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㔿先生
-
2 # 陣紋268
沒有!是那種特定的男人無能為力的託詞!不是因為女人的美麗動人的原因!是因為那個美麗的女人出現的時期恰好正是那種事業破產的晚期!美其名曰紅顏禍水!
-
3 # 浪中小魚
在歷史中,你都知道哪些女人是禍水的故事?
你是想說“紅顏禍水”嗎?
個人認為吧,古代的那些亡國君王也好,“怒髮衝冠為紅顏”的封疆大吏、權臣也罷,能做到那種地位的人,基本上都是人中精英,沒有幾個是蠢人,他們都有一個特徵:會把權勢地位看得高於一切。什麼紅顏美女的,那都是浮雲,只要權勢在,什麼樣的美女沒有?
商王朝的第32位帝王,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暴君”紂王。一部封神榜把他描繪成了好色成性,寵信蘇妲己,為討美人一笑而不惜殘害忠臣,修建鹿臺,戲弄諸侯,修建酒肉林池以供他與蘇妲己享樂。反正就是為了蘇妲己,與整個世界所有人作對,壞事作盡,喪盡天良,導致各諸侯造反,周武王很快推翻了他的統治,把江山奪了過來。這是大多數人的印象,但是,事實上,紂王並不是如此“暴君”,推翻他的周王朝對他的記載存在很大的黑化。
-
4 # 小貝說情感
中國歷史上美女無數,傳之人口的就有一大串。
在各種各樣的《百美圖》裡,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林黛玉等,有名有姓的數不過來。我們這本書就是講歷史上美女的故事,以“紅顏禍水”為題,講的是一些特殊型別的美女。所謂“紅顏”,是指她們具有“國色”一級的美貌;所謂“禍水”,是指她們不僅給男人帶來特別的殺傷力,像“傾國傾城”所形容的,還能給國家造成禍害和災難。
封建社會女性一直為男性附屬,沒有地位。即便貴為帝后,亦無半點參政議政話語權。
平日裡,"婦人之見"、"頭髮長見識短"等惡語極盡可能貶低女性,可見女性哪怕是在生活中基本狀態下,都無半點發言權。
可當需要甩鍋時,"紅顏禍水"、 "紅顏誤國"等論調卻能大行其道,傳者聽者無不認同,可見封建社會中士大夫的專橫,以及某些帝王的自制力低下。
此外,君主在儒家眼中為聖人形象,聖人當然不會有錯,《左傳》有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廢皆是物也”,即是儒家最早把政權興亡歸罪於女子的論述。
妺喜夏朝末代天子桀之妃。
傳妺喜罪惡有三,酒池肉林、裂帛聽音、喜戴官帽。桀專寵妺喜、不理朝政,夏為商所滅。
妺喜是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 “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的第一個亡國皇后”,“中國第一位女間諜”, “第一個獻物”,“第一個淫婦”,“第一個無辜”。
考證:
《國語》載:“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於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
《韓詩外傳》卷二載:“昔者桀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而牛飲者三千。”其卷四又載:“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飲者三千人。”
《淮南子·本經訓》載:“晚世之時,帝有桀、紂,為琁室、瑤臺、象廊、玉床,紂為肉圃、酒池,燎焚天下之財,疲苦萬民之力,刳諫者,剔孕婦,攘天下,虐百姓。”
《刺奢》載:“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節士》載:“桀為酒池,足以鉉舟,糟丘,足以望七裡,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以上記載並無妺喜放蕩、惑君、裂帛、裸遊之惡行。妺喜致夏滅乃封建朝庭御用文人甩鍋說辭,並非史實。
意為蘇國受紂王討伐,不得以獻女兒妲己。可見妲己僅是紂王的一個戰利品罷了。
元代刊刻的《武王伐紂平話》中說第一次塑造了《封神演義》故事中的原型:妲己為華州太守蘇護之女,本是心地善良的女子,在應徵入朝途中被九尾金毛狐換去神魂,自此妖狐在宮中蠱惑紂王,殘殺大臣、禍亂百姓。這也使紂王從一個賢良的君主變成一個無道的君主。自此於是妲己的形象便被固定下來,到《封神演義》的進一步演繹,妲己則完全轉變為一個妖媚殘忍的狐狸精形象。
可見:
妲己亦是後世文人所醜化。
褒姒(烽火戲諸候)褒珦困直諫獲罪,族人聞周幽王好色,遍尋美人,得一姒姓女子,逐教其歌舞、養其性情,取名褒姒,獻於周幽王。
幽王初見此女便驚為天人,立姒為妃,釋褒珦。褒姒雖豔如桃李,卻冷若冰霜,幽王為搏佳人一笑,懸賞千金求計。
佞臣虢石父獻計,燃烽火臺,諸候誤以為京城告急、天子有難,逐起兵勤王救駕。勤王兵馬疾馳至驪山腳下,卻無犬戎兵影,只聞城頭樂起,幽王與褒姒臺前飲酒作樂。眾諸候得知燃烽火乃取樂爾,感被戲弄,懷怨而歸。
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嫣然一笑。幽王大喜,逐賞虢石父千金。後為搏佳人一笑,幽王數燃烽火戲弄諸候。
後犬戎來攻鎬京,幽王急燃烽火,諸候以為戲弄,視而不見。鎬京城破,幽王死,西周滅。
點評:
從頭到尾,褒姒均無自主行為,一切被裹攜著隨波逐流。明明國滅於幽王的荒淫無道,可最終卻是一弱女子獨自承受了一切罵名。
著名的"禍水"還有"沉魚的西施、桃花夫人息媯、環肥燕瘦的楊玉環和趙飛燕、閉月的貂嬋等等等等。
所謂“紅顏禍水”的觀念根深蒂固,以至於所有亡國的君主,都要把其責任歸結到其後妃身上。時至今日,大眾的歷史認識甚至歷史教育都遺留有此觀點。
但在男女平等的今天,這種觀點可以休矣。在中國古代男權主導的社會裡,除了個別到前臺執掌政事的女性,大部分後宮女性對於現實政治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強如則天女皇,亦被稱為"牝雞司晨",多難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