困。二是用了聲東擊西計、美人計、金蟬脫殼計幫劉邦逃出滎陽。三是用反間計,使項羽對范增失去了信任,瓦解了項範之間的合作,消除了對劉邦威脅最大的對手范增。四是提醒劉邦客觀、正確處理“韓信假王"之事,化解了漢軍險遭分裂的危險,讓韓信最後死心塌地幫劉邦除掉主要對手項羽。五是獻計賄賂大單于冒頓妻子閼氏,解了劉邦白登之圍。六是獻計擒拿楚王韓信,不廢一兵一卒解了韓信可能擁兵造反的隱患。可以說,陳平有大功於漢室,對此劉邦心知肚明,但陳平畢竟不是驕兵悍將,從來沒有單獨統過兵打過仗,他只是劉邦身邊的一個幕僚,沒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勢力,對大漢江山社稷購不成多大威脅,不象韓信、英布、彭越等人,都是一些諸侯王,並擁有自己的封國和兵馬,有造反的條件和勢力,所以劉邦才對這些人不放心,而陳平則不同,他的存在對劉邦沒有什麼不好。

    第二,陳平有毛病但人坦誠。陳平先後三次換過主子,有過偷竊行為,和家嫂關係不乾不淨,這對古人來說是堅決不能接受的,尤其是陳平身在楚營,當年卻幫劉邦脫困,雖然是對劉邦好,但卻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嫌,投靠劉邦後,遭到眾人非議和不屑,劉邦也對陳平為人處事感到不解,當面質問陳平,陳平對自己問題不遮不掩,他認為,先頭的主子沒有胸懷和遠見,在他們手下,自己得不到重用,所以才選擇離開了他們,他偷竊別人錢財,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孝敬漢王,至於和嫂子有染,那是真愛不是亂倫,劉邦聽後認為陳平講話有道理,也很誠實,便把陳平留在了身邊,陳平後來也不負劉邦信任,儘管他出謀劃策盡用些不入流、下三濫的辦法,但實踐證明確實很有效,也是當時能夠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第三,陳平有能力但無號召力。陳平作為謀士,雖然屢獻奇計,但他由於身上存在許多問題和毛病,做人做事喜歡投機取巧,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有時甚至直接影響到了他的名聲和人品,讓大家對他做人做事不敢恭維,陳平出謀劃策,大多是陰謀詭計,上不了檯面,但往往比較實用,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他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金錢,就是美女,這讓他不象蕭何、張良一樣受人尊敬和佩服,豈不知越是這樣的人劉邦使用起來不但順手,而且放心,所以,劉邦曾經懷疑蕭何,讓張良造擇自保逃避,卻沒有對陳平進行清洗,把他和周勃留下,委以左丞相之職,最後和周勃一起成為剷除諸呂、恢復漢室的重臣。

    劉邦以識人用人著稱,陳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劉邦心裡最清楚,正因為劉邦用陳平能取其長,所以才極大的發揮了陳平的作用,從陳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有缺點和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不能正視自己,千方百計地掩飾自己的錯誤和問題,從而失去大家的信任和依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回答父母“我為你做了那麼多,你卻這樣”之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