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驁傑天子
-
2 # 一縷陽光的溫度
1、手語不是全世界通用的。中國手語、美國手語、日本手語等等,同一個手勢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比如中國手語豎小指代表“小、弱”的意思,日本則代表“妻子”的意思。
2、我們在學校學習手語的時候,教材是《中國手語》。但是在聾人們的交流中,都會用他們的地方手語。這就好比普通話和地方方言。同一個詞彙可能有好幾種打法。
3、雖然手語不是全世界通用,但是也不妨礙各國聾人們之間的交流。我們的手語老師告訴我們,他以前帶聾人學生出國交流學習,中國聾人學生和外國聾人學生交流的很歡,沒什麼障礙。
4、想借這個地方囉嗦一句。聾啞人 這個稱呼是錯誤的,正確的稱呼是 聾人。其實他們並不啞,只是失聰了以後造成說話不方便,有些聾人帶上助聽器,經過訓練,是可以說話的。
-
3 # 老馬只是貪玩
既不是通用,還有可能遇到的人壓根不會任何手語,請老老實實學習一點當地語言,和基礎英語。實在不行,買個翻譯器。
切記,使用翻譯器的時候請注意禮貌,不要直接懟著別人的臉就要人家說話。不然對方一般不願意理你。
-
4 # 人生是修行的過程
我們手語可以交流,再說現在可以手機普遍了,可申請國際漫遊,用手機翻譯軟體,再說現在哪裡華人都多,很方便的
-
5 # 大君記錄
第一,中國手語具體誰發明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流傳很久了,雖然可能以前中國沒有現在這麼系統,這麼規範,但是從古至今,有聾啞人就有手語,手語同我們的漢語一樣,一代代流傳一代代完善,最後至今的。第二,中國手語和外國手語還是有些區別的,但某些方面又是相同的,我知道的,手語就分中國手語、地方手語和國際手語,比如大家最常打的愛你,就是QQ表情上的那個,那就是國際手語。第三,如果去過聾啞學校或者跟比較專業的手語老師交流過的話,他們都提倡我們在和聾啞人說話的時候要手口並用,因為有些聾啞人可以聽到微弱的聲音,有的在日常中已經熟悉了部分唇語,這都有利於我們交流的一句話,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微笑是我們溝通的最好方法!
-
6 # 浩東房車遊記
不是,手語大略可以分為日本手語和美國手語這兩個主流。
美國在1817年設救濟院,收容聾者並開始使用手語。日本也在1880年於東京設立第一所聾人學校,而後大阪、京都也都相繼成立聾校。1895年起臺灣被日本人佔據50年,在這段期間日本人在臺灣的臺南、臺北成立聾校,所使用的手語大多是東京、大阪型。
中國手語廣義上指中國聾人使用的手語,可分為手勢語和手指語。
出國遊不建議使用手語,外華人也不一定都懂手語,因為各國的風俗習慣大不相同,有時貿然使用手語,還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或危險。
-
7 # 遊說遊聽
這個誤會很大的,手語不是世界通用的,雖說有通用手語這本書。不過每個國家的語言,語法,單詞構成都是不同的,完全行不通的。
如果,你真的是在語言上有些什麼不足,有個好玩的T恤可以推薦給你。
(圖片擷取自網路)
-
8 # 發現旅途發現愛
手語並不是全球通用,每個國家都是根據自己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來創造啞語.甚至我所知道的,內地和廣東就不一樣.下面是幾則檢索出來的關於中國啞語和世界啞語的訊息: 中國地區廣大,各地流行的手勢很不一致,不利於聾啞人的社會交往。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於1959年整理修訂了《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報請原內務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批准試行。先後共出版了4輯,共2000個手勢圖式,受到廣大聾啞人 的歡迎。文化大革命期間出版的4輯草圖大部分散失,中斷了試行與推廣工作。1979年8月3日至13日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籌備組在北京召開全國手語工作座談會,討論制訂了430個聾啞人手語新詞統一的手勢動作,在全國試行。1982年10月18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了第二次手語工作座談會,討論和制訂了 640個聾啞人手語新詞手勢動作,由民政部、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出通知,在全國試行。 手語一向是不統一的,不同的交際範圍有不同的手語表示法,學 校之間、地區之間、南方與北方,打法都有差異,影響相互理解。但地方手語一經形成習慣,就相當頑固,彼此難以求同,象方言土語之間的情況一樣,在聾啞人中推行《通用手語》存在著類似推廣普通話的問題。目前推行的《通用手語》收詞共3000多個,大部分是已經通行的習慣手勢,一小部分是經過改造的原有習慣手勢,還增加了一些主要用於人名、地名和虛詞的指語手勢。此外,也移植過來一些國際通用的國名手勢。《通用手語》不但提供了統一的規範的手語圖形,而且使手語有了書面的形式,但是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普通話型的通用手語還需要長期不斷的努力。 由於手語的超方言以至超語種的性質,國際聾啞人協會得以作出手語型的國際通用聾啞語1500條供聾啞人在國際會議場合交談,也作為國際會議的工作語言之一。
回覆列表
不是。手語主流可分為日式手語和美式手語。臺灣、南韓是日式手語的再演化;美式手語則是以英語通行的國家為主。基本上,每個國家的手語表達都是大同小異,只要你在出行前,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就會循序漸進,逐步領悟,也不是什麼難事。OK。