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丶圍爐
-
2 # 王牌雜燴飯
我來回答題主的問題,這句俗語補全應該是“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填上這一句,再去理解“無色路斷人稀”就好解釋了。
中國古代儒家講究“閤中道”,言行邏輯要合於中庸之道。
先看上句“色是刮骨鋼刀”,貪色太過變成色中餓鬼,伐性傷身自不必說,當然色也就變成刮骨鋼刀,這是一個好色的極端。
再看下句“無色路斷人稀”,那麼完全對“色”沒有慾望會變成什麼呢?沒人修橋補路了,路上行人也少了,為啥?男女之慾沒了,人類不繁衍了,自然路斷人稀。這是完全沒有色慾的一個極端。
上下兩句都分析了,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古人告誡人們要不偏不倚,對色既不要貪戀也不要完全排斥,只是自自然然對待就好。這樣才既不會傷心傷身也不會後代絕嗣。
以上。
“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這是我們老祖宗總結出來的經驗!
這句話的原文是這樣的:
“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看來四字有害,不如一筆勾銷;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世路難行,無氣倒被人欺,看來四字有用,勸君量體裁衣。”
這就是著名的《酒色財氣歌》,出自北宋大相國寺,關於詩歌的來歷還是挺有意思的:
說的是蘇東坡有一次去大相國寺看佛印和尚,這個佛印和尚還是非常有名氣的,比如我們讀書的時候學的《核舟記》,裡面就有這個佛印和尚,不知道大家還能背出來不?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但是佛印和尚並不在廟中,蘇東坡一個人喝酒,無意中一抬頭看到了一首詩: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邊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這首詩的意思很明確了,其實就是勸人戒掉酒、色、財、氣的,蘇東坡覺得說的太過了,於是也做了一首詩:
“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這個蘇東坡還是比較狂妄的,意思很簡單,酒是可以喝的,不醉就行;色是可以戀的,不迷便可;財也是可以取的,除了不義之財;至於氣呢,只要自己不生氣便就消了!
再後來,宋神宗也去了大相國寺,也看到了這兩首詩,就讓王安石也作了一首詩: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這就是從國家的角度思考酒色財氣的,也是說的比較有道理。
再後來,結合這三首詩,就成了《酒色財氣歌》!
古人的智慧都藏在一句句俗語、一首首詩中,我們很多人對此不以為意,覺得這些東西都是他們當時的思考,對我們現在社會毫無益處。可是中國文化是貫穿古今的,縱觀歷史,可以說春秋就是中華文化的智慧根源,我們現在治理國家、發展經濟、注重環保都在春秋時有了考量,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從春秋衍生的那些思想中受到啟發,所以文化是傳承的,而不是被否定的。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是啥意思?蘊含了什麼道理。
今天的話題是“色”,有人說就是男歡女愛,這種事情不能登大雅之堂,可是你能將你心中俗氣的“色”上一個高度,上一個價值嗎?倘若沒有這個能力,那麼不妨讓我們來看看北宋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們給出的結論,看看他們能不能夠說動你。“色是刮骨鋼刀”,從字面無法得到準確的理解,所以將故事的前因後果瞭解之後,得出了一個比較正確的結論。
當時佛印作為和尚,七情六慾不能有,自然也不能有色心;蘇軾認為色是人的天性,但是要適度,最後王安石給出了另一個角度的“色”,就是我們討論的這句話。人是非常柔弱的,堅強的意志就是人最強大的地方,可是它只是一種意識,所以人這個實實在在的物體是非常容易受到傷害的,最硬的也就是骨頭了吧;相反鋼鐵本身就是是非常堅硬的,但是“色”將人的骨頭和鋼鐵毀壞,那麼說明“色”是危險的,特別是過度放縱自己,那就是直接危害人的身體了。
其實王安石還說過後半句,這句話就是在給“色”上價值,叫做“無色路斷人稀”,怎麼理解呢?王安石是政治家,他是將文學給予了政治意義在的,如果沒有“色”,人怎麼繁衍,人如果不能繁衍,沒有傳宗接代的義務了,那人就會越來越少,人一旦沒有色心,那麼他對生活中任何東西都沒有期待,因為“色乃人本性也”。人都沒有本性了,你還指望它能有其他的感情,怎麼可能,那麼人類就沒什麼希望了。王安石透過這種過度的慾望和毫無慾望比較,讓我們懂得,生活必須有“色”,但是人要懂得把控自己。兩種都會危害國家、民族,帶給我們的是深深地思考。不過想想當初提出“色”的人,他們的身份,就會知道他們是從不同的立場去說的,和尚是應該恪守本分,不應該有情有意的,所以提出了“無色”;蘇軾是一個灑脫的詩人,想著生活中沒有色是萬萬不能的;而只有最後的王安石,政治學家,對於“色”考慮的更加全面和高遠。
現在你還會覺得“色”非常俗氣嗎?你是否還認為古人只是在意當下的愚昧人?他們的智慧只有歷經世事才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