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飛暮卷

    在明清時期,最有錢的除了江南地區的絲綢商,那就是兩淮地區的鹽商了。由於西北的青鹽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當時的人民基本上是靠海鹽生活的。兩淮地區以其便利的運輸條件和靠近海洋的優勢,成為了鹽商們的首選。隨著時代的發展,鹽商們在鼎盛時期佔據了國家四分之一的賦稅。但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鹽商們也最終走向衰落。

    握有國家四分之一財富的鹽商,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一、鹽商們曾經擁有國家四分之一的財富

    鹽、鐵等物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就是長期被壟斷的,從漢朝到元朝,國家一直實行鹽鐵專賣制度。到了明朝,明朝皇帝把食鹽的壟斷經營權交給了商人們,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鹽商。明朝建立以後,國防重心一直是抵禦北方的蒙古騎兵南下。供養大量的軍隊就需要大批的糧食,依靠衛所軍自己屯田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明朝中央的辦法是鹽商先將糧食運往邊疆,然後中央給商人們發放鹽引。商人們根據鹽引去鹽場取鹽,最後才是到各地買賣。這一政策雖然看上去是一舉兩得,其實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區域的問題,有些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商人們根本不願意去。很多山區的百姓只能自己長途跋涉到城區買鹽,有時私鹽可以給他們帶來方便,可是私鹽的風險太大。

    握有國家四分之一財富的鹽商,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歷朝歷代對私鹽的打擊力度都是非常強的,販賣私鹽如同製造假幣。說到鹽引,這可是一份傳家寶。擁有多少鹽引是鹽商實力的象徵,鹽引可以世代相傳,這就保證了鹽商實力的長期維持。清朝建立以後,延續了明朝的這一制度。而且鹽商們與皇帝之間也有一些不清不楚的關係。在清朝前期,鹽商們的實力達到了鼎盛。同時繳納給朝廷的鹽稅也不過100多萬兩,即便加上各種孝敬,也不會超過300萬兩。鹽商們每年的利潤在500萬以上,就這樣,鹽商成了中國最有錢的一群人。這些人的財產總和佔到了清廷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幾乎可以影響朝廷政策的推行。而且這群人都有自己的靠山,因此鹽商成為清朝一股很大的勢力。

    握有國家四分之一財富的鹽商,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二、乾隆皇帝的敗家行為,進一步毀了鹽商

    鹽商與朝廷屬於一損俱損的關係,因此對朝廷格外上心。從乾隆時期開始,鹽商們索要繳納的賦稅大大增加。每年要繳納的鹽稅就多達400多萬兩,除了這些鹽稅,還有額外的支出。乾隆一直吹噓自己十全武功、六巡江南,在這些事情的背後都是巨大的財力支出。為了這些事情,鹽商們前前後後又捐出了1400多萬兩銀子。經過乾隆一系列的折騰,鹽商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也只能在鹽的質量上下功夫。分量不足和質量下降成為了家產便飯,最終受苦的還是普通百姓。鹽商們之所以選擇淮河地區,就是因為這裡的漕運。隨著漕運的崩壞,鹽商們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

    握有國家四分之一財富的鹽商,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到了道光時期,鹽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死局,改革成了勢在必行的事情。首先就是更改管理方式,之前管理鹽商有專門的機構鹽運司,現在改成了兩江總督直接管理。當時的兩江總督陶澍 進而改變了鹽商們的經營方式,鹽商們不在擁有壟斷的權力。很多偏遠地區分給了那些小商人,在大城市也出現了競爭者,就這樣,鹽業的這盤棋又活了。當時已經是鴉片戰爭的前夕,如果不是那場戰爭,繼任陶澍職位的就是那位林則徐。在清朝晚期,鹽業屬於僵而不死的狀態。青鹽大規模開採之後,價格便宜的青鹽佔據了市場。隨後國家直接管理鹽業,這些鹽商們隨著歷史煙消雲散

  • 2 # jhlllll

    主要是因為清朝疆域遼闊,加上政府放開鹽業自由流通和礦鹽大量開釆,淮鹽不再有佔有有勢很難壟斷鹽業所以會衰退,清朝時青海鹽場西藏鹽場陝西鹽場四川井鹽大量進入流通,導致食鹽不再稀有,所以導致淮鹽鹽商風光不在,這不是清朝政府打壓造成的而是清朝出現大量礦鹽湧入造成的,市場放開造成的,加上清朝政府也不允許一個地方勢力做大,這樣對管治會造成不良影響。

  • 3 # 阿飛見聞

    明清時期,經營食鹽為主是徽商。

    鹽商被授予絕對壟斷經營權,坐收暴利,過著豪奢的生活,但他們的壟斷經營權同時也是官府牟利的工具,從而埋下了衰弱的隱患。

    在官鹽難以保證朝廷和官府的財政收入的時候,取消鹽商的壟斷權,以新制度取代舊制度,已成定局。 交納鉅額銀兩取得壟斷經營權,鹽商坐收暴利 鹽在中國歷史上本來就是一個長期被壟斷的產業。所謂盛及則衰。究其原因:

    一,海勢東遷,運河淤積,動搖了兩淮鹽商的生存基礎。淮河入海口盛產海鹽和揚州處於三大水系交匯口的獨特地理位置,是兩淮鹽商賴以生存的基礎。但隨著淮河上游水土的不斷流失,入海口泥沙的大量沖積,海勢漸向東去,淮南鹽產逐年減少。而隋朝時開鑿的大運河淤積也日益嚴重,影響了航運能力。這些都使兩淮鹽商的生存基礎受到威脅

    二,鹽商壟斷了國內的市場,而且他們還惡意的抬高鹽價,導致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鹽,漸漸地百姓怨聲載道,而這些鹽商因為自己富可敵國,漸漸的竟然不把國家放到眼裡,最後惹惱了皇上,直接對鹽法進行了改革,再加上之後戰亂,鹽商們就漸漸沒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國產劇《我是特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