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渴望殷鬱

    如何講道理,孩子才能接受?這個問題,我想要孩子接受你的道理,最好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這一點兒很重要。因為孩子最愛聽她喜歡的人的話 。這就需要與孩子交朋友,與孩子打成一片,多與孩子在一起玩兒。或在一起外出觀花看景,或做遊戲,或在一起吃飯,給孩子講故事。。。總的能讓孩子親近你,喜歡你,在孩子心裡,你是他最可信,最愛的人,有話要給你說。你聽孩子的話,孩子自然就會聽你的話。。第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孩子聽話,首先要求自己聽話,也就是管理好自己。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必須要以身作則,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給孩子做出榜樣。包括自己身著儀表,平常的言行舉止,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要在孩子眼裡,你是完美無瑕,最好的。因為孩子最善於模仿,大人怎麼作,他就怎麼做。我曾經看到一家長,一邊兒玩手機,一邊兒給孩子輔導作業,這種心不在焉的態度,是不可能讓孩子聽自己講解的。要孩子懂,自己必須要精通,與孩子一起,一心一意,專心致志。這樣才能收到好的輔導效果。。第三,對孩子,要少批評,多鼓勵。平時多注意,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也就是孩子的優點。那怕孩子的優點很少,即便是十分中,九分是缺點,只有一分優點。你還是要抓住這一分優點,對孩子進行表揚鼓勵。。。而不能只找缺點與不足,批評或者打罵孩子。要給孩子樹立自信,我是個好孩子,我是可以學好的,我是最棒的。第四,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近赤者紅,近墨者黑。蒿立麻中,不扶自直。什麼樣的家庭,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如果你想要孩子聽話,學習好,必須要在家裡給孩子營造好學習的氛圍。書架要乾乾淨淨,書要擺放得整整齊齊。而且大人也經常性地讀書看報寫文章。。。孩子從睜開眼睛,看到的就是書籍,學習。。。反之,如果大人貪玩兒,天天玩手機,打麻將,就會對孩子造成極不好的影響。你再怎麼講道理,孩子的耳朵還是聽不進去。因為你言行不一,一方面要孩子不要貪玩,一方面你自己玩兒得不停。這樣對自己寬容,對孩子嚴厲的作為,是行不通的。怎麼樣要孩子聽話,懂道理,是一個嚴謹的系統工程, 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說清楚的。不過能做到以上幾點,或許對你是有所借鑑,有所幫助的。

  • 2 # KDC家庭教育

    想要對孩子開展教育功能,給到孩子建議,一方面需要良好的關係基礎,另一方面需要靈活的溝通方式。

    首先,良好的關係基礎,有助於與孩子之間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有了穩固的關係,我們可以隨時轉換自己的角色與孩子進行溝通,可以是老師、朋友、偶像。

    與孩子溝通時的態度一定是誠懇的,讓孩子感受到彼此處於平等的狀態。不要居高臨下的說教,會讓孩子感覺到壓迫感。

    其次是溝通方式的靈活運用。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是會有一些情緒出現的。

    先安撫孩子情緒,讓孩子有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狀態,給到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引導孩子回憶事件發生的經過,及描述自己當時的感受。(當孩子陳述事情經過時,不要馬上對孩子所描述行為進行評價,根據經過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引導孩子表達對問題的態度及解決問題的思路。(當孩子進行問題表述時,要及時肯定孩子當下為了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鼓勵孩子想到更多的解決辦法)如果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幫助孩子一起分析,並提供給孩子解決問題的幾種不同途徑及結果預設,讓孩子自主選擇。給孩子做好提前預設,即使沒有成功也沒有關係,肯定孩子當下努力,鼓勵孩子再接再厲。

    孩子處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要靈活進行調整,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定會有一套健康的溝通相處之道。

  • 3 # 巧妙媽育兒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道理是融入生活的,而非如干貨般,一條一條去灌輸給孩子。

    成長路上,孩子為了探索自我,一定會出現一些不良言行,這時候跟孩子講道理,他們才能對他們有效。空泛的講,孩子會聽不懂,且沒什麼印象。

    其正有效的道理,是直擊孩子內心,讓他們有深度刻的印象。

    就像剛會開車,別人說在多道理,你也不一定放心上,如果經歷過碰碰擦擦,印度就特別深刻,每次走到那,自然會想起來,並小心一點。

    說完時機,再來聊聊講道理的方式:

    今天早上,孩子起床就拿著手機看(平常是聽書並運動),問他早上起床是看手機的時間嗎?孩子不是很情願地放下了手機。

    接下來,跟他坐在餐桌上執行用結構思維畫圖來理清父母與孩子在養育過程中彼此的責任。

    1.傾聽並回應他的感受和需要。

    我:你是不是覺得老被人管著,心裡很煩。

    孩子:是的,放假就是放鬆,放鬆就是想幹啥就幹。

    我:嗯,放假就不需要鍛鍊,放鬆就是起床看手機。

    2.說出我的感受。

    我:我說一下我的想法,早上起床,人的精神飽滿,看動漫,大腦是在被動接受,省去思考,整天會心心念念,而無心做其他事。

    孩子有權娛樂(運動、看動漫、聽音樂…);也有責任學習(做家務、聽書、閱讀、看新聞…)自己份內之事。

    媽媽,作為養育者,要做好榜樣,不經常嘮叨,不發火。有權提出要求,孩子有權提出異議。

    孩子:看動漫時設定鬧鐘,幫助自我管理,如果沒管理好,媽可以提醒一下。

    我:你可以選擇以媽媽為榜樣,按我們約定的做,有所約束;也可以選擇不接約定,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想法做。

    孩子:選擇的前者。

  • 4 # 正面管教諮詢師

    我們都有過一種經歷,即讀書階段總有一兩個老師,是我們印象最深的,不是因為得到幫助,恰是因為他們的課實在是無趣的很,枯燥,乏味,只有理論,沒有體會,只有道理,沒有見解。

    當老師流於講道理的時候,你還覺得他們的課有吸引力嗎?

    若如此,為何你要執意對孩子講道理,並心心念念要孩子們接受呢?

    家庭中的灌輸式理念,和校園內填鴨式教育有什麼分別嗎?

    想想曾經的自己,再想想自己的孩子,你能感受到他們的痛苦和極度的無力感嗎?

    不要想著如何講道理,孩子才能接受。

    說好的身體力行,寓教於樂呢?

    德雷克斯曾就此解釋過:孩子們的覺察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卻很差。

    這就是為什麼要家長做,而不是說的原因。

    即使從言傳角度來看,毛主席也曾說過:要關心群眾生活,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另外,對孩子講道理,乍一看毋庸置疑,但其實卻隱含了一個不好的長期後果。即是,你以為每次讓孩子接受一個道理,長久下來孩子的角度卻可能會形成一種偏薄的信念:“不管怎樣,我接受就好了”。

    比較於向孩子講道理,一個更好的方式是放權給孩子,通過問啟發式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技能。

    最後,講道理正如授之以魚,某種程度上仍然是父母家長在履行職責,負起責任。

  • 5 # 含媽育兒

    怎樣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更易於接受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懂事,理解能力也越來越強。然而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以及理性思維能力的萌芽和發展,使孩子在面對父母給自己講的“大道理”,很容易產生牴觸和反抗情緒。最近吒娃特幼教品牌青島東方之星幼兒園的樂樂爸媽就為此感到苦惱,他們說一開始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孩子還會聽,但是講得多了,他就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了。

    對於這個問題,青島東方之星幼兒園的幼兒教育專家董教授說,確實是這樣,如果父母在給孩子講道理時不講究技巧,只是一味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再把自己認為對的方法、行為告訴孩子,那孩子很有可能會對家長講的道理“免疫”,甚至還會非常討厭家長總跟自己講道理的行為。如果孩子對家長講的道理牴觸到這種程度,家長的道理對孩子不但不會起作用,在很多時候還會適得其反,使孩子對父母的任何教育方式都產生反感,從而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講“大道理”的時候,一定要掌握一些訣竅,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下面董教授跟孩子父母們說幾點訣竅:

    第一,道理不要講得太直接。

    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如果有人對你說“你這麼做不對,應該按照我的方法來做”,即使這個人講得再有道理,我們也很難一下子接受他的看法。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喜歡聽表揚、誇獎自己的話語而不喜歡批評。所以父母在對孩子講道理或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評價時,不要直接向孩子講道理,這樣孩子並不容易接受,採用一些婉轉、隱蔽的方法會使孩子較為容易接受。例如,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讓故事中的人物“講”道理給孩子聽。

    第二,講道理也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們雖然年齡小,但是自尊心和榮譽感其實一點也不比成年人弱,如果父母在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不照顧孩子的自尊心,總是當著別人的面指出孩子的不足,並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因此,我們建議父母在把自己所持的“大道理”灌輸給孩子的時候,要多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多考慮孩子的感受,不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在讓孩子明白道理的同時,也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第三,找到給孩子講道理的最佳時機。

    對於孩子而言,並不是只有他們犯錯誤之後才能給他們講道理,生活中還有很多既不傷害孩子的感情,又能使他們明白道理的好機會。例如,家長在帶著孩子逛街或外出玩耍時,如果遇到別的小朋友因為種種原因而向他們父母哭鬧或耍賴時,家長們就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自己去評判看到的行為,讓孩子談談自己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會怎麼做。通過引導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待問題,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重視,從而會客觀公平地評價這些事情,這個時候也很容易接受父母對他相應的教育了。

    所以,家長教育孩子,給孩子講道理時,一定要講究技巧哦。

  • 6 # 吉老師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苦惱,不知道如何講道理孩子才能接受。其實我認為關鍵就在兩個字——溝通。

    如何講道理孩子才能接受?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舉個例子,比如說,如果家裡有了客人,在客人臨走的時候忘記帶走自己的提包了,我們可能會追上去對微笑著對客人說:你的包落這裡了快拿好吧,不然的話,還可能走半路要返回來。我們不會追上去。對客人說:你怎麼回事?每次來我家都要落下東西,不是這個就是那個,你為什麼不能像某某某一樣,他來我傢什麼都會記得,你就不能長點記性嗎?我在你後邊幫你收拾東西,像你的僕人,你腦子裡想的是什麼?一天到晚丟三落四的。

    你看,我們對孩子和對朋友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我們需要學會把孩子當成是朋友一樣去對待,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我們希望孩子有安全感,有能夠Sunny自信,但是我們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卻往往沒有任何的思考,甚至對孩子是很粗魯的。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可能會變得缺乏安全感,不體諒他人等。也許他的某些毛病正是來自於我們,是我們對他的態度傳遞給他的。

    比如,小姑娘蘭蘭,在寒假的時候,他的表姐到她家裡住了幾天。表姐要開學了,不得已和蘭蘭告別,蘭蘭哇哇的哭,怎麼也哄不了。送走表姐了還在哭,媽媽可能會生氣的說:你都十二歲了,還這麼愛哭!哭什麼呢?蘭蘭可能會生氣的砰一聲關住房間門不再理媽媽。

    大多數家長在孩子有情緒時總是會試圖壓制孩子的情緒。通過爭論,試圖去改變孩子的情緒,事實上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孩子在情緒當中,往往會聽不進大人的任何道理的規勸。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承認孩子的情緒。並用語言表示出自己的理解。這樣孩子才會從情緒中走出來而能夠聽進父母的規勸。不管是孩子用在我們大人身上也是一樣的,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我們也不希望我們周圍的人通過大吼大叫來強制我們做出改變,我們也是希望周圍的人來表示同情和理解,這樣我們心裡才能減少焦慮。比如說,你今天上班堵車遲到了,心裡面很生氣。如果一個同事說早上上班這個點兒確實很擁擠,真是太不容易了;而另一個同事則說:你怎麼搞的,給你說多少次了,不要遲到,不要遲到,你總是這麼懶惰,你每天不能早點起嗎?你愛聽哪個同事的話呢?很明顯,估計如果第二個同事在你面前指手畫腳這樣說,你可能會和他吵起來。

    第三、針對事情和孩子交流。不評價孩子的品格,不給孩子貼任何標籤。

    我們做家長的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往往會以過來人的身份。高高在上的評判孩子的行為。往往會不由自主的給孩子貼上標籤兒。殊不知,這種任性的評價往往最不受孩子歡迎。

    其實在上個例子中,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能隨意給孩子貼上笨蛋之類的標籤。錯了,就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平靜中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去分析錯題的原因,幫助孩子,糾正錯誤就行了,不能打擊孩子,相反,還要適時地鼓勵孩子。

    總結語:怎麼講道理孩子才能接受,簡單的來說就是理解並尊重。在理解並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能願意聽你的話。否則,空有一腔愛心,卻得不到孩子的接納,道理說的再多,孩子也聽不進去。

  • 7 # 可愛的嚶嚶醬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這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

    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之扣越系越複雜,越系越死。

    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改變“講道理”的思維定式,變通一下,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講道理孩子不聽,不妨換個做法

    孩子有時候確實會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給家長帶來麻煩。遇到這種情況,除了想辦法和孩子溝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覺一下他的想法和願望,不要輕易下論斷,說孩子“不聽話”。

    實踐證明,想要孩子接受一個觀點,從情緒上入手最容易,通過問答的方式,調動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

    做“不講道理”的家長,並非完全否定言語的必要性,而是強調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這裡另有3條建議。

    1“講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給孩子講點什麼道理,必須首先確認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心口不一的家長,比如有的家長明明自己對孩子的考試分數斤斤計較,向我討教的問題卻是: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不要在意分數?

    2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價值觀

    生活中可以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一些家長自己站位不高,卻熱衷於向孩子傳達一些並不高明的見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經驗。比如有的家長暗示孩子不必在學習上幫助別的同學,給別人講題既浪費時間,又容易被別人超過。生活就是競爭,別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後了。孩子從這些所謂的人生道理上,學會了小鑽營、小算計,卻學不到大胸襟、大情懷。這樣的“講道理”,實際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視野和胸襟,束縛限制了他的發展。

    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想要給孩子講出能讓他飛翔的道理,家長自己就要具有藍天的胸懷和高度。如果感覺自己的高度不夠,不知道該如何說,什麼也不說總比胡說好得多。

    3切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有一些家長確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他們很直接,三句話不對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這就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不講道理”,而是不講理了。更有些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卻在事後美化自己的行為。例如,打了孩子,然後又深情地講“孩子,我為什麼打你”,通過煽情來為自己的行為找遮羞布。這簡直是強盜邏輯,矯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層面的不講理。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發脾氣加虛偽是下下下策。

    總之,教條不重要,教養才重要。盧梭說過,事事講一番道理,是心胸狹窄的人的一種癖好。有氣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種語言的,他通過這種語言,能說服人心,作出行動。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就要口頭少講道理,行為符合道理,這樣孩子才能明白道理——像繞口令了——這就是教育的道理。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說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8 # 深圳有米

    其實孩子比大人還要講道理。但是他本身的思維尚未發展完全,對待事情無法形成完整的認識。這個時候家長雖然所說的都是對的,但是孩子因為不理解根本聽不進去,自然也就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對於孩子來說,講道理也是有“套路”的。孩子其實很喜歡“規則遊戲”,當家長能夠在教育中做到“提前溝通、互相尊重、講道理、培養責任感”時,所有的問題都將引刃而解。當一切都可以讓規則來樹立權威,你只需要享受教育的甜蜜。

    還有,言傳身教比講道理更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人類天生就會具有模仿心理,會對於較大人的一言一行開始模範。比如在吃飯時不挑食,只吃眼前的飯;以及垃圾要扔到指定的地方以及垃圾劃分等。如果父母在家裡面都是這麼做的,孩子自然也會如此。

    最後要強調的是父母的態度也很重要,一定跟孩子平等相待。和孩子平視而不是居高臨下,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頤指氣使,聆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強行灌輸。你就會發現跟孩子講道理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當你用對了方法,一切都會變得輕鬆起來。

  • 9 # 阿峰阿文生活記

    首先是要注意你的姿態,要把姿態放低,要讓孩子感覺你是朋友,而不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高姿態。要徹底:“老子生你養你,你就要如何如何”的這種傻逼心態。

    其次,道理不是用講的,而應該是引導的。比如遇到問題,你給他講一個富含道理的故事,但並不點破道理,讓他自己去琢磨,這樣既避免了嘮叨的感覺,又可以讓孩子自我成長,他自己理解的道理比你灌輸的要好接受得多

    再者,你首先要在這方面做榜樣,尤其是不能說謊,不能說大話,不能知錯不認,讓孩子信任並崇拜你,那時你說什麼他都會認真聽的,相反,自己做不到,去要求孩子,孩子只會在心裡給你箇中指。

    最後,不要什麼事都指手畫腳,很多事,即使你不去說,孩子也是可以自己糾正的,而且適當讓孩子跌點小跟頭會讓他成長的更好。父母只需要在大方向上給予指引,保證孩子不犯法,不做傷害自身和他人的事就好了,

    多引導他思考,比灌輸到你更有效。

  • 10 # 我是小羽麻麻呀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很正常,並非是他們故意為之,而是天性使然,作為父母我們應瞭解孩子身體成長和心裡發育的規律。

    切忌揪著錯誤不停說教,這樣終究不能走進孩子內心,也破壞親子關係。

    有誰喜歡被否定呢?作為父母我們應尊重孩子,以合適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那樣做的理由,瞭解孩子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爸爸媽媽說教,不如聽孩子傾訴。

    人前不教子,孩子也愛面子

    當他們進入幼兒階段,就再也不是那個只知道吃喝拉撒的小生命,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尊嚴,細心的爸爸媽媽會發現,即便孩子只有一歲多,如果我們突然板起面孔對待他,他也會哇哇大哭,似乎受到了天大委屈,這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幼兒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兒童或者少年呢?因此,不能當著外人的面訓斥。

    孩子犯錯之後,爸爸媽媽可以佯裝不知情,有意識的給孩子講故事,用故事中的道理點撥孩子,等到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主動承認錯誤時,爸爸媽媽再給予肯定,強化道理,這麼做,孩子會更加心悅誠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月子到底需要多少天?順產和剖腹產時間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