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桑巴舞被稱為巴西的“國舞”。在拉美這個最大的國度,桑巴舞之普及,有這樣的說法:人不分男女老幼,平時跳,節假日更跳;在舞臺上跳,在大街上也跳;白天跳,通宵達旦地跳。每當激越的音樂聲起,人們總是激情難抑,不禁擺腿扭腰,跳將起來,如醉如痴,欲罷不能,欲休難止。  桑巴舞起源於非洲。“桑巴”一詞據說從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語中的“森巴”演變而來。“森巴”原是一種激昂的肚皮舞。顧名思義,這種舞蹈以上下抖動腹部、搖動臀部為主要特徵。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種舞蹈動作,後來隨著販賣黑奴活動的興起而開始向外傳播。從16世紀30年代到19世紀中葉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從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區向巴西販賣黑奴1200萬。在把黑奴塞進船艙運往新發現的大陸拉丁美洲的時候,白人奴隸販子擔心路途遙遠,黑奴在船艙中一窩幾十天,到岸時腿腳不靈便,賣不出好價錢。因此,他們就每天把擁擠在船艙中的黑奴趕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鐵鍋為伴奏,讓他們跳一通森巴舞,活動筋骨。這樣,殖民者本想增強黑奴這種特殊商品的競價力的舉動,就把這種流行於非洲的舞蹈無意中帶到拉丁美洲。  據考證,桑巴舞最早流行於巴西的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一帶。這裡是葡萄牙人最早在巴西登陸殖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辦有大量種植園和採礦場。被販賣到種植園裡和採礦場的黑奴,在繁重的勞動之餘,以跳這種家鄉舞苦中作樂。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來自非洲的黑奴及其後裔同來自歐洲各地的白人接觸增多,同土著的印第安人逐漸融合。這樣,他們的舞蹈也就逐漸吸收了來自歐洲的波希米亞的波爾卡舞、來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當地流行的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逐漸形成現代的桑巴舞。據記載,20世紀初,是巴伊亞州的婦女們將這種舞蹈帶到當時的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從此,這種舞蹈開始從沿海流向內地,從貧民窟流向上層社會,從黑人、黑白混血的“穆拉塔人”傳播到白人中間。同時,一直以西班牙六絃吉他和尤克里裡四絃琴為主伴奏的樂器,逐漸被裡約熱內盧貧民窟中的銅鼓、大鑼、鈸等打擊樂器所取代。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桑巴舞學校“讓人去說閒話”在里約熱內盧建立。1932年,巴西舉行首次情人節桑巴舞遊行觀摩比賽,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好評。從此,現代桑巴舞很快就風靡巴西全國。  桑巴舞是一種集體性的交誼舞蹈,參加者少則幾十人,多則上萬人。這種舞蹈以鼓、鑼等打擊樂伴奏。這種舞蹈的舞步簡單,雙腳前移後退 ,身體側傾,前後搖擺。男女舞者成對原地或繞舞廳相伴而舞,也可分開來各跳各自的舞步。男舞者鍾情於腳下各種靈巧的動作,兩腳飛速移動或旋轉。女舞者則以上身的抖動以及腹部與臀部扭動為主。桑巴舞可在舞廳和舞臺上演出,而更多則是在露天的廣場和大街上集體表演。舞者圍成圓圈或排成雙行,邊唱邊舞。舞者狂放不羈,動作幅度很大,節奏強烈,給人以激情似火的感覺。而大鼓、銅鼓、手鼓等打擊樂器同時並作,高亢激越,聲浪滾滾,更烘托出一種緊張熾熱、烈火撲面的氣氛。在這種氣氛達到高潮之時,樂聲往往又戛然而止,高難的舞蹈動感一下子冷凝為萬般皆寂的雕塑似的靜態。動與靜的瞬間變化,大起大落的驚人和諧,製造出一種特有的驚喜感與震撼美。  更為桑巴舞增光添彩的,是演員華美絕倫的服飾。演員無論男女,都身著色彩豔麗的服裝。男演員足蹬長靴,穿著歐洲古代騎士一樣的馬甲,或披著非洲大酋長式的長袍。女演員的衣飾則更為講究。她們要麼穿著將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圖案華美的拖地長裙,要麼就只掛上小得再也不能再小的幾近赤身裸體的“三點式”,甚至胸部完全裸露,只在乳頭上塗抹一點彩飾。她們的頭飾更為別緻,或戴華麗的王冠,或插五彩的鳥羽,或頂一團火似的翎毛。色彩豔麗的衣飾上還綴滿五光十色的珠玉。每當舞曲聲起,現代化的燈光閃亮,服飾即隨舞步飄動,珠玉伴和燈光流轉,似一團團火焰閃爍, 如一個個流星飛轉, 形成一個似夢如幻的世界。置身其中,令人頓生飄飄欲仙、魂魄飛昇之感。巴西桑巴舞蹈分為兩大類:  ①群眾性桑巴:舞蹈動作由舞蹈者隨著節奏即興創作。女舞者主要是小而靈巧的扭胯動作,男舞者除胯部動作外,常以腳下各種靈巧的動作變化來顯示自己的舞技。表演時可圍成圓圈而舞,也可一男邀一女在圈內表演,而其他人仍在原地隨跳,還可由一人領先,其他人在其後排成一行,由後人扶著前人腰,眾人按各種隊形一致做扭胯動作。  ②表演性桑巴:女舞者扭胯動作結合大幅度的造型舞姿及各種步法的變化,同時根據舞蹈的人數創造各種隊形,男舞者手執各種打擊樂器邊擊邊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要減少自己的壓力但現實生活中卻少有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