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若飛
-
2 # 那一絲鄉愁
怎麼看“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句話,要從時代背景來說,有時也需要從人生境遇來講。
當人們處於七八十年代,國家改革開放的時候,多數人選擇進城務工,那麼天南地北的聚在一起的人們就會互相“認老鄉”。這個時候“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句話就真的是應情應景兒了!因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茫茫人海之中難得遇到自己的老鄉,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初來乍到,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不同,又有背井離鄉的悽苦情緒,這個時候如果有個老鄉在身邊,相信情況會改觀很多。“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麼一句歌詞也是從那時開始興起……
上面說到的那個年代,我們現在是回不去了,但是那個年代裡出來務工人員的情感和情緒,在這個年代裡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年代不同,但思鄉之情卻是一摸一樣!不過現在人們“老鄉見老鄉”時,不一定會“兩眼淚汪汪”。老鄉之間如果是熟識的人,那麼大家在工作之餘可以約個時間一起吃吃飯聊聊天,打打牌逛逛街,如果不是很熟的人,那麼相互之間也會寒暄客套幾句。即使是處於困境時心情不佳“老鄉見老鄉”時也不一定會“兩眼淚汪汪”,多半會伸出援助之手拉老鄉一把。那為何又會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句話甚至歌詞廣為流傳呢?任何俗語都有來源,這句話來源的根本原因是:在產生這句話的年代裡,大家的經濟狀況都一樣,能出來務工遇見的老鄉,情況一般都差不多,你有的他或她也有,比如生活窘迫,你沒有的他或她也沒有,比如金錢和人際關係。既然大家都一樣,那就談不上一方有難了另一方伸出援手這一說了所以大家就只能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了。
-
3 # mystery鑰
古時有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古時書信很遠,車馬很慢,生活節奏很慢,人們有時間細細品味生活,和愛人,和家人,和友人。
與友人,一盞茶,一壺老酒,推杯換盞,笑談世間。人生如詩,感情如詩,吟唱一首,回味無窮。有時卻又不得不為生活所迫,亦或家國所迫,遠離熟悉景色,換得居無定所,陌生之地落魄。
彼時飢寒交迫,卻也無可奈何,依舊得過且過。此時多注重精神境界,多於身體慰藉,懷念此時不如相見,感覺如同久旱逢甘露,故鄉之人填補了內心的孤單,幾句簡單的問候澆灌了乾涸已久的內心,聯想到故鄉親友人的畫面,不禁淚沾裳,眼汪汪。
如今,雖然資訊如此通暢,但現實交流卻不如網上,曾經內心不由自主的激動變成了客套的寒暄,遺失了美好的畫面。溫暖的交流所剩無幾,我們都匆匆趕往下一站,回首那些卻也無感,願我們腳步放慢,了無遺憾。
-
4 # 蒼穹裡微塵飄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最初最早在外打工的人們很少數,對異地他鄉遇到老鄉那是感到非常親切,熱情,同在外打工,聽不到家鄉的語言,全是異鄉的方言,都深知打工的辛酸,不易,能遇到老鄉,那就像遇到親人一樣激動,所以那時就流傳了一句,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話語。隨著在外打工的老鄉越來越多,聚在一起的機會多,有了利益衝突,為了各種自身的利益,免不了產生予盾,便有了各種算計,老鄉之間感情越來越淡了,而且後來老鄉們調笑這句話時加上了一句“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轉過身軀背後捅一切”,當然後來這話有點言過其實,有一篙子打翻一船人的感覺,但不乏事實存在。由此可見,人們總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其實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假假真真,因人因時而異罷了。
-
5 # 隴西驕子
以前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一個人久居外地,難得碰見故鄉人,難得聞到鄉音,思鄉之情久抑難舒,偶然間碰到老鄉,聞到鄉音,思鄉之情頓時化作兩行熱淚,猶如決堤之水傾洩而出,是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那種真情的表露,沒有遠離家麼經歷的人是無法感受的。如今,交通發達,通訊方便,就是遠涉萬里重洋,乘飛機當日便能往返,打手機即時就可通話,特別是智慧手機問世後,開啟微信雙方既可以通話又可以影片,遊子心中已沒有距離感了,鄉情也就不再那麼濃烈,但是,對故鄉濃濃的思念,常系在心頭,一旦街頭遇到老鄉,“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仍然少不了一番執手親熱。
-
6 # 星風陽光和愛情435
一個老鄉,為什麼會讓你流淚
很多時候,當我們出門在外時,遇見一個家鄉的人,甚至於聽見電視上的鄉音,總會情不自禁的想念家鄉,想念那裡的親人。
老鄉見老鄉,你見到的不止是一個人,而是鄉情,聽著對方熟悉的口音,你會無比的親切,引發自己對家鄉的想念。
再想到自己的現狀,總會有些許的悲傷,為了生計,遠離家鄉和親人,是我們都不願去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老鄉,是點燃你心中思念的導火索,一旦觸碰到自己的內心深處,自然而然便會流淚。
-
7 # 三石成言
老鄉坑老鄉,才會兩眼淚汪汪。現在不都是殺熟麼,直接從家裡把你帶入傳銷窩點,或者拐賣到外地當媳婦,一般陌生人還真不好騙。
回覆列表
過去真的是這樣,尤其是出門在外,遇到老鄉,真的是格外親切,但是,現在不一定了,遇到了,大家互相客客氣氣打個招呼,啊,原來你也在這裡啊,然後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