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的這篇短文,按照時間順序,有詳有略地描寫了端午日這天,人們賽龍舟和趕鴨子的場面。
通讀全文,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作者將寫作的重點放在對賽龍舟的場面描寫上,至於趕鴨子的情況,則在此以後一筆帶過、點到為止。
課文的主體部分在文章的第1段,它描述全茶峒人在端午日這天,爭相到長潭觀看賽龍舟的歡樂場景。
在這個重點部分,作者主要寫了河邊看划船、河上賽龍船和勝利者領賞三個場面。
這三個場面又是按照賽龍舟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順序來記敘的,顯得脈絡清楚,條理分明。
其中: 第一個場面,寫全茶峒人到河邊觀看划船。
在簡單交代了當地端午日的習俗後,介紹了划船的地段和終點,為下文寫賽龍舟作了鋪墊。
“莫不穿了新衣”一句,看似隨意一筆,實則顯示了人們對賽龍舟的看重,突出了過節的喜慶和歡樂。
“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民風淳樸,並帶有幾分神秘色彩,顯得虎虎有生氣。
“上午11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真有點兒迫不及待了。
“莫不倒鎖了門”,表示全家出動,家家如此。
“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當官的、當地有身份的人也不例外。
真正達到了“萬人空巷”的程度。
三個“莫不”相當有分量,充分體現了端午日賽龍舟這個傳統活動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
整個這一段都在為下文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蓄勢,讓讀者從中讀到了人們喜悅的心情。
第二個場面,寫划船前的準備、船上賽手的配置和龍舟競賽的盛況。
“數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準備充分,一點不馬虎。
“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暗示了競爭的激烈。
賽龍船時,作者運用一系列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寫出槳手、帶頭的、鼓手、鑼手有特徵的動作,表現了賽船場面的熱烈氣氛。
“便使人想起人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運用想像,進一步渲染了龍舟競賽的激烈程度。
第三個場面,寫划船競賽的優勝者領賞和軍人放鞭炮慶賀的情景。
雖然只寫了兩句話,但氣氛同樣熱烈感人。
綜觀這一部分,作者在處理詳略的時候,也是有所取捨的。
顯然,對第一、第二個場面作者著筆較多,目的就是為了渲染歡樂的場面和人們過節時喜悅的心情。
而對賽後領賞、慶賀的情況則惜墨如金,進行略寫處理。
而且,同樣是詳寫的一、二兩個場面,寫法也不盡相同,如第一個場面以記敘為主,達到交代的目的;第二個場面以動作描寫為主,這是由賽龍舟這個活動本身性質決定的,這樣可以給讀者留下具體可感的印象。
第2段,記述賽龍船後人們下水追趕、捕捉鴨子的情景。
“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交代放鴨河中的目的。
“綠頭”“紅布”,色彩鮮豔,與喜慶氣氛相應。
“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可以想見熱烈、歡樂的程度不下於賽龍船。
第3段,簡述划船競賽和追鴨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表明端午日全民同樂時間很長。
在人們的戀戀不捨之中,歡樂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但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端午節這一天留給人們的快樂卻是永遠韻味無窮、難以忘懷的。
沈從文的這篇短文,按照時間順序,有詳有略地描寫了端午日這天,人們賽龍舟和趕鴨子的場面。
通讀全文,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作者將寫作的重點放在對賽龍舟的場面描寫上,至於趕鴨子的情況,則在此以後一筆帶過、點到為止。
課文的主體部分在文章的第1段,它描述全茶峒人在端午日這天,爭相到長潭觀看賽龍舟的歡樂場景。
在這個重點部分,作者主要寫了河邊看划船、河上賽龍船和勝利者領賞三個場面。
這三個場面又是按照賽龍舟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順序來記敘的,顯得脈絡清楚,條理分明。
其中: 第一個場面,寫全茶峒人到河邊觀看划船。
在簡單交代了當地端午日的習俗後,介紹了划船的地段和終點,為下文寫賽龍舟作了鋪墊。
“莫不穿了新衣”一句,看似隨意一筆,實則顯示了人們對賽龍舟的看重,突出了過節的喜慶和歡樂。
“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民風淳樸,並帶有幾分神秘色彩,顯得虎虎有生氣。
“上午11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真有點兒迫不及待了。
“莫不倒鎖了門”,表示全家出動,家家如此。
“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當官的、當地有身份的人也不例外。
真正達到了“萬人空巷”的程度。
三個“莫不”相當有分量,充分體現了端午日賽龍舟這個傳統活動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
整個這一段都在為下文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蓄勢,讓讀者從中讀到了人們喜悅的心情。
第二個場面,寫划船前的準備、船上賽手的配置和龍舟競賽的盛況。
“數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準備充分,一點不馬虎。
“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暗示了競爭的激烈。
賽龍船時,作者運用一系列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寫出槳手、帶頭的、鼓手、鑼手有特徵的動作,表現了賽船場面的熱烈氣氛。
“便使人想起人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運用想像,進一步渲染了龍舟競賽的激烈程度。
第三個場面,寫划船競賽的優勝者領賞和軍人放鞭炮慶賀的情景。
雖然只寫了兩句話,但氣氛同樣熱烈感人。
綜觀這一部分,作者在處理詳略的時候,也是有所取捨的。
顯然,對第一、第二個場面作者著筆較多,目的就是為了渲染歡樂的場面和人們過節時喜悅的心情。
而對賽後領賞、慶賀的情況則惜墨如金,進行略寫處理。
而且,同樣是詳寫的一、二兩個場面,寫法也不盡相同,如第一個場面以記敘為主,達到交代的目的;第二個場面以動作描寫為主,這是由賽龍舟這個活動本身性質決定的,這樣可以給讀者留下具體可感的印象。
第2段,記述賽龍船後人們下水追趕、捕捉鴨子的情景。
“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交代放鴨河中的目的。
“綠頭”“紅布”,色彩鮮豔,與喜慶氣氛相應。
“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可以想見熱烈、歡樂的程度不下於賽龍船。
第3段,簡述划船競賽和追鴨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表明端午日全民同樂時間很長。
在人們的戀戀不捨之中,歡樂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但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端午節這一天留給人們的快樂卻是永遠韻味無窮、難以忘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