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暹羅阿贊今

    這個書寫是不可能 但作為藝術創作 在大多數人看的懂的情況下 這個也是不影響的

    還能提現漢字獨特的魅力

  • 2 # 張師嘉

    文無定法,藝術更是鄙視陳規。

    可用,當不失美感,有其內在的聯絡。

    慎用,勿牽強作秀,不做功底,想旁門左道勝出。

  • 3 # 宮羽雅士65166618

    共用偏旁意在亂造字,是錯別字不值提倡,還有亂改成語用於廣告,成語都有典故出處,偏離本意將會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 4 # 千年蘭亭

    偏旁部首的借用,在書法、篆刻作品中較少見。找了一些資料,見到以下幾例:

    1、明代篆刻家談其徵,曾刻過一枚“努力加餐飯”的印章。其中,“力”與“加”兩字的“力”部,“餐”與“飯”字的“食”部,都用兩短橫表示重複共用。

    這種方式,多少會影響識讀,也許太過了。

    2、近代鄧散木先生很有趣,他自稱“糞翁”,並刻成印章使用於作品中。

    其印“糞”字下部的“八”,與“翁”字上部的“八”共用,別有異趣。

    3、湖北書法家陳新亞曾寫過一個草書斗方,內容是杜甫的一首絕句:

    日出籬東水,雲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鵾雞。

    其中第三行的“翡翠”二字,共用了一個“羽”字。這隻能說是一種嘗試,機緣巧合,用在此處較為自然。

    平時的書寫,我們完全不必刻意如此。

  • 5 # 一笑貫長天

    可以,當然可以!

    不過,你需要有所創意,不能照搬別人的思路,拿來主義終究是別人的,只有寫出自我來才是最佳的!

    你可以先去學習別人的,然後,在自己的書法技藝過關之後,再開發自己的心智,創意自己的思路,這才是正路。

  • 6 # 郭保莊之古今齋

    什麼是書法?目前並沒有讓大多數人認可的標準定義,不過大家大致認可以下三點:1.寫字;2.美觀;3.主要為欣賞。以第3點說,以實際運用為主要目的的寫字,一般不列為書法。但你說書聖王羲之寫的字不是書法,恐怕大多數人不認可,然而現在能看到他的字,多為實際運用,並非為欣賞而作。以第一點來說,書法有寫字的含意,但篆刻為刻字,通常也歸入書法。書法與實際書寫和運用,並非界線十分明確!所以,下面在籠統的書寫範圍內,談一下共用偏旁的問題。

    書法源於實用,在實際運用中,美的元素,符合多數人需要的創新元素,會滲透到書法,如果許多人接受,就會成為書法慣例,如果大多數人不接受,也不能就說非書法元素,畢竟,書法是藝術,藝術離不開個性。藝術,共性、個性都重要,它們會互相轉化,都會隨時間、社會習慣有改變,比如,古時字豎寫,“翡翠”二字會共用"羽"字偏旁,現在橫寫,這種現象就不容易岀現了,但你不能說書法不能橫寫。現在寫信少了,以前軍人寫信,橫寫的情況下,"部隊"二字共用耳刀,很常見。

    常用,就有可能進入書法,比如"部隊",就是一個符號化了的書寫單元,不好折分!這種符號化的寫法,在行草書中更常見,比如"(羲之)頓首頓首"的"頓首"二字,已突破偏旁共用,二字已分不開,就是一個符號!

    這種共用偏旁的根源,在於人們追求表意的精準和書寫的便利,無非是少寫幾筆,基於這個意義,共用偏旁和共用筆劃原因是一致的,而共用筆劃,在草書中很常見,比如"屍"字,上下兩橫省為一"粗抹",再演化訛傳,變成了"橫撇",

    然後尺字變得和下字很相似,下面是草書尺字、下字和草書下字對比。

    "粗抹"變橫撇的字如"屋",

    這個字和厔(生僻地名用字),如果不講究地用"粗抹"寫,很難分辨。草書省筆劃例子很多,比如國字框省底橫,風字邊省左撇,等等。

    知道這個原理,就可以理解,書法中,有共用偏旁現象,草書中有共用偏旁或筆劃現象,比如"上下"(上下天光等語句)連續岀現,共用一個點。

    規矩的文字中,也曾岀現過一個共用省卻偏旁的字,是國字框中一個繁體字書字,讀作"圖書館",後來不用了。

    它用的是圖字的外框,這種"借框"現象在篆刻中也有運用,比如"黃竹園"(朱耷用的印),園字的外框,借用印文外框。

    朱耷,就是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一個人,不是八個人。看八大山人署名,山字末筆和人字首筆,處於共用和連寫模糊地帶!

    再看一個八大山人印章(仿寫),能看岀"八大山人"幾個字嗎?

    篆刻貴巧思,共用不共用,就是文字的共性和書刻的個性把握分寸約問題了,比如,冰清,可共用"水",

    江水清,也可共用"水",這個水加兩圓點,提示了水單獨也成字。

    書法,書畫,離不開署名,署名有不少個性鮮明的例子,簽名,是不是書法呢?

    "下"字,通常如下:

    很少有人這麼寫:

    但這麼寫也符合六書原理,如果你看這個不常見的字形感到奇怪,看"今"字的寫法,或許就"見怪不怪"了,“今"字通常這麼寫:

    也有這麼寫的:

    還有這麼寫的:

    理解了"下"字的另類寫法,我們看一下宋徽宗的署名:天下一人,這是共用偏旁呢,還是共用筆劃?

    其實,偏旁或筆劃共用與否,在書法中就是一個藝術的共性與個性處理問題,您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聽故事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