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羅羅諾亞Carrie
-
2 # 黃雪靈
估計很難吧,我也是沒有看過海賊王的女性。首先需要先把這大概的劇情告訴她,看她是否對此產生興趣,感興趣的話可以先帶她看一遍海賊王不是更好嗎?如果不感興趣的話就不建議繼續推薦了,
-
3 # Cartoonclips動漫
羅傑的這句話,有獨立於劇場版之外的價值。
“泡泡”和“沖天海流”這兩個意向,恰巧從側面反映“深”和“高”,畢竟二者各自聯絡魚人島和空島。
所以,單獨把羅傑這句話,從劇場版擰出來,是值得考究的。
所以我們回到拉夫魯德,在《海賊王》走向完結的今天,作為夢想之地和答案之地的它,必然會揭露一切的真相。
而這一切的真相,不能只是回憶、文字、遺蹟,它只有輔之以“奇觀”,才能對答案進行旁證。
浪漫的尾田是不會錯過“海賊世博會”中,這勾勒天地的奇觀之美。
因為這“不可理喻”的奇觀背後,必然是“空島篇”中南南見鳥般種族隨歲月遠隔疏離。
很粉絲,但可以更極致!
路人朋友觀影時小憩了一會兒,估摸是電影中要素太多,讓對《海賊王》不太瞭解的她,根本無法從打鬥和人物群像中抽離,捋一遍劇情脈絡。
但對於像我這樣的粉絲來說,則算是盛宴。
2年前沒交代清楚“最惡一代”的船隻模樣,在劇場版中得到了一個細緻的呈現。
海軍臥底代表大家發言。
“最惡一代”2年後的服化設計,也能看個舒暢,總之新穎的東西還真不少。想必這方面是尾田親自打了demo,要不然導演和作畫,也沒有“勇氣”在主線人物上動刀子。
片尾薩博和幻化艾斯共同“刷”出的兩道火牆,更讓人有婆娑之感。
但相對可惜的是,和平主義大熊還是黑衣版。如果看到的是白衣版,想必邦妮當場就要落淚了吧。
黑衣版大熊。
在人設上,我會打滿分,粉絲向的人物群像,即使有挑剔的地方,也是瑕不掩瑜,不值一提。
我知曉“魚和熊掌兩者不可兼得”,在這種極為緊緻的打鬥節奏下,做劇情展開,是很難把握節奏的。但《最強之敵Z》的澤法,給我的衝擊實在太深,以至於在觀影前,我都期待著巴雷特是“第二個澤法”。
這也就是我對《狂熱行動》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巴雷特是武痴,但是在羅傑的船上,他也曾流露過真摯孩子的眼神。
電影中一直都在強調巴雷特不相信同伴,可他反覆提及“羅傑”,和唸叨“白鬍子怪力老頭救夥伴死了”,其實已經表露出,在他生命的某段時間,是被救贖過了的。
這段回憶如果能合理展開,就能將巴雷特的人物弧光,像澤法一樣立起來。
導演大塚隆史沒有這樣操作,也恰巧說明了他和尾田的不同,尾田筆下的所有人物都是會被救贖的。
巴雷特人設並不穩定
可能是因為劇情原因,關於巴雷特“救贖”這一渲染不得不被截去,所以也就少了澤法般的時代壯絕之感,甚是可惜。
觀影結束後,最後一段BGM中,導演大塚隆史有意塑造兩種意識的碰撞。在巴雷特進行回憶的那一剎那,以路飛對夥伴的堅持,擊潰巴雷特的力量的崇拜。
但巴雷特不加鋪墊或後續補充的剎那猶豫,實際上形成對這個人物原型的分離。
巴雷特的少時的際遇,是在不斷背叛中成長。這是尾田給予的人設,我們順著尾田的思路,對背叛進行拆離。
“背叛”的前提是“信任”,只相信自己,是因為他人在實際行動上靠不住。
他曾被救贖過,但是卻有失去了可以救贖他的人,他餘下的生命中只有羅傑,但他內心並不覺得羅傑是對手,更多的則是夥伴。
因此,最後BGM響起時,巴雷特猶豫之下的順勢被擊倒來的太倉促。
相比之下,如果在BGM中和路飛進行一場拳拳到肉的交戰,力盡之下微笑敗北,反到能凸顯巴雷特的自我救贖和自我和解。
差了這一步,於是整部《狂熱行動》看起來就略顯乾燥,少了點草帽海賊團之外的溼潤氣息。
二十年劇場版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作為故事線索上的補充,它不像《強者天下》那樣直接撒線,給予觀眾對上個時代追憶的遐想。《狂熱行動》更像是個彩蛋,發生在當下,且群像眾多的故事內容,讓新觀眾對其感到格格不入。
是《海賊王》量磅體大,已經不再在意新讀者了嗎?
當然不是,沒有作品是願意把讀者拒之門外的。
在我看來,《狂熱行動》是《海賊王》這個IP,越來越國際範了。
與其說它是劇場版動畫,不如說它是一部遊戲宣傳片。
海賊無雙
流暢且激烈的打鬥,中二又不失趣味的招數名,豐富的人物群像,再加上錯綜複雜的勢力矛盾,頗有當年《海賊無雙》的既視感,但這一次來的更像《龍珠》的套路。
回覆列表
別白費力氣了。我今天去電影院看的狂熱行動,發現基本都是男性青年獨自去看(本人女),我趕到電影院的時候已經開始2分鐘了,坐在我旁邊的小哥哥當時看了我一眼,我明顯感覺到他眼裡的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