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敏summer
-
2 # 伊然說事
穩重是歷練的成熟
成熟是智慧的收藏
寧靜是我的姿勢
淡然是我的態度
——
如果使命需要我
我將奮不顧身
如果危難召喚我
我將萬死不辭
——
逃避不是我的風格
懦弱不是我的模樣
我的身軀像巍峨的高山
心,俯臥大地
頭,仰望天空
我背上嵌的是堅硬的頑石
讓我堅強、勇敢、擔當
我身上披的是綠茵的外衣
讓我柔和、優雅、安詳
——
衝動是淺薄的呼喊
成熟是智慧的低語
-
3 # 博瑞恆通
慫這個字在人的少年、青年時期經常會被人們提到,那是因為年輕氣盛,你打我一拳我就踹你一腳是正常人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準則。一旦有人受到功擊後不還手反擊就會被人說“慫”。
人到中年後,隨著閱歷越來越豐富,經多識廣的人遇事會選擇“認慫”,這個時候的慫已不在是懦弱的表現,而是一種成熟和老練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倆人因瑣事發生爭吵,一方非常強勢、另一方如果更強勢,爭吵就會升級到口角、打鬥、傷害,嚴重的更會導致命案的發生。反觀之如果另一方理性的選擇了隱忍,就不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也就印證了那句古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了。
因為長大後日趨成熟的人越來越理智、冷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嚴重後果的發生,所以我們不會再認為是“慫”的體現,而是對穩重成熟、理性剋制態度的最美認可。
-
4 # 君子交淡若水
不經世事難成熟,
意氣輕抉傷無辜。
吃塹長智趨沉穩,
風裡浪中行自如。
世事浮沉若轉軸,
靜觀其變從容度。
勸君隱忍依法則,
海闊天空閒庭步。
-
5 # 詼諧幽默評天下
做任何事都能把握好度,做人要有原則,懂分寸知進退,這才算是成熟穩重。萬事只知道一味地忍讓,只能增加某些人的囂張氣焰。所謂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毫無原則的忍讓那就是慫!
-
6 # 虯龍歧伯
《道德經》第二十六章有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
穩重是輕率的控制者,鎮定是躁動的制服者。因此君子整天行事都不輕舉妄動,雖然有豪華的樓臺亭榭,但他安閒靜處、超然脫俗。為什麼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王,卻使得自身輕浮躁動以治天下呢?輕浮失去自身,躁動失去君位。
擴充套件資料:
老子舉出兩對矛盾的現象:輕與重、動與靜,而且進一步認為,矛盾中一方是根本的。在重輕關係中,重是根本,輕是其次,只注重輕而忽略重,則會失去根本;在動與靜的關係中,靜是根本,動是其次,只重視動則會失去根本。
說“靜”、“重”,評“輕”、“躁”,認為“這種輕躁的作風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立身行事,草率盲動,一無效準”。因而一國的統治者,應當“靜”、“重”,而不是輕浮躁動,才能鞏固自身的統治。
做事沉穩成熟,就是知道自己的擔當和使命,不會輕率而行。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又云: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有勇氣而盲目的去做,可能就遭受重創而死亡,有勇氣不冒險,審時度勢去做,就能生存下去。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又云: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強暴的人死無其所,我把這句話作為施教的宗旨,道德傳家,這個宗旨一定要代代相傳。
人生天地之間,“和”才是根本,和氣致祥,領悟大道學說,從心中就為自己建立了保護罩,不會為外人所說的“慫”所驅使,從而可以做到順心順利,和順大吉。
-
7 # 情感陌路
成熟穩重就是慫, 每個人的想法和對成熟的定義都不一樣,比如你遇到突發事件,能沉著冷靜,能考慮周全,能從容面對解決,而不是遇到問題,不管不顧,第一個往前衝,衝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從一個個年少輕狂轉變成成熟穩重的大叔,還記得讀書的時候就是很容易衝動,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就很愛發脾氣,什麼事情都是我行我素,特別是發生口角什麼的,都是會打起來!從來都不考慮後果,遇到什麼緊急的事情都是火急火燎的,像個無頭的蒼蠅,到頭問題解決不上還把事情嚴重化了,很多時候還自認為很酷,很牛,
成熟穩重的人不管遇到什麼都不會衝動,先了解事情清楚,考慮各方面影響和各種結果,這樣才去行動,這樣一點都不慫,不是我們害怕,只是更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辦法吧!在生活當中也一樣,別人說你慫沒關係,你就按照自己的原則來辦就好了,我們不去做大英雄,什麼事情都考慮好結果,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覆列表
因為有可能那個人的成熟與沉穩只是“慫”的假象,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怒自威”,有個詞叫“氣場”,還有個詞叫“相由心生”,真正的成熟與沉穩,在舉手投足之間就能征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