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ZF080513
-
2 # 卓然堂
自西周至西漢初期流行的大型玉串飾,包括玉璧、玉璜、玉珩、玉珠、玉管等組佩,在西漢中期開始減少,代之以來的是單獨佩戴的新型飾件如雞心佩和玉舞人等。因此雞心佩是最具時代特徵的漢玉佩,並且存世數量較多。民間藏品中的到代的及工藝精湛的漢雞心佩也多於其他型別的漢玉。
兩漢的雞心佩形式有一定的演變規律。早期的雞心佩仍留有其前身玉扳指的痕跡,即正面微凸,背面稍凹呈弧形,一端留有尖形附件。西漢中期以後,雞心佩漸趨扁平,兩側多設鏤雕飾件,並不對稱。東漢以後,雞心佩飾件愈加繁複,也出現了一些較大的雞心佩。
雞心佩多選用上等良玉,雕工精湛。立體雕、浮雕、鏤雕、遊絲毛雕並用,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代表了漢代治玉的最高水平。雞心佩不同於葬玉,是當時王公貴族生前佩戴的珍愛之物。藏友如有幸獲得真品,當應珍惜,時常把玩或佩戴,並無違和之感。
分享幾件漢代雞心佩,競拍得之,斷代無疑。
-
3 # 國粹繁榮絢麗日
漢代玉器,為中國上古制玉工藝的頂峰,其雄健有力、自由靈動、生動活潑的藝術風格,精湛高超的雕刻技法,以及釆用精美純正的新疆玉材,在古代工藝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章。
漢朝:前漢(西漢)、劉邦(高祖)建立,公元前206~公元7年。後漢(東漢)、劉秀(光武)建立,公元25~220年。由於西漢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發展,使中國古代文化步入了一個黃金時代,無論是哲學、史學、文學,還是雕塑藝術、科學技術等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經過兩漢四百多年的發展,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面貌初步確立下來。在文化藝術領域,西漢卻更多地吸收了自由奔放、狂放不羈的楚文化傳統。漢代玉器又是在繼承戰國時代玉器傳統特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其雄渾豪放、氣勢磅礴的藝術風格,使中國古代玉器達到自紅山、良渚文化,殷商後期以來的第三個高峰。
漢代玉器劃分為:禮玉、裝飾品、葬王和陳設藝術品四類。而“兩漢時期特有雞心佩”,當屬裝飾品類。如西漢早期的扁平體,素面,邊沿斜削的玉“玦”。形制多樣,谷紋、渦紋、鱗紋和綯索紋的玉“環”。獸頭形,鳳鳥形;雲紋、鳥獸紋的玉“觿”。當然也括“韘型佩”又稱心型佩或雞心佩,根據其形制來看應是從韘演變而來的,這種佩飾在西漢極為盛行。一般作橢圓形,中有一圓孔,兩側或單側有透雕的花紋。也有橢圓心形,中穿圓孔,兩側有翼形耳,透雕捲雲紋圖案的珍品。
雖說雞心佩是“紋飾變化豐富,透雕工藝精湛,堪稱漢代最為流行的配飾”。但是商榷的講,如是“贊同”應是欠妥的;它只是漢代“裝飾玉”佩飾的代表作之一,因為當時流行的品飾還有形象逼真,極富動感的“玉舞人”、琢磨精細,極富寫實的“龍鳳玉佩”、鏤空透雕,圓角技法的“龍鳳玉套環”、形象生動,弦紋弧線的“螭虎玉飾”,及配套的“玉組佩”、“玉鋪首”、“玉劍飾”、“剛卯”、“帶鉤”、“玉笄”、“玉柺杖頭”等。
總知,在戰國傳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漢代玉器把中國古代玉器推到一個新的高峰,雄渾豪放、清逸脫俗的“雞心佩”以其雕琢精細,紋飾華麗而著稱,亦是當今玉器愛好者們珍藏之物。
-
4 # 吳抒文
同意,雞心佩是自商以來的一種韘形佩,主要用於射箭時候保護手指,傳說人們為了紀念項羽虞姬忠貞不渝的愛情,龍鳳韘(shè)形佩便在漢代民間流傳開來。
在漢代,王玉製作達到巔峰,韘形佩也不例外的成為男女結婚定情的信物,所以很多好的工藝和寓意都被用在這些玉器上。當然,根據使用者的身份,雞心佩的加工工藝也有不同。所以,級別高的雞心佩有正反面的凹凸,龍鳳的透雕和浮雕,包括表面的玻璃光工藝。
雞心佩的圖案和工藝結合傳達了漢文化的特徵:天人合一,把握和掌控江山的決心,暗能量和物質流掌控運用,內外管理的思想,危機意識等等。也是好的思考模式載體。
回覆列表
兩漢時期的雞心佩,紋飾變化豐富,透雕工藝精湛,堪稱漢代時期最為流行的佩飾,我贊同。
兩漢時期的雞心佩,俗稱韘形佩,是從玉韘演變而來。韘是射箭時用的保護手的器具。
雞心佩多為橢圓形,上端尖,中心圓孔,似盾似雞心形。體扁薄而下鼓背略凹,兩側龍,風,螭等飾,是漢代特有的一種佩飾。
雞心佩在兩漢盛行,後漸衰而少,到宋有仿。
雞心佩線條用陰線刻,坡形刀。現條圓滑流暢,也是漢八刀刀法之精用。摟空圓深而巧妙,是兩漢時期的代表之作。
雞心佩存世量少。藝術價值高。時代氣息強等特點。深受收藏界人們的親睞。
近年來,雞心佩的仿品層出不窮,仿製手段特高,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許多專家也望而驚歎。
不過,我們只要對兩漢雞心佩進行仔細觀察,就會得出真假。比如從泌,從色,從包漿等方面綜合研究,就會有七分的把握。再從雙單溝碾和"漢八"刀法作手觀察,就會有九分或以上的準確度了。
雞心佩的兩側飾紋,有龍有鳳或螭,它們的刀法也是渾圓流暢,而少見直角或無直角轉彎的。
瞭解這些時代特徵,對雞心佩的收藏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