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匠人
-
2 # 太陽1373
一個好的稻種,尤其是常規稻種,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在雜交和轉基因混亂的情況下,如果真好,值得大力推廣。
首先擴大規模,在當地形成一定規模,最好建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育種,統一回收包裝。
其次由政府主導,合作社牽頭,成立優質農產品品牌,擴大品牌宣傳。
三,尋找合作媒體和網路,建立營銷平臺,透過媒體視窗,推向全國。
-
3 # 36817向祖國致敬
建議你先確認你認為的好品種是否是真的好品種。首先你當地是不是都種這個品種,如果他們都不種,還是算了,因為你周邊不可能都是傻子。如果當地人全種這個品種,可通過當地政府申請地理標誌。其次一個當地品種的口感跟當地的氣候,水土資源等因素相關,換個地方不一定行,比如你那裡就種不出五常大米不是嗎?你得先拿到外地去試驗,看看是否同你本地的口感質量相同。不經試驗就去推廣,那是害人,而不是讓更多的人受益!
-
4 # 小小ALice
種子法規定,只有取得相應資質的種子公司才能選種和賣種子,其它經銷商等農資店也只能銷售從種子公司進的不可以再分裝的種子。而普通農民也只能在地方集市銷售有限的自家種植生產的種子。
如果你只是普通農民,或一般的種植大戶,沒有取得相應的水稻種子生產經營資質的話,那你是沒有辦法大規模推廣的,因為那是違法行為。
如果你已經取得水稻種子生產經營資質的話,你也要主動跑去經銷商或農資店進行推廣,推廣前你也要對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進行調查和少量種植,取得成功後才能在當地大批推廣,否則如果因為不適應當地條件原因,引起大規模減產,是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
5 # 手機使用者榆木老犁
一個好的常規稻種,是很值得推廣的,也值得開發做大做強
在大集體生產隊的時期,稻種基本上都是自留的,確實有很多口感特好的老稻種。印象最深的在我當地有兩種水稻,一種俗稱‘麻仙’,另一種稱‘小紅稻’,口感極好。後來因只追求產量,把這些老稻種都淘汰了,現在想想真是太可惜。
優質大米要推廣,渠道也是很多的。象請名人代言,打廣告,參加各類農產品展示會都能擴大知名度。說一個我賣土貨的辦法:七,八年前第一次去安徽銅陵賣粉絲,純手工的紅薯絲,自產的,沒有任何新增。一個星期都過去了,無人相信。最後沒辦法,在農貿市場駕上鍋,煮熟讓人無償品嚐。三天,幾千斤粉絲全部賣完,至今還有老客戶。
只要貨真價實,消路肯定會有的,而且會越走越寬。
-
6 # 認養棲樹雞扶困惠眾
連續留種二十多年的老品種水稻還在種植,說明其價效比的確很高。現在市場的主流水稻,都是在老品種基礎上改良的超級雜交品種,原因有二,一是高產;二是能夠有效控制種子達成商業目的。從自然法則的角度講,老品種本身能夠連續留種,也就是說,產品即種子/種子即產品,應該是大自然賦予物種合理存續的標籤。大概基於這一點,小編認為應該予以推廣,但是,工業化和城鎮化還有一段路要走,高產便宜的糧食不可或缺,人多地少的中國又只有走工業化道路,才能換回美好生活。因此,老品種的水稻推廣,目前只能由愛好者們抱團交流,透過口碑傳頌的方式來進行,認養認種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不過,也許正是對自留種產品追逐的這群人,將成為“按需生產自主交換”這一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最早實踐者!
-
7 # 攀枝花369
20多年的老品種大米價格可是高了!問題是在貴現在也不好買到。如果真是有人種。那可是發財致富方式。老品種大米做飯不要菜也能吃不少飯。就是冷了都好吃。不像現在的大米飯。冷了狗都打得死。
-
8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一個老水稻品種因米質好吃,連續用口糧做種子種了二十多年,要怎麼推廣讓更多的人受益?
所謂的老水稻品種基本就是以前育種科技不發達、在農村普遍種植的農家水稻品種,產量低、品質好。但是在經過這麼多年的育種發展之後,這些老水稻品種逐步的被淘汰了,換種那些產量高的優良品種。
其實這些老水稻品種也可以叫做“笨稻子”,叫法和農村“笨雞”類似。這類稻子目前真的沒有什麼推廣的價值和意義,其存在的最大的意義就是豐富育種資源的多樣性,畢竟這些老品種水稻中還是有很多的優良基因和性狀未發掘出來。所以,這類稻子對於水稻育種來說是很有意義的,但是推廣的價值不大。
其次是現在也有很多的優質米品種,產量相對突出、口感好,並且推廣的面積也比較大,市場上的消費者也比較認可這些優質米品種。所以,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這些老水稻品種也沒有推廣的意義了。
因此,無論是從市場的需求還是農戶對品種的需求來說,這些老水稻品種很難再吸引人麼你的注意力了。但是如果還有這類品種的話一定要保護好,對於育種專家來說,這類水稻是不可多得的種質資源。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回覆列表
一個好的稻種,尤其是常規稻種,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在雜交和轉基因混亂的情況下,如果真好,應該值得推廣,可以分幾個步驟,
首先擴大規模,在當地形成一定規模,最好建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育種,統一回收包裝。
其次由政府主導,合作社牽頭,成立優質農產品品牌,擴大品牌宣傳。
三,尋找合作媒體和網路,建立營銷平臺,透過媒體視窗,推向全國。
是金子早晚會發光,相信常規稻終究會拔得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