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今年40,去年痛風發作進了趟醫院,目前為止,痛風發作過2次,但是還是嘴欠,控制不住飲食。想問一下,痛風嚴重了會怎樣?怎麼看自己痛風有沒有加重了?
8
回覆列表
  • 1 # 朱建福醫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這種生活方式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痛風早期一般表現為高尿酸血癥,通常在體檢中檢測出。有的痛風患者會出現以關節疼痛為主的痛風急性發作。

    痛風的早期症狀比較明顯,起病急驟,常夜間突然發作。開始為單關節紅、腫、熱、痛,並有活動障礙,常伴有畏寒、寒戰、發熱等全身表現。有時有疲憊、厭食、頭痛的症狀,通常1~2周症狀緩解。

    但是,如果你的關節部位,有以下這三種表現,那可能痛風的病情就加重了!

    1、痛風發作頻繁

    早期痛風可能每年發作1-2次,慢慢地變成了幾個月發作1次,甚至1個月發作好幾次。

    2、疼痛關節部位增多

    痛風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是大腳拇指,但慢慢的,整個腳部、手部,以及手肘、膝蓋等關節也開始出現疼痛、紅腫。

    3、“痛風石”的出現

    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及附近組織形成痛風結石(又稱為痛風結節),這會引起慢性期痛風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如果嚴重到有了痛風石的話,約有1/3的患者的腎臟會因此受累而引起慢性腎炎或腎結石,發生腎功能障礙,甚至衰竭。

    因此,剛出現痛風症狀後,就不要拖,及時的去看醫生,接受科學規範的降尿酸的治療,越早接受治療,治療的費用也更少。

    當然,就算是出現了痛風石,也是可以治療的,經過治療後,痛風石會溶解,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2 # 腎病追蹤

    痛風病人,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生活水平,工作狀態的改變,生活質量的提高,是越來越普遍發生了。而且,發病年齡也愈發年輕化。

    在過去,當我們的生活水平比較差,勞動強度比較高的時候,痛風病人的發生率很少很少。記得幾十年前,我剛開始做醫生的時候,如果,有一個痛風的病人,那是鳳毛麟角。而如今的痛風病人那是比比皆是。如果上門診班,一天沒有看到幾個十幾個高尿酸血癥或者痛風病人,都不好意思說是上門診班。可見痛風病人的發病率之高。

    然而,雖然,痛風病人的數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人們對高尿酸血癥、痛風這個疾病的認識卻沒有同步提高。

    我發現,在我接觸的許許多多的高尿酸血癥或者痛風病人當中,對疾病有各種不同的應對。

    比如,有些人發現高尿酸血癥後,常常來醫院化驗,每次化驗結果都超標。但堅決不服藥,口頭上答應醫生:一定控制飲食,一定加強鍛鍊。下次來複診的時候仍然是尿酸高,仍然是承諾加強運動,控制飲食。也不知道生活中做到了沒有。

    比如,一些人基本上對自己的血尿酸水平沒有了解。突然某一天出現關節劇痛,發紅,發熱,腫脹,活動受限。坐著輪椅,無比痛苦的被別人推進門診診室。經過檢查發現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予以積極治療,並反覆交待病人以後需要注意事項,包括服藥的問題,飲食的問題以及疼痛緩解後運動的問題。你說的時候,常常是答應的特別好。但下次再發作的時候,發現既沒有認真吃藥,也沒有很好的控制飲食,運動也不能堅持。

    如此這般發作數次以後,似乎經驗豐富了。常常是痛風發作時來醫院,立即要求醫生給予止痛治療。口頭禪是:醫生,給我打一針,止住痛就可以了。這樣的情況讓醫生哭笑不得。

    其實,有些患者不知道的是,痛風病症加重發展以後,對人體的影響,是無法挽回的。我見到過一些病人,因為高尿酸血癥、痛風引起的關節病變,導致關節功能完全損害;也見到一些病人,因為高尿酸血癥、痛風引起腎臟病變,導致慢性腎衰竭,甚至尿毒症等等。後悔莫及,但是如果已經病到了這樣的程度,也是悔之晚矣。

    嚴格來說,痛風只不過是高尿酸血癥的一個併發症而已。只有尿酸鹽在機體組織中沉積下來造成損害才出現痛風的表現。當 長期的高尿酸血癥,形成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腔,滑膜,引起痛風性關節炎。可以引起關節變形,關節融合,關節功能減退,甚至消失。

    當長期的高尿酸血癥,形成尿酸結晶,沉積於腎臟的腎小管,腎間質,甚至腎小球基膜,引起痛風性腎病或者叫尿酸性腎病。導致腎功能損害甚至腎衰竭、尿毒症。

    當尿酸結晶沉積在泌尿道,形成尿酸結石,引起尿路梗阻或感染,導致梗阻性腎病,腎衰竭等等。

    上述情況,是我們最常見,也是高尿酸血癥、痛風知識最普及的類容。其實還發現高尿酸血癥對人體健康還有更多的影響。

    比如:血尿酸是高血壓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當血尿酸每增高59.5μmol/L時,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增高25%;比如:長期高尿酸血癥,可能破壞胰腺β細胞,誘發糖尿病; 比如:高尿酸血癥往往與代謝綜合徵相輔相成,形影相隨。所以,我一直認為,高尿酸血癥就是代謝綜合徵的表現之一; 比如:高尿酸血癥是冠心病及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我長期苦口婆心的向廣大讀者普及這些慢性疾病的有關知識。就是希望大家更多的瞭解這些慢性病,更好的避免這些慢性病。關鍵是,如果不慎得了這些慢性病,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夠早期堅持治療,堅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適當的運動。那麼,這些慢性病是可以恢復到正常的。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萬,能用2~3年,是存款還是理財,哪個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